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脂多糖对高脂饮食兔血脂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给含0.5%胆固醇的饲料,3周后,分别在第4、8、12周采用耳动脉内、颈部、腹股沟处肌肉注射大肠埃希菌脂多糖(LPS),并设立正常组和单纯高脂组。16周后观察兔的一般状态,取血清检查血脂六项、C-反应蛋白和TNF—α,取耳动脉、颈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肝脏,放置4%多聚甲醛中过夜,常规行HE染色,检查血管病变和相关脏器病变情况。结果单纯高脂组血清中胆固醇和LDL-C较正常组增加,复合模型组动物血清中胆固醇和LDL-C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脂组,单纯高脂组TNF-α较正常组高,复合模型组TNF-α比单纯高脂组高。病理显示主动脉弓变化明显,复合模型组内膜斑块弥漫,而单纯高脂组内膜只出现单个小斑块,单纯高脂组和复合模型组心脏病变区别不大,均见轻度水肿和小脂肪滴;单纯模型组肝脏细胞轻度水肿,而复合模型组肝脏脂肪滴明显。结论大肠埃希菌脂多糖加重了内膜斑块的形成,加剧了血脂代谢的紊乱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卤地菊Wedelia prostrate(Hook.et Arn.)Hemsl.的乙醇提取物W40单体对非小细胞肺癌GLC-8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和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W40对非小细胞肺癌GLC-8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40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W40对细胞凋亡的诱导;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MTT实验表明,W40对GLC-82细胞有较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表明,W40可以显著抑制GLC-82细胞增殖,且抑制程度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细胞划痕实验表明,W4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GLC-82细胞的迁移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的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Stat3下游蛋白Bcl-2、Mcl-1的表达减少。同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多,并伴随Caspase-9、Caspase-3活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酶切失活;p-BRAF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BRAF下游蛋白p-MEK、p-ERK表达减少。结论:W40通过抑制BRAF/MAPK/ERK及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3.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青藏高原东南部山丹25个居群所有个体的基因组DNA,选取核基因ITS和叶绿体petB/petD区域进行PCR扩增、纯化和测序。对所有序列对位排列,其中ITS序列总长696bp,变异位点有4处,共产生7种单倍型,变异位点百分率为0.72%,(G+C)含量60.4%;petB/petD序列总长616bp,仅1处变异位点和2种单倍型,变异位点百分率为0.16%,(G+C)含量34.6%。表明山丹中,petB/petD区域较ITS序列保守,变异速率较慢。对ITS序列单倍型进行失配分布和中性检验分析发现,山丹现有分布范围可能经历了近期居群小范围扩张,AMOVA分析发现山丹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NST >GST(P>0.01),表明山丹的遗传变异有着不显著的谱系地理结构。因此,山丹ITS序列适合该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4.
江西九江第四纪红土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孢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孢粉记录表明:该地红土是湿热环境下的产物;红土形成时期发育了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类植被;九江第四纪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如中国北方黄土。古土壤A层被侵蚀及铁、铝氧化物的高含量可能是造成红土中植物硅酸体保存不佳的主要原因;亚热带植被中乔木类植物硅酸体抗溶解力弱;经工土中禾本科植物夺地 体保存与风化指标、全有机碳成正相关;禾本科植物硅酸体总量自剖面底部(网纹红土)一顶部(褐黄土层)逐渐增多,可能暗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存在较为普遍的气候恶化趋势,气修总体向变冷、变干方向发展;红土剖面5m及3.0左右古土壤A层的出现及剖面风化指标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红土经历了堆积与风化同时进行的加积型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65.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细菌来源的RNA介导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利用RNA介导的核酸酶活性抵抗以噬菌体为代表的外源核酸的入侵.为逃避这种来源于宿主的免疫反应,噬菌体进化出了较小的anti-CRISPR蛋白(Acr). Acrs采用不同的抑制策略,将Cas效应蛋白限制在不同的阶段,从而使其失活.随着Cas蛋白在生物技术领域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Acr已被开发为有用的调控工具.对Acr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Cas蛋白别构调控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开发新型的基于Acr的调控工具打下基础.利用实验和生物信息学的手段,越来越多的Acr被发现,其中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目前有大约50种.本综述聚焦于第2大类CRISPR-Cas系统的Acr,从基因发现、抑制机制和技术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6.
