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运动成像技术(DTI,Dopplar Tissue Motion Imaging)评价实验猪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取试验用家猪24头,随机分成2组,A组(10头)B组(14头)。A组作为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置,只是在相应时间点获取数据。B组实验猪经开胸,于前降支起始1 cm处,放置特制银夹,可以缓慢夹闭前降支血管,银夹自放置至完全闭合需6小时,9小时后再次开胸,取出银夹,进行心肌再灌注。A组与B组夹闭前、夹闭后6小时造影检查确定前降支完全闭塞、9小时闭塞状态取出银夹、12小时再灌注3小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DTI,获取对照组和模型组夹闭前、夹闭后6小时、9小时、12小时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收缩末期内径Esd(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每搏输出量SV(cardiac stroke volume)、射血分数EF(ejection fraction)、短轴缩短率Fs(Fraction Shortening);舒张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A峰、E/A等常规参数。转TVI(Tissue Velocity Imaging)模式下DTI测量二尖瓣环组织运动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Ea/Aa。结果:1).B组实验猪在夹闭6小时、9小时、12小时DTI所测数据Sa峰值变化比常规数据变化明显(P0.01)2)。DTI所测数据Ea、Aa、Ea/Aa变化较舒张期二尖瓣前向血流数据E峰、A峰、E/A变化出现早。3).病理显示夹闭9小时时前壁心肌出现坏死,心肌细胞被破坏及炎细胞浸润。结论:DTI可以准确及时评价实验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左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2.
以东莞现栽14个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SPAD值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皮龟裂片尖突、平坦、隆起等3种类型中,尖突类型的3个荔枝品种的比叶面积显著大于平坦类型的2个品种;隆起类型的9个荔枝品种的比叶面积大小不一,其中5个品种的比叶面积大于平坦类型的‘黑叶’品种,另外4个品种的比叶面积小于‘黑叶’。14个荔枝品种中,除了‘黑叶’外,其余13个品种的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水晶球’和‘大丁香’的比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余12个品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间均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用rDNA的ITS序列探讨绵刺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刺属由于其特殊的形态特征,其系统位置至今仍存在争议。本文选定了蔷薇亚科6种植物和李亚科1种植物,扩增并测定了其核糖体DNA的ITS序列(不包括5.8S片断)。分析时又从GenBank中选取了蔷薇科另外5种植物的ITS序列共同分析。比较这12种植物的ITS1+ITS2,发现不同植物间序列长度变异较大。ITS1的长度范围为224~266 bp,ITS2的长度范围为202~221 bp。用PAUP 3.1.1软件对12种植物的ITS1+ITS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蔷薇亚科中和绵刺属亲缘关系最近的属为金露梅属,其次为地蔷薇属,再次为山莓草属,而这4个属均具有花柱基侧生的特点,这与传统上依据花托杯状或坛状将绵刺属放在蔷薇属和龙牙草属附近的处理不符。系统树上李亚科的2种植物明显地聚为一个单系类群,说明绵刺与蒙古扁桃关系相对甚远。研究结果还表明绵刺这一蒙古高原旱生植物区系成分是由东亚中生植物区系成分的银露梅演化而来;绵刺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是长期适应荒漠干旱气候环境的结果。这一植物起源及其迁移路线的发现,为深入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物区系和植被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检测30周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情况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30周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采用酚红实验方法观察胃排空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结果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中药"糖胃康"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而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呈阴性。结论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现象,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池塘混养模式下生态基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在6个土池中进行了一个饲养试验,将土池分为2组,一组为不放生态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放置生态基的生态基组,每组3个重复。将尾均重为(310±11)g鲤3867尾、尾均重(810±15)g鲢及鳙370尾平均分别分为2组,平均放养于6个土池中。对池塘鲤每天饲喂颗粒饲料3次,饲养周期62d。在饲养期内,每隔10天左右采集水样与底泥样品,检测其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群落。在饲养结束后,将试验鱼捕出并称重,计算鲤的饲料效率。结果表明,生态基组鲤鱼的增重率与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态基组的鲢、鳙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态基组水体透明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态基组浮游生物浓度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混养模式下土池中生态基的应用有利用促进鲤的生长,然而池塘生态基的应用对于滤食性鲢、鳙的生长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不同居住条件对中国树鼩生殖生理的影响。方法:将30只中国树鼩放在大、小不同的笼内临近饲养,分为3组(n=10):对照组,小笼饲养组和利血平组。给予利血平作为干预措施,饲养180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和组织中激素和核苷酸的水平,光、电镜观察脑和睾丸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第180天检测,与对照组比,小笼内中国树鼩血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分别升高了71.71%,46.68%,35.14%,19.24%;睾酮(T)、雌二醇(E2)分别降低了34.33%,9.67%;丘脑(thala.mus)、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ipp)、睾丸(Testicle)组织中cAMP含量分别升高了31.61%,45.82%,30.17%,28.56%;thalamus、Hipp、Testicle组织细胞线粒体的体密度(VD)增加了172.04%,151.69%,132.79%;数密度(ND)增加了66.27%,69.28%,67.37%;面密度(SD)增加了34.46%,54.83%,31.60%;曲细精管明显萎缩,精原细胞显著减少。利血平组A、N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95%,77.80%(P〈0.01),其他成分均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居住条件对中国树鼠鼩生殖生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薯蓣属植物人工杂交后代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武当山的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为主要亲本,与重庆金佛山的盾叶薯蓣、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及黄独(D.bulbifera L.)进行种内和种间杂交,并获得部分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将F0代种子与F1代植株进行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比较,并与亲本进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结实率、种子萌发率和实生苗存活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亲本和F1代的同工酶酶谱较丰富,部分杂种与亲本的相似度较高,并出现各自的特征酶带。运用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别杂种的真伪。  相似文献   
108.
患者,男,80岁,农民,右前臂外侧浸润性红斑、结节、结痂1年余,糖尿病史10年。右前臂外侧可见浸润性红斑、斑块上间有小结节和疣状增生,上覆有黑色结痂,皮损面积5 cm×10 cm。刮取皮屑直接镜检发现菌丝,活检组织标本真菌直接镜检也发现菌丝。真菌培养均长出灰褐色绒毛状菌落,周围有灰白色边缘。玻片小培养可见分隔菌丝,个别节段膨大,分生孢子呈椭球形。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浸润的肉芽肿性炎症。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显示,真皮内有多个紫红色圆形芽殖孢子。分离菌株的分子测序结果与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的ITS片段序列100%符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400 mg/d,5个月后皮损得到明显改善,目前仍在治疗和观察中。回顾2000年—2021年M.arundinis引起相关感染的国内外文献,探讨M.arundinis导致暗色丝孢霉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09.
110.
隐花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