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该研究选用2个抗旱能力相似但旱后恢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玉米品种‘P3’和‘郑单958’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在苗期进行干旱及复水处理,通过测定其生长、水分状况、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生理生化响应与旱后恢复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抗旱性相同的2个玉米品种在干旱复水后的生长恢复能力表现为‘P3’显著强于‘郑单958’。(2)干旱胁迫后,‘郑单958’和‘P3’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不显著,但‘P3’能维持较高的叶水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叶绿素含量。(3)经干旱胁迫复水后,‘P3’的净光合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气孔导度恢复速度快于‘郑单958’,说明‘P3’光合损失恢复能力高于‘郑单958’。研究表明,玉米品种‘P3’的旱后复水生长恢复能力较强,因‘P3’在干旱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Fv/Fm值和叶绿素含量,光系统的损伤较轻,而且复水后也能较快的恢复;在干旱过程中减轻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系统的伤害是旱后复水快速恢复生长的基础,而在复水后快速修复光系统损失能够加快植物复水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92.
为了深入研究辣椒雄性不育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辣椒近缘物种番茄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6PDH)同源序列为基础,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辣椒CaG6PDH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704A与其保持系9704B花蕾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保持系9704B不同组织(茎、叶、花、果皮、胎座、种子)中CaG6PDH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中获得的CaG6PDH基因的编码序列一致,全长1 533bp,编码510个氨基酸残基;辣椒CaG6PDH基因在保持系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存在差异,胎座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辣椒CaG6PDH基因的表达量在花蕾发育的不同阶段雄性不育系均高于保持系,此种差异在小孢子发育的单核期与成熟期尤为明显,这种差异可能使雄性不育系能量代谢供应出现异常,从而影响小孢子的正常发育而导致雄性败育。  相似文献   
93.
流溪河流域景观空间特征与河流水质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活动影响或改变流域景观空间结构,并有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流域划分为27个子流域,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氨氮(NH3-N)、硝态氮-亚硝态氮(NO3-N+NO2-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结果表明:1)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居住用地对水质的影响作用最强,林地对河流水质具有净化功能,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园地与水质指标关系具有不确定性;2)流域景观特征从上游到下游之间表现为城市化增强的梯度,水质状况响应这个梯度变化表现为上游优于下游,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水质变化有显著影响;(3)景观破碎度与水质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景观聚集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与水质有负相关关系;子流域尺度和河岸带尺度景观空间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
邓月华 《蛇志》2015,(1):66-68
<正>骨盆骨折多由车祸、压砸等创伤导致,伤情复杂,而且一些严重伤者可并发出血性休克,入院时情况危急,极易危及患者生命,需要进行系统的急救[1]。急救工作需要有序并且合理的进行,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因此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现就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创伤休克的急救与护理现状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患者的救治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方法 ,一些医院采用现场简单处理后迅速转运院内进  相似文献   
95.
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负载量大、易与生物标志物结合等优点,在生物样本检测、蛋白质富集、混合物分离,尤其是检测信号放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简要综述了纳米金、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球、介孔材料在检测信号放大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邓猛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99-105
试验分别于湖南、广西两地选取4个不同生境(长沙、湘西、永州及桂林),每个生境同时种植3个不同香稻品种(‘Basmati’、‘湘晚籼13号’、‘中香1号’),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结合4个种植区的生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生境下不同香稻品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品种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依次为:‘中香1号’>‘湘晚籼13号’>‘Basmati’。(2)不同生境下相同香稻品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生境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沙>桂林>永州>湘西;对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的生态因子是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相对湿度。(3)生境与品种对香稻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具有交互效应。其中桂林种植的‘中香1号’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桂林种植的‘Basmati’和湘西种植的‘湘晚籼13号’与湘西种植的‘Basmati’籽粒所含可溶性蛋白质最低,并具有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证实生境对香稻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在导入表达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木糖还原酶(xylose reductase,XR)和木糖醇脱氢酶(xylitol dehydrogenase,XDH)基因的重组酿酒酵母中,木糖还原酶活性主要依赖辅酶NADPH,木糖醇脱氢酶活性依赖辅酶 NAD+,两者的辅助因子不同导致细胞内电子氧化还原的不平衡,是造成木糖醇积累,影响木糖代谢和乙醇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的NADH高亲和力的木糖还原酶突变基因m1,与毕赤酵母木糖醇脱氢酶(PsXDH)基因xyl2共转染酿酒酵母AH109,以转染毕赤酵母木糖还原酶(PsXR)基因xyl1和xyl2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为对照菌株,在SC/-Leu/-Trp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中进行筛选,获得的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AH-M-XDH和AH-XR-XDH.重组酵母在限制氧通气条件下对木糖和葡萄糖进行共发酵摇瓶培养,HPLC检测发酵底物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产出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菌株AH-XR-XDH相比,AH-M-XDH的木糖利用率明显提高,乙醇得率增加了16%,木糖醇产生下降了41.4%.结果证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木糖代谢关键酶,可用于酿酒酵母发酵木糖生产乙醇,其能通过改善酿酒酵母细胞内氧化还原失衡的问题,提高木糖利用率和乙醇产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喉黏膜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为喉部组织工程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方法:收集临床上喉部手术病人切下的不同部位的喉黏膜,主要是会厌的背侧黏膜和声带的黏膜,各3例,共计6例。对会厌背侧的黏膜采用消化培养的方法,对声带部位的黏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最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确定其来源于喉黏膜的间充质。结果:通过两种方法均可以成功获得相应部位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且CK均呈阴性表达,证明了获得的细胞确实是来源于间充质。结论:本实验成功的培养出了喉部不同部位的间充质细胞,为喉部的组织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
2008年至2009年间,在湖南和湖北两省的活禽市场中分离到了14株H6亚型禽流感病毒,为了解这14株病毒之间的分子特征和差异,我们运用PCR和测序鉴定对这14株病毒的NA基因进行了分型,并对其表面基因HA和NA进行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14株H6亚型病毒中,H6N2亚型12株,H6N6亚型2株.序列测定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DK/HN/284的HA基因与其它13株的HA差异性较大,差异性达到19.4%~20.2%,其余13株毒同源性在94.2%~99.9%;N2亚型NA基因的同源性在91.1%~99.9%,差异性比较大;两株N6亚型NA基因同源性为89.5%,差异明显.这些数据表明:不同毒株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与我国周边其它地区的H6亚型禽流感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只有DK/HN/284的HA基因与香港早期的毒株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其余都与香港和韩国等的毒株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各个毒株的HA基因上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也有所不同,这些数据表明,这些毒株表现出明显的异源性.  相似文献   
100.
脉冲回波法研究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以正庚炕(C71116)、水乳浊液(以span-80为表面活性剂)为模型体系,研究了脉冲回波法探测微乳体系结构稳定性的可能性,并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衰减系数(a)与微乳体系配比、表面活性剂含量及微乳液制备时搅拌转速密切相关。微乳液体系在实验当中均出现了由油和水两相混合的状态到油和水分相的状态。微乳液体系的超声衰减系数在分相前后均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变化,但对应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溶液,分相时间都有所不同。且一般而言,当微乳液开始两相(水相和油相)分离时,超声衰减系数将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预计脉冲回波法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简单、可靠、非破环性的微乳体系稳定性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