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乳酸菌启动子——信号肽探测载体pZLB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细菌中的蛋白质分泌大致可分为两个途径。一个是管孔途径)(pore pathway),另一个是普通途径(general pathway)。普通途径依赖于信号肽和SecA将蛋白质输送到周质空间,短暂停留后,经过特异性反应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1]。  相似文献   
52.
乳链菌肽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基因定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乳酸乳酸球菌7962为原始菌株,用紫外线、LiCl、(60)~Co及8-MOP+NUV等多种理化诱变剂对其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乳链菌肽高产突变株AL2。其效价稳定在2300~2500Iu/ml。经DNA杂交证实,编码乳链菌肽的前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性状是稳定的。毒理试验表明AL2及其产物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  相似文献   
53.
还连栋  孙汉珍 《遗传学报》1997,24(5):471-479
利用pGPB14为启动子-信号肽序列探测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克隆乳酸乳球菌总DNA中具有启动子-信号肽功能的DNA片段。共得到42个具有红霉索、氨苄青霉素双重抗性的转化子。转化子的氨苄青霉素抗性水平在100~800μg/ml之间,β-内酰胺酶活力大多积累于周质空间,说明重组质粒中的外源插入片段确实具有发动转录和促进分泌的功能。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插入片段的确来源于乳酸乳球菌总DNA,其大小在80~400bp之间。DNA序列测定发现pSEQ8和pSEQ12中插入片段分属于pSEQ4和pSEQ17插入片段的一部分。在测序的4个DNA序列中都找到了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其中2个含有典型的S.D.序列和非典型的信号肽序列,其他2个则没有发现典型的S.D.序列和信号肽序列。另外发现启动子上游序列对启动子转录起始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基因工程在氨基酸产生菌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55.
异源基因在链霉菌系统中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6.
为实现人胰岛素基因在乳酸菌中的表达及探索其用作口服疫苗治疗Ⅰ型糖尿病(T1DM)的可行性,首先将人胰岛素基因密码子替换为乳酸菌偏爱密码子,同时在A,B链序列间加入连接短肽序列,经引物退火拼接合成人胰岛素基因。克隆至乳酸菌表达载体中后,利用电击转化法实现了带信号肽SPUsp45的人胰岛素基因在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G1363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ATCC27092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胰岛素位于细胞壁上,当菌体生长到OD600为0.4时达到最大表达量。用含有表达重组人胰岛素的Lactobacillus caseiATCC27092/pSW501菌体饲喂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发现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同时使与免疫耐受相关的细胞因子IL-4水平明显升高(38.583±2.083pg/mL,P<0.05),提示其对NOD小鼠产生免疫耐受有一定的作用,为研制乳酸菌口服疫苗防治T1DM的可行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7.
白细胞间质素[Interleukin-l(IL-1)]以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细胞活化因子,白细胞内源介体、内源热原和单核细胞因子等不同的名称见诸于书刊。IL-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可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诸如淋巴细胞活化、发热、肝细胞功能、从骨髓中产生和释放嗜中性白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增生均由IL-1调节。  相似文献   
58.
最近发展起来的链霉菌分子克隆系统使得分离某些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基因成为可能,而众多的抗生素则是由细菌的这个重要属中的许多成员产生的。现在可以用上述克隆来检验如下设想:即通过生物合成基因在产生不同扰生素的链霉菌之间的转移,或许能产生新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益生菌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一步联合益生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9.59±0.73)lg copies/g vs(7.56±0.54)lg copies/g]和乳杆菌数量[(9.53±0.68)lg copies/g vs(7.84±0.56)lg copies/g]高于对照组,而肠球菌数量[(7.86±0.63)lg copies/g vs(9.81±0.52)lg copies/g]与大肠埃希菌数量[(7.64±0.37)lg copies/g vs(9.16±0.48)lg copies/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24.71±6.89)分vs(18.16±5.92)分]和HAMD评分[(7.84±4.19)分vs(14.06±7.23)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其中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39.57±9.11)分vs(33.08±9.43)分]、[(37.65±10.25)分vs(32.17±12.06)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益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及其肠道菌群和抑郁状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