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2007年1月,位于日本大阪府埽市的世界第一座以废木材为原料.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乙醇的商业化工厂——“日本生物乙醇关西乙醇制造事业所”举行了开工典礼。日本环境大臣若林出席了此次开工典礼。含3%从废木材中生产的乙醇的汽油将提供给汽车加油站。在原油价格上涨和生物技术革新的背景下,产业化迅猛发展的生物乙醇终于也开始在日本投入了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2.
日本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方面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各样的育种方法,试图提高发酵的生产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3.
荒漠草原柠条林地黑胸茧蜂对豆荚螟的追踪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豆荚螟寄生蜂———黑胸茧蜂Bracon nigrorufum Cushman与豆荚螟Etiella zinchenella Treitschke在空间分布、生态位、豆荚螟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等寄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胸茧蜂与豆荚螟不但在柠条林间的分布型十分吻合,且在单株柠条植株上的分布也相似;在树冠上、中、下3层中,均以上部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中,均以南方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树冠上层黑胸茧蜂的寄生率高于中、下层,东面寄生率高于其他3个方位;豆荚螟密度与黑胸茧蜂寄生率为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和种间竞争系数较大,说明黑胸茧蜂对豆荚螟有较强的追随关系,控制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4.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本实验以宁夏灵武市中东部的沙化区为实验样地,选择了一半径约为30 m的圆形斑块,按同心圆由中心向外每隔5 m从8个方位调查了苦豆子种子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苦豆子种子害虫数量及其对豆荚、豆粒的危害率由斑块中心到边缘不同圈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斑块中心到边缘,苦豆子平均豆荚长度(51.16~53.88 mm,P0.05)、豆粒数(3.72~4.45粒/荚,P0.05)均无显著差异;豆荚螟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2602→0.7328个/荚,R~(2 )=0.9008),受边缘效应影响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边缘正效应,主要沿东南-西北方向呈梭形分布。不同方位的总豆荚、豆粒危害率差异显著(P0.05),由中心向边缘总豆荚受害率(21.11%→53.29%)、总豆粒受害率(22.91%→36.34%)也呈渐增趋势,具有明显的边缘正效应。在东南方向上豆荚、豆粒的危害率(63.83%,41.82%)最高,其次是西北方向(47.87%,30.30%),东北方向最低(23.27%,16.24%)。  相似文献   
125.
2009年9月在广东省南岭采集到5只森林型蝙蝠,其鼻孔突出成短管状,背部毛棕褐色,前臂长34.3~36.8mm;核型为2n=44,FN=50.经鉴定为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中管鼻蝠(Murina huttonii),为广东省翼手类分布新纪录.用蝙蝠超声波接收器(Anabat Ⅱ)录制并分析其回声定位声波,为FM型.中管鼻蝠...  相似文献   
126.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出水牛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由两类不同细胞分泌。ACTH和LHβ免疫反应细胞的密度分别为262.4±68.0个/平方毫米和490.0±123.5个/平方毫米。两类细胞形态和大小差别甚大。ACTH免疫反应细胞大,形态不规则。LHβ免疫反应细胞小,多呈椭圆形。另外,水牛ACTH免疫反应细胞在苏木素一伊红染色中呈嗜碱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7.
秦岭羚牛的集群类型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1995 年7~11月,1996 年3~8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野外直接观察和无线电跟踪器追踪的方法, 对秦岭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 的集群类型进行了观察。工作期间共记录到羚牛146 群次, 按群体大小和结构可将羚牛群分为家群、混合群、社群、聚集群和独牛5 种类型。在野外记录到的家群共32群次, 混合群15次, 社群47次, 聚集群2次, 独牛50 次。家群的成员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 在羚牛各类型的集群中占据核心的地位,是构成其它类型的羚牛群的基本单位。混合群的成员或是以家群为核心混杂以多只亚成体组成、或全部由亚成体和性成熟不久的年轻成体组成, 是介于家群和社群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 其形成与羚牛幼仔在成长过程中社会习性的形成和完善有关。社群是由多个家群构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一种群体, 在各季节中出现的比例均很稳定, 是羚牛群栖的主要形式。聚集群仅见于夏季, 是临时聚集的一种不稳定的集群类型, 其形成与采食和繁殖活动有关。独牛是羚牛集群的一种特殊形式, 繁殖季节出现的频率高于非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128.
破碎化生态格局中斑块面积和斑块隔离度对生物种群有一定的影响。苦豆子是宁夏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物种,其分布呈现典型的斑块化格局,豆荚螟是其种子的主要害虫。本文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的余家湖(YJH,6个斑块)和羊场湾(YCW,7个斑块)两个样地共选择了13个苦豆子斑块,采用五点取样法采摘苦豆子豆荚,室内剥检统计害虫数量、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斑块面积、斑块隔离度与危害率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YJH样地斑块平均面积为2 629. 08 m~2,苦豆子平均盖度50. 33%,斑块间豆荚及豆粒危害率差异显著(P 0. 05); YCW样地斑块平均面积为1 010. 34 m~2,苦豆子平均盖度31. 14%,斑块间豆荚豆粒危害率差异不显著(P 0. 05)。13个斑块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均差异显著(P 0. 05)。斑块面积对豆荚螟数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并不显著(R2=0. 084)。两样地间豆粒的危害率并无显著差异(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斑块连接度指数与豆荚危害率(r=-0. 2215)、豆粒危害率(r=-0. 4102)、豆荚螟数量(r=0. 0561)有一定的相关性。斑块面积对苦豆子种实害虫数量、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影响不显著,但斑块隔离度增加,能够减轻苦豆子种子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9.
在汽油发动机中使用的生物乙醇已进入了生产工艺的改良阶段.下一步研究开发的重点将是丁醇。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微生物研究小组组长汤川英明在谈到生物能源的趋势时说:“利用软生物质的技术在经济上没有问题,这一点已经在世界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30.
以线粒体COⅡ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叶甲亚科4种昆虫进行序列测定,获得该基因585 bp的序列片段,并结合GenBank中的8种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叶甲序列片段变异率为45.6%,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5%、16.5%、35.3%和10.7%, A+T平均含量为72.8%,明显高于G+C含量(27.2%).密码子第3位点A+T含量高达86.7%.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C←→T和A←→T之间,第3位点的替换频率显著高于前两个位点.以中华萝摩叶甲Chrysocus chinensis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金叶甲属和角胫叶甲属关系较近,弗叶甲属和叶甲属关系较近,圆肩属形成一个单系,位于系统树的基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圆肩属+(弗叶甲属+叶甲属)+(金叶甲属+角胫叶甲属)).属内种间的关系反映出叶甲的食性专化现象与其在分类系统上的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