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为寻找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重要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高效低毒消毒剂, 选取了包括苯扎溴铵、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等22种水产或医学上常用的消毒剂, 比较分析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杀灭效果。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发现, 22种消毒剂中PHMG对副溶血弧菌的杀灭效果最好。接着, 进一步分析PHMG的有效杀菌浓度, 结果显示, PHMG浓度达到0.2 mg/L时作用48h即能100%地杀死副溶血弧菌。对7种常见病原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杀灭试验显示, PHMG对弧菌的杀灭效果最好, 0.5 mg/L PHMG能100%地杀灭四种弧菌, 对迟钝爱德华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海豚链球菌的杀灭效果较差, 对凝结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最差。急性毒性试验得出PHMG 24h的LC50=80.28 mg/L; 48h的LC50=23.32 mg/L, 安全浓度SC=0.59 mg/L。对攻毒副溶血弧菌凡纳滨对虾的保护试验显示, PHMG浓度达到0.5 mg/L时, 24h对对虾的相对保护率达(77.78±5.01)%左右, 且与三个高浓度组相对保护率差异不显著。随着PHMG浓度的升高, 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所含副溶血弧菌数量明显减少, 48h后1.1及1.4 mg/L组副溶血弧菌数量降为0。降解试验结果显示: 0.5 mg/L的PHMG在第5、第6天浓度有所下降, 1 mg/L的PHMG在试验7d中基本保持稳定。研究证明了PHMG具有高效、低毒、低降解的特性, 是防治凡纳滨对虾AHPNS的理想消毒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探究合理的护理对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结果:PNS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2(36.4%),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部位18(56.3%)。PNS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组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ALB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住院天数、24 h尿蛋白定量非感染组(P0.05)。住院天数和血清白蛋白(ALB)是院内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3.461(1.33~9.01)和2.215(0.87~5.63)。早期、合理的护理措施使PNS患儿疾病恢复良好。结论:住院天数长和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并发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健全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加强病房管理、完善护理措施等,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3.
刘美霞  刘秀  赵燕  董雯怡  刘恩科 《生态学报》2022,42(22):9213-9225
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依托山西省东部晋中市寿阳县农业环境与作物高效用水科学观测试验站,采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探究覆膜(FM)与裸地不覆膜处理(LD)对旱作春玉米拔节期、灌浆期和收获期3个关键生育期不同土层深度下(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 FM措施可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优势度指数,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均匀度指数。2)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FM与LD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均表现为灌浆期较高,而20-30 cm土层,表现为收获期较高,差异均主要体现在碳水类、羧酸类、氨基酸类3大类碳源上。3)拔节期和灌浆期0-10 cm土层中FM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LD处理;然而收获期0-10 cm土层中恰好相反,呈现出LD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显著高于FM处理。4)此外,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FM处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类碳源和羧酸类碳源2大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主要与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相关性较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对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主要与土壤含水量、pH、SOC、NH4+-N和NO3--N含量相关性较好。LD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碳水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与土壤中TN含量的相关性较好,且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4.
本文建立了一个最新的蛋白质亚线粒体定位数据集,包含4个亚线粒体定位的1 293条序列,结合基因本体(GO)信息和同源信息对线粒体蛋白质进行特征提取,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分类器,经Jackknife检验,对于4个亚线粒体位置的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3.27%,其中3个亚线粒体位置的总体预测准确率为94.73%.  相似文献   
65.
赵燕  杨松  莫旭华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6):2378-2389
【背景】2,4-二酮吡咯烷类化合物奴卡霉素和替达霉素都含有C-10酮基结构,但是该结构是由两种不同的酶短链脱氢酶NcmD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e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依赖的脱氢酶TrdL分别催化形成的。然而奴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FAD依赖的酶NcmL是否能回补NcmD的功能,以及TrdL能否催化奴卡霉素C-10酮基的形成,尚无相关的实验证据。【目的】通过体外酶催化实验研究NcmL和TrdL对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C-10位羟基的催化作用。【方法】通过克隆ncmLtrdL至pET-28a(+)中,然后于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诱导后的蛋白经纯化后,考察了纯化的NcmL和TrdL对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催化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酶反应产物。【结果】NcmL不能催化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C-10位羟基的脱氢反应,TrdL能催化奴卡霉素II和奴卡霉素F的C-10位羟基脱氢,分别得到奴卡霉素I和奴卡霉素G。【结论】体外生化研究表明,NcmL不参与奴卡霉素C-10酮基的生物合成反应,TrdL具有较广的底物谱,能催化多种奴卡霉素的C-10位羟基转化为酮基。  相似文献   
66.
