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们测定了鼠肝线粒体呼吸链不同偶联部位的质子系活性并通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法分析了鼠肝线粒体膜与脂质体(二油酰磷脂乙醇胺/心磷脂=8/2)的膜融合程度。根据测量呼吸链第一段及第二段偶联部位的H+/偶联部位的化学计量比值,观察到线粒体呼吸链质子泵的质子(H+)泵活性及 H+泵出量与膜融合程度呈现线性的定量相关性。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提出的质子泵诱导膜融合的理论模型(刘树森等,1987、1989)。  相似文献   
12.
用DNA 复性动力学方法克隆到一个水稻中度重复顺序。Southern 杂交、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分析资料表明,该重复顺序在水稻基因组中具有串联重复和散布状态两种存在方式。以该DNA 片段作探针,用Southern 杂交方法分析了多种野生稻种和栽培稻品种的基因组分化特征。某些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过的水稻DNA,其图谱呈现出多达40 条以上的杂交带,包括强杂交带和弱杂交带两种类型。重复实验结果证明,强杂交带表现为BBCC染色体组型特异而弱带则在栽培稻各品种间显示出丰富的多态性,表明该重复顺序片段在水稻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对雪白白僵菌FIM-1809菌株进行诱变,得到一株遗传稳定性较高的突变高产菌FIM-1809-7,其产环孢菌素A能力较初始菌株提高约39%。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为:玉米浆粉6%、可溶性淀粉12%、葡萄糖1.2%、蛋白胨2%,pH 5.6,菌种菌龄为72 h,接种量10%,装液量70 m L/500 m L,发酵时间8 d,最终突变菌株产环孢菌素A效价较出发菌种增加了约53%。结果表明,采用ARTP技术结合发酵条件优化能够有效提高雪白白僵菌产环孢菌素A的能力,为该菌株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DFY-I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测定组织结构超声图像的分贝,灰阶值,本文检测分析了39例正常台盘测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自玉米根表分离的一株根系联合固氮菌——肺炎克雷伯氏菌A_(0221)株,对其荚膜形成与菌体生长的时间关系,不同碳源及同种碳不同用量对荚膜形成的影响,有机氮与无机氮源不同用量对荚膜的影响,在碳氮源都丰富的情况下,磷、钙盐的用量对荚膜的影响作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前言8位氚标记脱氧腺嘌呤核苷5'-一磷酸(以下简写为~3H-dAMP)可用于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分析及代谢研究,还可以转变成脱氧腺三磷(~3H-dATP)。我们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相似文献   
17.
阴沟肠杆菌固氮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谷子根表分离到一株阴沟肠杆菌。该菌振荡培养于诱导培养液中,在30℃下21—24小时,其最高乙炔还原速率为576n tool C2H4/mg蛋白/b。而在厌氧条件下则可达1479n motC2H4/mg蛋白/h。在正常氧浓度下,该菌培养4—96小时之间皆可检测出固氮活性。不同浓度的NH+4明显抑制其固氮活性。在碱性条件下固氮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125)Ⅰ标记LC-1进行了一些体内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LC-1单抗的结合常数为4.8×10~8M~(-1),LC-1针对的SPC-A_1细胞表面抗原的位点数为7.2×10~4/细胞;LC-1与LAC-122两单抗针对的抗原决定簇没有交叉;用蛋白酶和过碘酸钠处理SPC-A_1细胞,前者对LC-1的结合抑制39%,后者抑制66%;LC- 1不但有较强的体外结合靶细胞的能力,从LC-1在荷瘤裸鼠中的组织器官分布来看,LC-1与肿瘤有较高的体内亲和性,并且是特异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6-苄基嘌呤(BA),玉米素和激动素引起黄瓜(cucumsis sativus,品种:津研4号)子叶的张开。其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酸(GA_3),吲乙酸(IAA),乙烯,脱落酸(ABA),以及有关化合物,如 KCl 和腺嘌呤均无此作用。BA 的浓度在0.01ppm 时也能产生这一效应。因此这一作用能作细胞分裂素生物鉴定的定性方法。KCl 对细胞分裂素诱导的子叶张开效应有增效的作用。在去根下胚轴倒钩基部供给 BA(10ppm)能促进留子叶倒钩的伸直,光照能促进这一效应。然而,BA 却抑制不留子叶的倒钩的伸直,特别在光下更明显。子叶的存在对倒钩维持弯曲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小桐子果壳的杀虫活性物质,以小桐子果壳乙醇粗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相为实验材料,对其采用硅胶柱反复柱层析,同时对各阶段分离产物进行活性追踪,筛选出具有杀虫作用的活性部位WD1,最后采用HPLC MS分析,初步鉴定出活性部位主体成分。结果表明,WD1活性组分在浓度为8 g?L 1时,对桃蚜(Myzus persicae)和菜青虫(Pieris rapae)的24 h(72 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70%,显示出极高的毒杀活性。通过对WD1进行HPLC MS分析,鉴定了含量较高的7个化合物,为总量的80.72%,初步鉴定为2a,3a,24 三羟基 12 20(30) 〖JP2〗二烯 28 乌索酸、环辛肽B、牡荆素、松香烷二萜、麻疯树酚酮A、Curcusone A或Curcusone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