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贵阳地区碳酸盐岩表生地衣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鉴定出4科,4属,共计7个种。其中两个是中国新记录种,即:蓝藻橙衣和石灰瓶口衣。瓶口衣属、黄烛衣属、凹盘衣属以及该文所描述的7个种都是贵州首次报道。对壳状地衣体在碳酸盐岩风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分析嗜盐古生菌物种与细菌视紫红质(BR)蛋白基因资源,从40份土壤、湖水及淤泥样品中分离出148株嗜盐菌,对其中6株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其编码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基因片段和16SrRNA基因进行了扩增,并测定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相应片段进行对比,ABDH10,ABDH1I和ABDH40中的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基于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及系统发育学研究表明,ABDH10和ABDH40是Natronorubrum属下的新成员和Natrinema属下的新成员,ABDH40的16SrRNA序列已登录到GenBank,其序列号为AY989910。ABDH11中的螺旋C至螺旋G的蛋白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3.
在同种反应性T细胞(同种T细胞)识别的配体中, 抗原肽的作用是免疫学长期争论的问题, 即同种T细胞识别是否具有抗原肽特异性. 为了证实通过长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LTMLC)方法能够诱生抗原肽/MHC复合物(pMHC)特异性的同种T细胞, 本研究利用仅表达HLA-A2, TAP缺陷的T2细胞, 将酪氨酸激酶来源的自身抗原肽(Tyr369-377)和EB病毒来源的病毒抗原肽(LMP2A426-434)分别加载到T2细胞上, 使T2细胞提呈单一的T细胞抗原识别表位, 并且选择4个HLA-A2阳性(HLA-A2+ve)与4个HLA-A2阴性(HLA-A2-ve)个体的PBL样本, 与加载上述抗原肽的T2细胞混合培养. 在此实验系统中, HLA-A2+ve PBL与加载病毒抗原肽的T2细胞(T2/LMP)混合培养代表T细胞对普通抗原的反应, 而HLA-A2-ve PBL与加载自身抗原肽的T2细胞(T2/Tyr)混合培养则为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 利用特异性pMHC四聚体染色与特异性细胞毒试验检测LTMLC诱生CTL的特异性, 其中利用HIV抗原肽(Gag77-85)作为对照. 结果显示: (ⅰ) T2/LMP与HLA-A2+ve个体的PBL混合培养产生CTL(CTL-T2/LMP), CTL-T2/LMP对T2/LMP的杀伤显著高于对照T2/HIV的杀伤(26.52%±3.72% vs 7.01%±0.87%, P<0.001); LMP四聚体对CTL-T2/LMP染色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HIV四聚体 (0.98%±0.33% vs 0.05%±0.01%, P=0.0014); (ⅱ) 加载自身抗原肽的T2细胞(T2/Tyr)可诱导HLA-A2-ve个体的PBL产生CTL(CTL-T2/Tyr), CTL-T2/Tyr对T2/Tyr的杀伤显著高于对T2/HIV的杀伤(28.07%±2.58% vs 6.87±1.01%, P<0.001); Tyr四聚体对CTL-T2/Tyr染色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HIV四聚体(0.88%±0.3% vs 0.06±0.03%, P=0.0018). 结果说明: 结合于自身MHC分子上的病毒抗原肽与结合于同种MHC分子上的自身抗原肽都能诱导产生抗原肽特异性的CTL; 在LTMLC诱生的同种CTL中, 有相当数量的CTL具有pMHC特异性, 这些同种CTL的识别机制与普通抗原反应性CTL一样, 识别的对象也是特异性的pMHC. 支持了同种抗原的pMHC种类繁多造成同种T细胞反应强度极高的假说. 利用LTMLC诱生抗原肽特异性同种T细胞方法对于T细胞过继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基因(PPARG)的31个SNP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利用质谱检测技术检测PPARG基因的31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根据质谱峰图判读样本目标位点基因型,统计分析31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利用x2检验确定筛选的SNP位点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果发现31个SNP位点中,23个位点的次等位基因分布频率MAF≥0.05,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具有多态性,其他8个SNP位点的MAF0.05,没显示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这些位点等位基因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5.
鹞落坪树生地衣群落数量分类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树生地衣进行了群落排序;应用Spearman 秩相关检对22种地衣进行了种间关联分析;以地衣多样性、相似性和均匀度等指数,对各地衣群落进行了比较.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并结合生境特征,保护区树生地衣形成了6种群落.Spearman秩相关检表明39个种对呈显著正相关,其中1...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8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120例西医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3%和22.5%、97.8%和71.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7.
山东鹅膏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山东省的14种鹅膏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线条图和分种检索表。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和鲁东大学菌物标本馆(HMLD)。  相似文献   
58.
猴头菌属真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猴头菌属真菌的小分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小分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含有多种萜类、酚类、甾体类、吡喃酮类、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认为,猴头菌属真菌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溃疡、抗炎症、抗糖尿病、抗氧化、保肝等多种药用功效.文中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  相似文献   
59.
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的热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孟丹  李小娟  宫辉力  赵文吉 《生态学报》2010,30(13):3491-3500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融入到热环境研究中,尝试探讨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城市公园、道路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地表温度反演是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的前提,论文以北京地区为例,首先利用两景ASTER影像数据采用TES算法定量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确定最大采样尺度,然后在景观统计软件Fragstats中,计算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其尺度效应。通过景观斑块特征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探讨公园景观斑块、道路景观廊道特征的热环境效应。总体上公园景观对应的平均温度随着公园面积、边界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公园周长面积比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公园渐远,地表温度升高,且升温趋势变缓。随着道路密度增加,道路平均温度显著升高,标准差显著降低,道路密度等级与道路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8021;随着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增加,缓冲区内的平均温度略有下降,但变化微弱。因此,应充分重视公园景观在缓解城市热环境方面的作用,合理布局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60.
采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传统共水蒸馏法,对紫锥菊植物干花与干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研究。GC-MS(配N ist2005标准质谱库)从传统方法提取的紫锥菊干根挥发油中分离分析出188个峰,初步鉴定出68种化合物,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7,100μm)及聚丙烯酸酯(PA 85μm)三种固相微萃取涂层吸附的紫锥菊干花挥发性成分中分别分离分析出27、118、105个峰,各自鉴定出1、22、23种化合物。对不同处理方法及紫锥菊植物不同部位所得数据进行了相识性与差异性的比较,所建分析方法及所得结果为了解紫锥菊植物体挥发性有效成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