NH4+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NH4+浓度对大肠杆菌E.coli TRTH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外源添加试验,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考察E. coli TRTH发酵生产L-色氨酸过程中生物量、L-色氨酸产量、有机酸含量、耗糖速率、发酵液中NH4+浓度及质粒稳定性变化。建立了大肠杆菌合成L-色氨酸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应用 MATLAB 软件计算出E. coli TRTH发酵中后期代谢网络的代谢流分布。结果:发酵结果显示,利用NaOH和氨水混合补料,控制NH4+浓度在120 mmol/L以下,菌体能够以较长时间和较高比生长速率保持对数生长,最终菌体生物量和L-色氨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2.16%和19.80%。随着NH4+浓度的增加,发酵液中丙酮酸、乳酸及乙酸浓度均略有增加,细胞质粒稳定性下降。控制NH4+浓度在120 mmol/L以下,E. coli TRTH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代谢流量分析结果表明,EMP途径的代谢流量降低7.31%,PP途径的代谢流量增加7.14%,TCA循环的代谢流量降低22.04%。结论:高浓度的NH4+导致菌体生长提前结束,耗糖速率降低,产酸受阻,控制NH4+浓度在120 mmol/L以下,解除了NH4+对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抑制,使得菌体生物量和L-色氨酸产量大幅提高,实现了高密度发酵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在含有不同比例凹凸棒石粘土的混合基质中(凹凸棒石粘土∶基质的体积比分别为0∶1、1∶100、1∶70、1∶50、1∶20)培育当归幼苗,以研究Cu胁迫对当归幼苗的生理学影响及凹凸棒石粘土对Cu胁迫下当归幼苗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基质中不存在凹凸棒石粘土时,随着CuCl2处理浓度的上升,当归幼苗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qP)和叶绿素含量都逐渐降低;而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qN)、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APX)、过氧化氢含量以及根和叶片中的Cu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表明Cu胁迫降低了当归幼苗的光化学效率、叶绿素的合成、增加了组织中Cu含量和氧化压力。(2) CuCl2胁迫下,当基质中存在不同比例的凹凸棒石粘土时,Cu胁迫所导致的叶片Y(Ⅱ)、ETR、qP及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以及叶片qN、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含量、根和叶片的Cu含量的升高均有所缓解,说明凹凸棒石粘土通过吸附或固定基质中游离的以及可交换的Cu离子,减少了当归幼苗对有效Cu离子的吸收,从而缓解了Cu离子对植物造成的生理学压力,且这种缓解作用依次为1∶70 1∶50 1∶20≥1∶100 0∶1,这是基质中存在过多的凹凸棒石粘土时,其在吸收基质中Cu离子的同时也会影响基质的通气性、透水性和酸碱度等。这表明凹凸棒石粘土在基质中的适当加入能缓解Cu胁迫对当归幼苗造成的的生理学压力。  相似文献   
68.
海巴戟果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海巴戟水溶性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50分离纯化得海巴戟果水溶性多糖(MOCI)。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roseCl-4B柱层析纯度鉴定表明,MOCI为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纯多糖。抗衰老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OCI能有效清除.OH和O2^-.自由基。  相似文献   
69.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组最常见的DNA共价修饰形式,影响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上起着重要作用,RNAi(RNA interference)干涉是关闭特定基因功能的新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植物发育及生理代谢途径调控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本文根据植物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首先从拟南芥总基因组DNA中克隆出DNA甲基转移酶基因保守片段,然后以此保守片段为模板扩增长度约570bp,的靶序列用于构建RNAi载体.根据RNAi作用机制,将570bp靶序列正向、反向连接到pHANNIBAL载体上,然后将带有此反向重复结构的完整OFF框连接到植物表达栽体pGreell上,经过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DNA甲基转移酶RNAi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化红豆衫细胞表明该干涉载体具有生物学功能,为研究受DNA甲基化调控的性状改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0.
将短小芽孢杆菌HB030的内切-1,4-木聚糖酶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HBM220,将pHBM220经酶切后分别转化三株毕赤酵母KM71、GS115、SMD1168,该木聚糖酶基因在三株毕赤酵母中均实现了分泌表达。将重组毕赤酵母KM71(pHBM220)、GS115(pHBM220)、SMD1168(pHBM220)分别诱导产酶,对重组酶进行相关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三者的最适反应pH值约为5.5,最适反应温度约为60℃。在其最适反应条件下测得三者粗酶液酶活分别为10.80IU/mL,11.63IU/mL,9.68IU/mL。重组毕赤酵母KM71(pHBM220)所产酶的热稳定性较好,而在pH稳定性方面三者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