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CO1在侧耳属物种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耳属Pleurotus15个种的15个菌株为材料,根据GenBank上侧耳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 gene,CO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CO332F、CO332R,进行第一轮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能得到单一条带,根据条带大小,15个菌株可分为4组。随后针对每个种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第二轮PCR扩增,结果显示每个菌株只有在自己特异的引物中出现目的条带。通过两轮扩增,根据扩增条带的大小和有无,即可对15个种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2.
木耳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Hook)Underw)10个栽培菌株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0个供试菌株的幼龄菌丝(7d)中仅检测到25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2~3条酶带,10个菌株仅有2种酶谱类型;老龄菌丝(72d)中共检测到44条酶带,各个菌株分别具有3~6条酶带,10菌株共有8种酶谱类型。研究表明,木耳双核体菌丝中某些酯酶同工酶基因位点在一定的发育时期才开始表达,老龄菌丝酯酶同工酶酶谱在木耳菌株鉴别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边银丙  罗信昌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59-361
细胞遗传学的主要问容是研究生物在染色体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0系[1].大多数真菌的细胞核较小,许多种群的染色体数目不清楚,真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动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水平。随着各种显微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真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三染色体组型研究的发展早期对染色体的研究受技术上的限制,主要局限于少数染色体粗大的动植物材料。五十年代以后,先后诞生了低渗处理技术、秋水仙素处理技术和高分辨显带技术[2],一些…  相似文献   
14.
大型真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伟  肖扬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10,29(5):629-635
<正>大型真菌(macrofungi)中包括一些重要的食用真菌和药用真菌,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Chang Miles1989)。真菌学研究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对大型真菌遗传  相似文献   
15.
李黎  范秀芝  肖扬  周雁  边银丙 《菌物学报》2010,29(5):644-652
对中国32个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主要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7个生物学特性指标赋值,运用UPGMA聚类法及PCO主坐标分析法对木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木耳栽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32个供试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指标上均存在着一定差异;供试菌株聚为3个主要类群,分别包含大部分东北地区菌株,中部及东南部地区菌株,华北华南及部分中部地区菌株;表明生物学特性与地域来源呈一定相关性,同一地域来源的栽培菌株相似度更高,部分菌株间存在着同物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16.
舒芳  边银丙  周雁 《菌物学报》2020,39(6):1029-1037
以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杂交子APM2-16的亲本单核体APP7和M2S16为研究材料,经同源序列比对,从单核体APP7的基因组中获得了A交配型位点序列,并定位了mip基因的位置。根据APM2-16的转录组和单核体APP7基因组的相关信息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的方式获得单核体APP7和M2S16中的HD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者在核苷酸序列上没有同源性,都编码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通过对毛木耳交配型位点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的遗传学基础研究,为菌种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香菇病毒通常具有潜隐性特征,携带病毒的香菇菌株往往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然而一旦发生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的】解析中国香菇核心种质中真菌病毒多样性特点。【方法】以56个中国香菇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T-qPCR检测技术对34种香菇病毒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有14种和5种香菇病毒的目标基因在绝大多数阳性菌株中扩增出较亮和较暗的条带,RT-qPCR结果也表明阳性带毒香菇菌株中病毒目标基因的扩增结果与病毒含量呈正相关,即病毒在阳性菌株中的含量越高则病毒扩增条带越亮;被检测的34种香菇病毒中,LeFV5和LeMV1检测率为100%;21个栽培种质和35个野生种质中分别有8种和6种香菇病毒检测率为80%以上,而且其中4种病毒相同(LeDFV2、LeFV2、LeSV和LeHV2);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携带病毒数分别为8-21种和9-23种,平均每个菌株携带16.4种和16.7种。【结论】香菇种质资源中普遍携带复杂的多种真菌病毒,被检测的病毒在阳性菌株中扩增亮度不同,而且存在明显遗传差异的香菇菌株中携带的一些高检测率病毒相似,暗示这些病毒在香菇进...  相似文献   
18.
【背景】病毒是食用菌生产上较重要的一类潜在隐患。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中国香菇(Lentinula edodes)种质资源中最常见的病毒有2种,分别为L. edodes partitivirus 1 (LePV1)和L. edodes mycovirus HKB (LeV-HKB)病毒,这2种病毒能单一或复合感染香菇。【目的】建立香菇种质主要病毒的快速检测技术,提高香菇病毒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方法】依据香菇β-actin基因及病毒LePV1和LeV-HKB编码依赖RNA的RNA复制酶(RdR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以复合感染了这2种香菇病毒的菌丝体为材料,对影响RT-PCR反应的主要因素模板浓度、引物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进行优化筛选,建立同时检测LeV-HKB病毒(LeV-HKB相关病毒)和LePV1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技术。【结果】模板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对多重RT-PCR检测结果均有较大影响,而引物浓度和dNTPs浓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小。所建立的多重RT-PCR技术在香菇核心种质病毒检测中表现为扩增目标条带清晰分明,检测结果与单重RT-PCR检测结果一致。对两种病毒的多重RT-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序列与目标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结论】所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适用性,为室内和田间香菇病毒早期检测、病害流行的监测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9.
王翔  边银丙  肖扬  戴耀红 《菌物研究》2012,10(3):190-194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4个菌株为亲本组成3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孢菌株配对获得杂交子,观察锁状联合鉴别出真正的杂交子,测定杂交子及其亲本的农艺性状。在每个杂交组合中分别各选取3个杂交子,研究杂交子和亲本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杂交子共有4种基因表达类型:双亲沉默型(W1型),单亲沉默型(W2型),杂交子特异表达型(W3型),单亲表达型(W4型)。香菇杂交子农艺性状与基因差异表达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菌盖厚与双亲沉默型(W1型)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菌柄长与单亲沉默型(W2型)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F2群体的香菇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在QTL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1个F2双核体菌株为作图群体,通过相互配对的2个单核体的基因型推断双核体基因型,构建了第一张基于双核体群体的香菇遗传图谱。该图谱包含分布于15个连锁群的459个标记,覆盖长度为989.7cM,平均标记间隔为2.2cM。此外,以此双核体群体作为表型分离群体,定位了6个与香菇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相关的QTLs,位于5个连锁群上。采用全同胞单核体随机交配策略,易于构建相对大的双核体群体,用于连锁图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表明,在食用菌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中,利用F2群体,可能为提高遗传作图效率,解决作图群体与表型分离群体间不一致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