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10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阴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对蟾蜍卵黄外被细胞溶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样品.该酶的质量为32kD,其特异性MCA-人工合成底物为Boc-Gln-Arg-Arg-MCA,能被DFP、SBTI、leupeptin和p-AMPSF等蛋白酶抑制剂所强烈抑制,但不受chymostatin、bestatin、E-64和EDTA等的影响,表明该酶是一种丝氨酸类型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992.
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活化李芳芳明镇寰(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12)关键词基因活化乙酰基转移酶(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基因活化是基因进行转录的前提。组蛋白的乙酰化,特别是H3和H4的乙酰化,被认为是基因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过去由于找不到乙酰化...  相似文献   
993.
以新疆杨叶柄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法将棉花漆酶基因GaLAC1导入新疆杨.PCR,Soutll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漆酶活性分析表明转基因植株中漆酶活性较非转基因对照显著提高.与对照植株相比,转基因新疆杨茎段中总木质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最高达21.5%.木质素的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证实了GaLAC1的过量表达能够导致转基因植株中总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实验结果表明GaLAC1参与了植物体内木质素的合成,这是首次成功利用转基因植物证实植物漆酶基因参与木质素合成的报道.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通过RNAi技术特异性降低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Rb表达量,观察对化疗药物顺铂(eisplatin,CDDP)敏感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针对Rb的干涉序列和对照序列,转染SGC-790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的方法检测干涉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涉Rb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干涉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在10%和无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并给予20μM顺铂或对照处理不同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的活化,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设计的干涉序列可以高效抑制Rb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进入G1期,当细胞在10%的培养基条件下培养时,与对照组相比,Rb干涉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当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时,干涉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干涉Rb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进入G1期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寻找新疆维吾尔族人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新疆维吾尔族人2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携带该基因的银屑病患者与其家族史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病例组HLA-Cw*060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73%vs24%,X2=108.551,OR=10.171,95%可信区间6.410~16.140,P=0.000),且无性别差异;②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发病年龄早于不具有该等位基因的患者(80.2%vs28.6%,X2=10.256,OR=0.950,95%可信区间0.920~0.981,P=0.001);③有银屑病家族史患者携带HLA-Cw*0602等位基因的频率与无银屑病家族史的患者无显著意义(X2=0.000,OR=0.986,95%可信区间0.252~3.860,P=1.000).结论: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高度关联,且携带该等位基因的银屑病患者易发生早发型(发病年龄≤40岁)银屑病,但不能确定有家族倾向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97.
7种寄主和非寄主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茶园生态系中植物气味对茶尺蠖成虫行为的影响,遂以茶园群落中7种常见植物新鲜嫩梢为味源,设1.5、5.0、7.5、10.0、15.0、20.0g和30.0g剂量,洁净空气为CK1,用Y型嗅觉仪对茶尺蠖成虫进行的剂量反应结果为:①剂量为1.5g时寄主薄荷诱得的成虫数与CK1的差异显著;随着剂量增加,其诱得成虫数呈抛物线式递减;剂量为30.0g时其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②随着剂量的加大,寄主迷迭香、茶叶和吸毒草诱得成虫数呈抛物线式递增,剂量分别为7.5、10.0g和15.0g、以及10.0g时,3种寄主分别与CK1引诱成虫数的差异显著;当剂量再加大,3种寄主皆表现驱避效应,当剂量为30.0g时迷迭香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③当剂量为1.5g时,寄主万寿菊呈微弱引诱效应,当剂量再增加时则呈微弱驱避效应且驱避效应增强,当剂量为30.0g时其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④当剂量为5.0g时,寄主碰碰香无引诱或驱避效应;剂量为7.5g时,碰碰香呈微弱引诱效应;当剂量再增加时则呈微弱驱避效应。⑤当剂量为5.0、7.5、10.0g,非寄主薰衣草未呈现引诱或驱避;当剂量再增加时则呈驱避效应;当剂量为30.0g时其诱得成虫数显著小于CK1。再以正己烷为溶剂,取新鲜薄荷、万寿菊、茶叶嫩梢榨汁,汁液浸泡橡皮头24h以汲取气味,制成诱芯,气味以当量计算,即1.5g薄荷/诱芯、0.75g薄荷/诱芯、1.5g万寿菊/诱芯、1.5g茶叶/诱芯;以正己烷浸泡橡皮头24h作为CK2。诱芯附于土黄色粘板组成诱捕器,连续7d诱捕第5代成虫,每日更换色板,均有较强诱捕效应;从1.5g薄荷/诱芯、CK2、1.5g万寿菊/诱芯、0.75g薄荷/诱芯至1.5g茶叶/诱芯,诱效显著增加;1.5g薄荷/诱芯的诱效显著弱于CK2。在第5代茶尺蠖幼虫期,取1/6hm2茶园各3个作为诱捕小区,同样大小的3块茶园作为CK3,查虫口基数。第5代发蛾盛期,在每诱捕小区均匀放置5种诱捕器各7只,连续诱捕7日,每日更换色板,第6代幼虫虫口校正下降率30%。由试验结果认为:植物气味有效调节茶尺蠖成虫行为,薄荷诱效稍强于茶叶,熏衣草有驱避效应。  相似文献   
99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农杆菌介导法是大豆遗传转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实验室应用该方法得到了转基因大豆 ,但目前使用该方法进行转化的效率还比较低 ,尚需深入研究。农杆菌菌株、大豆基因型、组织培养条件、T-DNA的转移效率和转化后的筛选模式都会影响大豆转化的效率。概述了近年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的一些重要成果 ,以及转化过程中大豆的易感性与农杆菌的转化能力、乙酰丁香酮促进vir基因活化、转化的受体系统和巯基混合物减轻受体材料的褐化、提高T DNA的转移效率等几个重要因素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了转化中常用的几个筛选标记基因 (nptⅡ、hpt、bar基因和突变的ahas基因 )及通过共转化法去除标记基因的方法 ,同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次生木质部分化过程中,在形成层刚衍生的木薄壁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Pase)主要分布于核膜边缘和高尔基体;在分化程度较高的木薄壁细胞中,APase散布于整个核中,进而,在各种细胞器残体上聚集;在成熟的木薄壁细胞中,APase沿细胞壁内侧分布。在未成熟导管分子中,核、质膜及纹孔上明显存在APase聚集,进而,核解体;在即将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中,APase主要集中于初生壁;在已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中,APase集中于次生壁。脱分化过程中,只在细胞质中可见分散的APase活性,而细胞核和细胞壁上未见此酶的分布;更深层的即将分化成熟和已分化成熟的导管分子,未见有细胞分裂,其上APase的分布与剥皮前相同。通过比较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中APase的分布,推测不同的APase同工酶可能分别参与了次生木质部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解体和次生壁的建成。APase的聚集程度可能是决定细胞能否脱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郑月慧  吴绮明 《动物学报》1999,45(2):194-199
采用离体孵育大鼠黄体细胞的方法,观察了反义c-fos寡脱氧核苷酸(反义c-fosODN)对hCG诱导的黄体细胞孕酮(P)和雌二醇(E2)产生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外源性cAMP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对黄体细胞中c-fos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反义c-fosODN能呈剂量相关方式抑制hCG诱导的黄体细胞P和E2的产生,同时使c-fos蛋白染色阳性的黄体细胞百分数下降;而无义tat ODN没有相应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