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肝细胞肝癌有极端坏的预后,主要归因于它的高转移性复发.我们曾经报道过对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癌周组织的白介素2 (IL-2)水平越高就倾向于有更低的肝内转移复发率,而且IL-2的免疫组化显示主要着色于癌周的肝细胞.然而,是否肝细胞能在体外表达IL-2以及其内在机制仍未被揭示.本研究里,比较了有和没有肝炎病史的肝癌患者的癌周组织IL-2表达水平,然后在永生化的成人肝细胞THLE-2里过表达了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并用过氧化氢处理模拟氧压力微环境.实验证实肝细胞在HBx刺激和低氧压力同时存在下能通过MAP3K7/NF-κB通路表达IL-2.研究结果提示靶向调节微环境氧化压力为预防和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转移复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以滇重楼种皮和胚乳为材料,用甲醇浸提得到种皮浸提液和胚乳浸提液,配制成浓度梯度为0.02、0.04、0.06、0.08g/mL的处理液,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白菜(油脂类)、小麦(淀粉类)、绿豆(蛋白类)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和根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滇重楼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特性,以揭示滇重楼种子休眠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滇重楼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物质,且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胚乳大于种皮。(2)3种受体植物幼苗对滇重楼种皮、胚乳甲醇浸提液的敏感性大小为白菜(油脂类)显著高于绿豆(蛋白类)和小麦(淀粉类)。(3)滇重楼种皮、胚乳甲醇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的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发芽率幼苗根长幼苗苗高鲜重。(4)滇重楼种皮、胚乳中的抑制物质均能够使3种受体植物幼苗产生生理响应,启动抗氧化酶体系,其中:随着滇重楼种皮甲醇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受体幼苗SOD与POD活性先升后降,CAT活性持续下降;胚乳甲醇浸提液处理后,受体幼苗SOD和POD活性较对照均显著增强,而CAT活性显著下降。研究认为,滇重楼种皮及胚乳甲醇浸提液均能够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但滇重楼种皮与胚乳中所含抑制物在活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介绍和分析单节段固定关节突峡部融合治疗年轻人轻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01-2016.01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峡部裂伴轻度腰椎滑脱的共计46例青年患者(30岁),采用单节段固定结合关节突峡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包括患者术前与术后3月、6月及12月VAS(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等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及融合率、并发症等临床观察指标的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12个月的术后随访,患者在术后(3,6,12月)的VAS评分及Macnab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和提高(P0.05)。影像资料显示:未出现不融合现象。1例患者出现皮肤浅层感染,处理后好转,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年轻人的轻度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患者,使用单节段固定结合关节突峡部融合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后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4.
碳减排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而微藻在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利用微藻减排CO2合成生物柴油生产原料油脂,对于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将碳减排与微藻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相结合,对微藻转化CO2合成生物油脂的机制,微藻油脂积累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在工业上的研究概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和评述,并对微藻生物油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以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SP2S及其近等基因系SP2F为材料,分别采用TCA/丙酮法和Tris-丙酮-酚法提取花蕾总蛋白,并优化电泳体系,对可育和不育花蕾中的蛋白质表达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TCA/丙酮法适合于花蕾总蛋白的提取,采用10%浓度的分离胶,上样量为450μg,用pH 4~7的17 cm线性胶条和改良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得到了背景清晰、蛋白点分布均匀且重复性好的电泳凝胶图谱。利用这一实验体系,筛选出SP2S和SP2F之间大量的差异蛋白点。相比SP2F,仅在SP2S中表达的有13个点,上调2倍以上的点有4个,下调2倍以上的点有9个。  相似文献   
76.
心电信号的采集及R波同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信号的R波识别在室速和房颤的同步除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软件识别往往不能达到实时效果,而硬件识别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硬件电路构成的心电信号的采集系统和R波同步检测。硬件部分设计采用胸部双电极单导联输入心电信号,放大后再经微分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的处理,最后通过可选择的电压窗口比较器输出最终的R波信号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7.
许文文  赵燕翘  王楠  赵洋 《生态学报》2023,43(7):2856-2864
土壤酶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反映土壤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是近年来新型的固沙技术之一,能够显著促进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然而,目前关于人工BSCs如何影响沙区土壤酶活性及恢复速率的研究仍鲜见报道。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培育以及自然发育的蓝藻结皮和流沙表层(0—2 cm)土壤酶活性(蔗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以及BSCs的基本特征(叶绿素a和胞外多糖)进行测定,探讨了人工蓝藻结皮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恢复速率以及土壤酶活性与人工蓝藻结皮基本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蓝藻结皮表层土壤蔗糖酶(13.03—20.51 mg d-1 g-1)、纤维素酶(45.60—47.20 mg d-1 g-1)、过氧化氢酶(12.43—23.31μmol d-1 g-1)和淀粉酶活性(91.04—153.93 mg d-1 g-1),...  相似文献   
78.
互花米草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由于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强,在我国沿海地区大肆蔓延,对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防治互花米草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互花米草在国内的分布现状和入侵态势;总结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防治法在互花米草防治中的适用范围及优劣势,指出现有防治技术仍存在防治难度大、成本高、治理后易复发和预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防控互花米草入侵提供理论支持;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遥感的“信息收集+早期预警+分级防控”的防控对策和以防治为主、利用为辅的互花米草“防治+利用”技术体系,为今后互花米草的防治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9.
哺乳动物胚胎分割的研究,近十年来有很大进展。继小鼠(1970年)首次分割成功后,大鼠、猪、牛、山羊和绵羊等胚胎分割亦已成功,得到由半胚发育的后代。至今已有人工制造的同卵双胎、三胎及四胎,分割方法亦由复杂到简单。特别是最近一些研究结果证实,多种动物的晚桑椹或囊胚期胚胎分割后,半胚不需要再  相似文献   
80.
我们过去的工作证明:损毁猫延脑中缝大核(Rm)及其邻近结构,明显减弱针刺抑制内脏躯体反射的效应,损毁大白鼠的 Rm、中缝中央核(Rcs)或中缝背核(Rd)均可明显削弱以甩尾和嘶叫反应为指标的针刺镇痛效应。从而设想,脑干中缝核在实现针刺镇痛中是必要的环节。为了进一步查明中缝核是否积极参与针刺镇痛,并探索各中缝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