应用自旋捕集方法和化学发光方法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丹参酮(Tanshinone)对心肌肌质网膜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发现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丹参酮对脂质过氧化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丹参酮浓度大于1mg/mg蛋白时,对脂类自由基清除率可达60%。丹参酮对肌质网膜脂质过氧化的保护机理可能是通过清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而不是清除氧自由基而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启动。  相似文献   
67.
李琳  薛林贵  张红光  赵燕  王鑫 《生态科学》2014,33(4):691-697
以青海湖粘球藻 (Gloeocapsa sp.)为研究材料, 通过生物化学和对比分析的方法 , 研究了外源添加过氧化氢(H2O2)(0.5 mmol·L −1 )对长期增强 UV-B(2.4 W·m-2)胁迫下其生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与增强 UV-B 胁迫下的藻细胞相比 , 加入 0.5 mmol·L − 1 H2O2 减缓了藻体生物量的减少 , 提高了其蛋白质含量, 表明 H2O2 对增强 UV-B 胁迫给藻体带来的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 加入 0.5 mmol·L − 1 H2O2 明显(P<0.05)提高了增强UV-B 胁迫下藻体细胞内脯氨酸和类黄酮含量及 CAT 与 SOD 的活性, 并降低了藻体细胞内 MDA 含量, 表明 H2O2 可以通过增加细胞抗氧化物质及抗逆物质的含量来缓解 UV-B 胁迫对藻体造成的损伤。说明 H2O2 不仅对高等真核生物在抵御逆境胁迫中可以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 , 在原核生物中也具有此功能。为将来的逆境胁迫抵御机制的研究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几种因素对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还远没有成熟, 为了寻找最佳的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条件, 我们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胚胎为例, 研究了影响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的几个主要因子: 玻璃化液、麦管直径、胚胎阶段、平衡时间及平衡温度、洗脱浓度和洗脱时间。发现: (1) 含有多种抗冻剂的玻璃化液PMDD(2% PVP), 玻璃化稳定, 脱玻璃化率较低, 适宜进行玻璃化冷冻; (2) 尾芽期胚胎较其他时期耐受力强, 平衡40 min就足以使玻璃化液渗透完全, 时间延长, 成活率显著降低, 各个时期的胚胎对温度都比较敏感, 0°C与4°C下平衡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5°C; (3) 洗脱浓度和洗脱时间对胚胎成活率影响不大; (4) 根据优化的条件, 对牙鲆两个时期的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 共成活4次, 获得成活胚胎8粒, 其中7粒孵化出健康的鱼苗。本文为鱼类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并显示了牙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取花蕾大小、颜色、成熟度一致的东方型百合中的鹿子百合 (Liliumspeciosum)为花材 ;茎杆长约 70cm ,每支花 5个蕾 ,由上往下数留叶片 1 7片 ,其余的全部去掉 ,以防止蒸腾。配制硫代硫酸银 (STS)时 ,AgNO3与Na2 S2 O3比为 1∶6(摩尔比 )。 ( 1 )取 5 0 0mL 0 .2mmol·L- 1AgNO3和 5 0 0mL 1 .2mmol·L- 1 Na2 S2 O3;( 2 )取2 .5mmol·L- 1 AgNO3(定容到 5 0 0mL)和 1 5mmol·L- 1 Na2 S2 O3(定容到 5 0 0mL) ;( 3)取 4mmol·L- 1 AgNO3(定容到 5 0 0mL)和 2 4mmol·L- 1 Na2 S2 O3(定容到 5 0 0mL)。将 ( 1 )、( 2 )、( 3)…  相似文献   
70.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调节EGF受体核移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编码的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是重要的致瘤蛋白, 一直以来是EB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核心. 传统的受体学说认为, 细胞膜受体作为第一信使, 在细胞膜上与其配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但近年来, 对EGFR家族成员受体核移位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意义的研究, 拓宽了人们对细胞膜受体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利用我们建立的Tet-on系统调控LMP1表达的细胞系, 采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证实, LMP1可调控EGFR的核移位, 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 通过GFP与EGFR及不同突变体的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发现, EGFR的核定位信号在其核移位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并初步发现LMP1调控EGFR核移位为配体非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