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培养条件对胶质芽孢杆菌诱导碳酸钙晶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雪莹  杜叶  连宾 《微生物学报》2010,50(7):956-962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体形态、数量和分泌的碳酸酐酶(CA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方式培养的菌体与碳酸钙晶体的生长及其形貌、数量之间的联系。【方法】分别采用无氮和有氮培养基培养胶质芽孢杆菌,进行菌体形态、数量及CA酶活性的比较,收集不同培养方式的菌体加入碳酸钙结晶体系中以研究细菌与碳酸钙晶体形成的联系。【结果】在无氮培养条件下,胶质芽孢杆菌数量少、荚膜肥厚,细菌培养液CA酶活力较低;有氮培养条件下,菌体数量多、荚膜单薄,细菌培养液CA酶活力较高。在碳酸钙结晶体系中加入无氮培养的菌体,生成的碳酸钙晶体表面光滑,体积较大但数量较小,加入有氮条件下培养的菌体形成的碳酸钙晶体表面粗糙,数量大但体积较小。【结论】不同培养条件能够引起胶质芽孢杆菌菌体数量、荚膜多糖及CA酶活的明显差异,进而对碳酸钙晶体的生成和形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谌书  刘从强  连宾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3):0334-0338
本文研究对磷矿石有风化作用的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scilaginosus)在风化磷矿石过程中菌体蛋白质组的变化及差异, 以此了解该风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该菌接入液体培养基中, 加磷矿粉为处理组, 不加磷矿粉为对照组, 静置培养。培养10 d 后, 取上清液离心后的固体物和部分上清液中的外分泌蛋白用作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菌体蛋白质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和软件分析后, 处理组可见蛋白点数为(1134±98)个, 对照组可见蛋白点数为(729±53)个, 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  相似文献   
13.
贵州灵芝科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贵州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灵芝属(Ganoderma)2种,1.多分枝灵芝Ganoderma ramosissimum Zhao;2.任氏灵芝Ganoderma renii He,sP.nov.上述研究标本保藏在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BA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和证实黑曲霉钠钾ATP酶(NKA)在硅灰石风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野生型黑曲霉(WT)为原始菌株构建黑曲霉Na,K-ATPaseα1基因(NKAα1)高表达菌株oeNKA。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0d、2d、4d、6d)oeNKA和WT生物量、培养液pH值和矿物风化释放的Ca~(2+)浓度,并用X-ray diffraction (XRD)对风化后的矿物残渣进行检测,比较oeNKA和WT菌株对硅灰石这种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效果。【结果】oeNKA菌株的NKAα1基因相对表达量和酶活分别为WT菌株的103倍和1.76倍。在持续6d的培养过程中,oeNKA与WT的菌丝体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在培养第2天时WT显著高于oeNKA,随时间差异逐渐缩小并在第6天达到最低;培养液pH值变化趋势相同,分别下降至3.64和3.87;oeNKA风化硅灰石时所释放Ca~(2+)浓度(1011.36±47.78μg/g)约为WT (248.30±25.21μg/g)的4倍;XRD检测图谱显示菌株oeNKA对硅灰石风化作用更明显。【结论】NKAα1过表达菌株oeNKA对硅灰石的风化能力显著高于WT菌株,且黑曲霉的NKA与硅灰石的风化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猴头菌转化前后降血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二甲双胍)对照组为参照,试验比较了银杏叶提取物(EGB)、猴头菌转化EGB的产物、猴头菌发酵液、猴头菌发酵液中添加EGB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以及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结果显示:相对于其他给药组,猴头菌转化EGB的转化产物能更加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和果糖胺水平,但是对胰岛素水平无显著的调节作用,与模型对照组和其他给药组相比,EGB转化产物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亦可显著降低丙二醛水平,但与其他给药组相比其降丙二醛作用差异不明显。本项研究对采用微生物转化法提高植物提取物药用效果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结瘤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瘤因子是由根瘤菌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它们在结瘤的起始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近的研究结果证明结瘤因子大分子骨架上的不同侧链基团是决定细菌与宿主植物间相互识别的关键因素,根瘤菌细胞中一系列结瘤基因编码能够合成Lipo-chio-oligosaccharides(LCOs)的各种酶类,进而确定结瘤信号分子的特定结构。目前,一系列令人兴奋的实验结果表明:LCOs不仅可促进豆科作物的生物固氮作用,对一些非豆科作物的细胞分裂作用等同样具有刺激作用。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研究显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细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进而为农业生产为直接利益。本文在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就瘤菌,豆科作用和结瘤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根际促生细菌,水杨酸和结瘤信号分子之间的可能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斌  连宾  潘牧 《生物技术通报》2006,(Z1):490-493
对超滤法提取裂褶菌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得出超滤法提取裂褶菌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压力0.11MPa,温度55.20℃,pH4.01。在上述条件下超滤速度达31.92ml/min,制得的裂褶菌胞外多糖是以D-葡聚糖为主的混合多糖,其纯度为75.13%,收率可达82.06%。  相似文献   
18.
黔南和黔中喀斯特天然林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路线调查和典型样地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亚热带黔南荔波和黔中开阳不同生态区喀斯特天然林植物区系的异同.结果表明:荔波喀斯特天然林植物区系有146科408属827种(变种),开阳有150科434属838种(变种),两地共有118科227属200种(变种).科水平上的科与种所占比例呈左型偏态分布,属水平上的属所占比例呈双曲线分布、种所占比例呈左型偏态分布,这反映了两区生态环境和森林起源的异质性.两区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变化呈左型偏态分布、共有属呈双曲线分布,均是热带分布高于温带分布,荔波的热带分布属比例较高、开阳的温带分布属较高,这是两地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造成的水热条件差异所致.两区维管束植物的科和属的平均种数均小于贵州和中国植被,单种科与属的比例较高,这反映了喀斯特天然林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孑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