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哺乳动物的精卵融合是一个多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只鉴定出几种影响精卵融合的蛋白因子,对其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其中位于精子上的Pdja3具有二硫键异构酶活性,可能催化其他精卵融合相关蛋白的二硫键变化而参与精卵膜融合.克隆了Wistar大鼠的Pdia3 cDNA片段,长度为1 620 bp,其中编码区为1 518 bp.测序结果显示,编码区内有两个碱基与GenBank公布的大鼠Pdia3cDNA不同,分别为第147个密码子GAG(Glu)的第1位碱基和第410个密码子AAG(Lys)的第3位碱基,前者造成氨基酸替换,后者仅为多态性.此外,还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并纯化了GST-Pdia3融合蛋白,为下一步研究大鼠Pdia3在体外影响精卵融合和与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拟常染色体区是性染色体上的重要区域,对于维持性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保证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正常配对与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拟常染色体区与常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的异同点也为了解性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人类的拟常染色体区由PAR1和PAR2两个区域组成,这两个区域在结构上有明显不同。位于其上的基因虽然不多,但与许多遗传疾病相关,详细研究该区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还有助于尽早诊断并防治与之相关的遗传疾病。本文全面综述了人类性染色体拟常染色体区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遗传学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办法及教学效果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分析了双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双语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务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下,立足于本校的办学条件,从低年级开始系统地开展,任课教师根据师生的英语水平,积极摸索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剖析传统教学体系弊病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几方面讨论了遗传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作者的尝试。认为遗传学教学应当讲授一门课,而不只是一本书;梳理框架,讲授知识体系,而不只是知识点;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只是知识本身。实验教学应当开设综合性大实验,而不只是小实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基因概念也在不断更新。笔者从事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教学以及基因与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研究多年,对基因的本质和概念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回顾了经典基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讨论了真核生物中的RNA遗传和朊病毒复制现象,提出了新的基因概念。认为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可遗传的核酸片段或者多肽分子,它们可以编码具功能的RNA分子或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16.
以遗传信息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架构及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遗传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对遗传学教学架构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进行了探讨, 认为以遗传信息为中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保证遗传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凸显遗传学特色。根据遗传学25章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重新组合成4个模块, 即遗传信息的遗传、遗传信息的储存、遗传信息的读取、遗传信息的复制、变异与进化。各模块紧扣遗传信息这一主题-- 也是遗传现象的内在联系, 每个模块讲解遗传信息的一个方面。对比与其他课程重叠的内容, 提取其中涉及遗传信息的部分, 重点讲解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变化。以遗传信息为主线的遗传学教学使课堂既充满遗传学特色, 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邢万金  莫日根  苏慧敏 《遗传》2014,36(7):732-738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中国高校的教学目的之一,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此, 许多学者引入了西方的研究型教学理念, 并讨论了这种教学理念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意义, 但仍然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上, 几乎没有提出对课堂教学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和具体内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遗传学教学实践和经验, 结合目前大学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师主导型授课模式, 提出了适合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比较全面而具体的研究型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 认为研究型教学法至少应包含7个方面的措施:(1) 讲述科研历史, 学习提出科学问题的技巧; (2) 重演实验过程, 学习解决科学问题的研究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 学习从结果推出科学结论; (4) 设计虚拟实验, 学习立项组织科研; (5)侦探断案式的讲课方式, 学习科学探秘的逻辑; (6) 引导学生阅读, 学习查阅文献与梳理和总结研究进展的能力; (7) 因材施教, 提前单独培养优秀本科生。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在课程考试中如何考察研究型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SHIP-1 是一个含有SH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在造血过程中起负调节作用。为了调查SHIP-1对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MMP2分泌是否有影响,我们制作了鼠SHIP-1的3种突变体,△SH2-SHIP-1, △Ptase-SHIP-1, △Cter-SHIP-1,并与其野生型全长cDNA 一起分别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分别转染 src 转化的 3Y1 细胞系(SR3Y1),Western blot筛选稳定转染并表达SHIP-1的克隆。对这些克隆的MMP2、MMP9和细胞侵润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野生型全长SHIP-1转染3Y1和SR3Y1不影响其MMP2的分泌,但能诱导MMP9分泌。但其3种突变体 SHIP-1转染却都能显著地抑制SR3Y1细胞的MMP2和MMP9分泌,并抑制其侵润能力。野生型全长SHIP-1也能抑制SR3Y1的侵润能力。研究结果肯定了SHIP-1对转化细胞的迁移和侵润是一个负调节因子,并且它的3个结构域都参与了这种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科基因工程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验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方法、学生成绩评估等几方面介绍了基因工程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体会,并分析了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基因工程大实验这类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课所面临的问题。在本科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完整的科研项目研究的形式和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物种?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物种的形成是在生殖隔离的基础上某些新的生物学性状的形成和保留,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结构突变的积累与功能的分化. 地理隔离使群体中的基因不能交流,基因突变也会影响个体间交配趣向,从而造成交配隔离或者交配后杂合体的基因组不亲和、杂交不育甚至杂交不活,使不同的群体逐渐分化为新物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飞速发展,进化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一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基因-物种形成基因(speciation genes),鉴定并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不仅能使我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新物种形成的实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突破种间屏障进行远缘杂交育种也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对几个物种形成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