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41.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在研究干扰素转录调控时发现的1。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发现10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10。一般认为干扰素调节因子(IRF)通过调节干扰素的表达而行使其抗病毒、应激、免疫调节等功能2,3。近年来, 研究人员发现IRF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肿瘤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6。    相似文献   
142.
系统评估地方鸡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追溯其母系起源, 可为保护利用优质家禽种质资源库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广东省和邻省共12个地方鸡品种的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分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系统关系, 并构建单倍型系统发生树和中介网络图。360份样品共检测到60个突变位点, 均为转换。定义了85种单倍型, 归属于单倍型类群A、B、C和E, 在12个鸡品种中均有分布, 其中B是优势单倍型类群(187个, 51.94%), E次之(76个, 21.11%)。B02 和C01是优势单倍型(85个, 23.61%; 48个, 13.33%), 为12个鸡品种共有; E03位居第三(35个, 9.72%), 杏花鸡、黄郎鸡和宁都三黄鸡未见此单倍型。杏花鸡集中分布在单倍型类群B, 惠阳胡须鸡和中山沙栏鸡则主要分布在单倍型类群E; 怀乡鸡的单倍型数量最多, 中山沙栏鸡的最少。广东地方鸡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12-0.015, 单倍型多样性0.805 ± 0.047至0.949 ± 0.026, 核苷酸多样性0.0102 ± 0.0017至0.0138 ± 0.0009。邻接树和中介网络图将85种单倍型划分为进化枝A、B、C和E, 广东省与邻省地方鸡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模式相似。中性检验显示广东地方鸡未经历明显的群体历史扩张。结果表明广东地方鸡处于较好的保护状态, 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品种的形成受到邻省和北方家鸡的影响, 东南亚红原鸡对广东地方鸡也有重要的遗传贡献。  相似文献   
143.
The growth of CNE-2L2 cell, a cloned line of huma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a high potentiality of metastasis to lung was inhib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a recombinant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 of a cDNA encoding a human α-mannosidase (pRc/CMV-antisense 6A8 cDNA)( the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of 6A8 cDNA is U37248)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cell transfected with the Mock and of the wild cell. Two months after a subcutaneous inoculation of CNE-2L2 cell into the axilla of nude mice metastatic lesions in the lung were observed in 9/10 mice (90%) with grade Ⅲ in 8 mice and grade Ⅱ in one mouse in the wild cell group, in 6/8 mice (75%) with grade Ⅲ in one mouse, grade Ⅱ in 2 mice and grade Ⅰ in 3 mice in the Mock-transfection group, in only 3/10 mice (30%) with all grade Ⅰ in pRc/CMV-antisense 6A8 cDNA-transfection group.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世居贵州的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线粒体DNA RegionⅤ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PAGE和克隆测序法对4个群体108份样本的mtDNA RegionⅤ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只检测到标准型和短型(即9-bp缺失)两种多态。贵州四个民族人群的平均9-bp缺失频率为22.2%,在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彝族人群中依次为32.1%、22.6%、17.2%和15.0%。结论贵州四个民族mtDNA 9-bp缺失频率均较高,这与其地域分布相一致;贵州彝族和土家族显示了相似的缺失频率,提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45.
采用改进的Claudio电泳分型法,调查了102例中国汉族,101例朝鲜族和67例维吾尔族人群中血清结合珠蛋白(Hp) 亚型的分布状况。检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汉族和朝鲜族人群中只发现了Hp 1s-1s, Hp 2-1s, Hp 2-2三种亚型,未见Hp a 1F组分。而在维吾尔族人群中则发现了HpaIF组分。本文认为,基因Hpa1F在人类学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46.
健康人及超量电子束照射病员淋巴细胞核异常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开  先周  平王苏  马国建 《遗传》1991,13(1):29-31
本文报告了213例健康人不同年龄组的各种淋巴细胞损伤指标: 核变形、微核、核裂解、核固缩与核空泡等的自然发生率,并检测了21例受超量电子束照射的病人的核异常改变。作者认为,与常用的微核测试法相比,核异常检测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可更敏感地反映遗传毒理因子对人体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可用于受辐射污染人群的监察及体外评价其遗传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是一种多功能性的细胞营养因子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针对IGF I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中的生物学作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综述了利用IGF I及其所属蛋白家族部分成员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它们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和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临床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8.
SMADs是新近发现的参与TGF-β超家族的信号在细胞内声望地的一族蛋白,包括8个成员,分别称SMAD1-8。SMAD1、2、3、5和8属于一类,它们被TGF-β的受体或BMP的受体激活而磷酸化,称为受体调节SMAD,传导下TGF-β或BMP的信号。SMAD6和7属于另一类,它们抑制制受体调节SMAD的信号传导。SMAD4是第三类,它是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的伴侣。受体调节SMAD传导信号必须先  相似文献   
149.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和缙云山不同栽植时间和地点的香樟树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涂布平板、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等方法分析香樟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并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香樟树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多,细菌与放线菌的数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逐渐减少;重庆市九龙坡区香樟行道树土壤呈碱性状态,pH值为8.11~8.13,有机质含量偏低;而缙云山香樟树根际土壤呈碱性,pH值范围在5.2~6.46,其中缙云山-20有机质含量最高.各项指标分析显示重庆市九龙坡区和缙云山香樟树土壤肥力及土壤肥力均处于一般水平,九龙坡区行道树土壤肥力低于缙云山土壤肥力.研究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地点香樟树的土壤环境,为城市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鄂西北丹江口库区大气氮沉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雨量器在鄂西北丹江口库区连续3a采集降雨样品,研究了大气氮沉降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2009—2011年月均总氮(TN)浓度为3.70—10.36 mg/L,与当月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0.592**,n=32),季均TN浓度为冬季(8.21 mg/L)春季(3.94 mg/L)秋季(3.23 mg/L)夏季(2.70 mg/L),年均TN浓度为3.70 mg/L。大气氮素年均干湿总沉降量为26.53 kg/hm2,其中干沉降为7.80 kg/hm2,占总沉降量的29.4%;湿沉降为18.73 kg/hm2,占总沉降量的70.6%。干沉降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颗粒态氮(PN)分别占TN的22.1%、16.8%、37.2%和23.9%,湿沉降中它们分别为TN的36.6%、34.4%、12.9%和1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