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3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结合活性与中和活性 .利用GST融合蛋白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人 TNF- α单链抗体 E6Sc Fv;分离包含体后进行变性和复性 ,再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 ;用 ELISA法和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 E6Sc Fv与配体的结合 ;用 L92 9细胞检测 E6Sc Fv对人 TNF- α细胞毒作用的中和活性 .经变性 ,复性与亲和层析 ,E6Sc Fv被纯化 ,在 SDS- PAGE上为单一蛋白带 ;体外结合与中和实验表明 ,表达纯化的 E6Sc Fv可与人 TNF-α结合并中和其细胞毒活性 ;进一步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当表达于细胞内时 ,E6Sc Fv仍保持了与TNF-α相结合的能力 . 相似文献
37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早期NSC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于术后视具体情况给予化疗或放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并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12.50%、57.50%,与对照组的17.50%、50.0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和术后是否放化疗是影响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患者具有微创、安全及远期生存率较高的特点,术后辅以放化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73.
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缺失病毒非必须基因增加杀虫效果,插入外源基因提高杀虫速度、修饰病毒本身基因扩大杀虫谱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目前构建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74.
广藿香抗青枯病离体筛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藿香叶片及带节茎为材料,研究青枯菌粗毒素不同制备方法、青枯菌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菌液浓度对外植体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滤灭菌法制备的青枯菌粗毒素致毒性比湿热灭菌法处理更强,外植体成活率明显降低;以培养12 h的青枯菌粗毒素对外植体有较大的致毒性,外植体变褐死亡现象较突出,培养30 d后,叶片及带节茎出芽率分别为10.33%及36.11%;浓度在1.41×10~8 cfu/ml以上的菌液粗毒素对外植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大多外植体枯黑死亡,出芽率较低,同时在该浓度时,大多数无根苗难以生根,植株基部变黑,叶片变黄,生长不良。确定了青枯菌粗毒素对广藿香不同离体培养阶段的致毒性,建立了以青枯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的广藿香离体筛选体系。 相似文献
375.
376.
巴西粒毛盘菌黑色素理化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巴西粒毛盘菌黑色素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黑色素易溶于NaOH溶液和二甲亚砜,微溶于蒸馏水,不溶于甲醇、乙酸乙酯、HCl、无水乙醇、氯仿、丙酮、乙腈;该黑色素在pH≥7时稳定,pH≤6时产生沉淀;对温度、光、UV、Na2SO3、苯甲酸钠、柠檬酸、蔗糖、K+、Na+、Ca2+、Al3+、Cu2+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对H2O2、Mg2+、Fe3+、Mn2+不稳定。电镜扫描显示该黑色素是一种表面不规则的片状晶体,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黑色素含有芳环、-OH、-NH、-COOH和噻嗪环等官能团,推断其属于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混合型黑色素。 相似文献
377.
37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支架植入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依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并进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速度、认知功能评分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E)、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含量变化。结果:1三组患者手术后的脑血管血流速度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均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与A组和C组比较,B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三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清VEGE、b FGF、NGF含量均较手术前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时机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相关性,发病后1个月为脑血管支架植入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79.
380.
靶向毒素DT-VEGF的构建、表达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快速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发生和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介质,其特异性受体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表达率存在数个数量级的差异,因此可以将毒素分子转运至增生的肿瘤上皮组织中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白喉毒素的前389个氨基酸基因片段与VEGF165通过一短肽相连构建为融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纯化蛋白。实验证实该融合蛋白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并研究了其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