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关于哺乳动物出生后卵巢内是否有新的卵子继续发生或者说出生后的卵巢中是否存在生殖干细胞以维持卵子继续发生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占主流的观点是"出生后的卵巢内卵泡不可更新"说,但仍不断有报道对此论断提出挑战.这既是个生殖生物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又对雌性生殖、生殖医学、生殖期的延长及干细胞研究等许多相关问题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因此就这一争议性问题的研究进程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2.
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培养本科创新人才的目标,以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重组细菌碱性磷酸酶为案例,通过碱性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发酵生产、提取纯化以及酶活性检测等系列实验,把本科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学3门综合性独立实验课程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内容相关联的超大型综合性生物技术大实验,进一步凸显了生物技术中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上游核酸操作、中游发酵生产和下游蛋白分离纯化三大技术模块的有机联系,大大地提高了本科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研究性,提升了实践教学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3.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 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基因突变也会影响个体间交配趣向,从而造成交配隔离或者交配后杂合体的基因组不亲和、杂交不育甚至杂交不活,使不同的群体逐渐分化为新物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进化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一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基因-物种形成基因(speciation genes),鉴定并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不仅能使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新物种形成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突破种间屏障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几个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4.
邢万金  莫日根 《遗传》2015,37(1):98-108
在孟德尔遗传学中显性与隐性描述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时的功能关系,把在表型上看出效果的等位基因称为显性等位基因,看不出效果的称为隐性等位基因,并由此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开创了遗传学这一学科。这样的描述最初是逻辑推理的需要,但对于研究生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实验性科学而言,必须在细胞与大分子实体上找到显性与隐性的生物学基础。在遗传学教学中,如何用现代分子遗传学知识诠释经典的显性和隐性概念是教师经常面临的释疑问题。笔者认为要理解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的实质,必须了解等位基因的差异及其产物RNA或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具体作用。不同等位基因的蛋白质或者RNA产物在细胞内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起的作用不同,赋予了在细胞、组织或器官水平上能够区分观测到的表型差异,即显性或者隐性。文章根据基因结构的变异、基因调控的差异、基因产物的类型与作用等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分别举例探讨了等位基因显性与隐性的分子实质及其变化,以期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基因的变异和功能有更全面、更具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25.
邢万金  莫日根 《遗传》2016,38(11):1030-1038
课堂是本科教学的主要场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改问题。本文从系统架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反映科研进展、知识点的讲解反映其科研活动、用PPT动画讲解科学原理和实验过程、用双语教学提高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考试考察学生的科研分析能力6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多年来在遗传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教改措施与实践经验。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发本科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本科生的科技英语阅读能力和文献查阅能力,为本科生进入科研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
用不同电场剂量处理花棒和杨柴的下胚轴后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以探讨电晕电场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并有效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花棒在电场强度为5 kV/m下处理60 min时,出愈率可达90.5%,分化率可达88.7%;杨柴在电场强度为3 kV/m下处理100 min时,出愈率可达95.8%,分化率可达78.9%.  相似文献   
27.
ARHGAP36是Rho GAPs家族的一员,在成神经管细胞瘤中超表达,可能参与调节细胞增殖。为了研究ARHGAP36在羊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从绵羊睾丸组织中克隆了SARHGAP36的c DNA全长序列。内部区域c DNA序列与5’RACE和3’RACE扩增的两端序列测序后拼接,得到了2698 bp的绵羊ARHGAP36 c DNA全长,其中包含一个长159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30 aa,与Uni Prot中预测的牛ARHGAP36氨基酸序列(A7MB27)同源性为98%,说明我们克隆的c DNA是Rho GAP家族的成员ARHGAP36。对所克隆的绵羊ARHGAP36的氨基酸序列和Uni Prot数据库中所收集的所有其它ARHGAP成员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ARHGAP36没有其它ARHGAP成员都有的标志性"精氨酸指"基序,而它的对应基序中的保守精氨酸残基被苏氨酸替代了,暗示ARHGAP36很可能并不依靠酶催化活性发挥其功能。当把所克隆的c DNA与Gen Bank中发布的绵羊arhgap36序列比对时发现绵羊arhgap36基因组测序结果的第一个外显子中缺少一小段DNA,导致如果用该基因组序列预测绵羊ARHGAP36的c DNA,无法得到能编码正确氨基酸的c DNA,因此,实验为进一步研究ARHGAP36这个特殊ARHGAP成员的功能提供了正确的c DNA序列。绵羊睾丸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绵羊睾丸内的ARHGAP36有3种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ARHGAP36蛋白在绵羊睾丸精细管中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类细胞中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