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球虫是专一性地寄生于宿主体内且对宿主有很强致死性的一种原生动物。艾美耳球虫是高原鼠兔的主要寄生物。利用艾美耳球虫防治高原鼠兔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人工感染不同剂量的艾美耳混合球虫研究了对高原鼠兔的致死毒力。高原鼠兔的成体死亡率与球虫的感染剂量呈正相关关系,感染600 × 104 个/ mL 剂量的球虫可导致大部分高原鼠兔成体死亡,而感染60 ×104 个/mL 剂量的球虫可导致全部亚成体死亡;成体和亚成体的死亡率无性别间的差异,其死亡时间分别为第4 d和第8 d。感染60 × 104 个/ mL 剂量球虫的高原鼠兔随粪便排出的卵囊数量最大。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美耳球虫对高原鼠兔的非急性致死效应类似于慢性杀鼠剂的作用。如果野外大剂量投放艾美耳球虫制剂后,不仅有望短期内有效降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而且其控制效果可具长效性的潜在优点。  相似文献   
22.
在捕食和附加食物交互作用条件下,以恐吓、进攻、追逐、争斗及回避5类行为为变量,以恐吓、进攻、追逐计数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攻击水平,测定根田鼠种群不同波动时期成体的攻击水平.发现根田鼠的攻击性与种群波动时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种群3个波动时期,4种处理种群两性攻击型个体比例差异显著.除预防捕食者无附加食物(-P,-F)种群的雌体外,其它处理种群增长期和高峰期雌性和雄性攻击型个体的比例高于其衰减期.其中,预防捕食者附加食物(-P,+F)种群、-P,-F种群及未预防捕食者附加食物(+P,+F)种群,雄性攻击型个体的比例均为增长期>高峰期>衰减期;在未预防捕食者无附加食物(+P,-F)种群,雄性攻击型个体比例为高峰期>增长期>衰减期.各处理种群雌性攻击型个体比例的格局与雄体的不同.其中,-P,+F种群及+P,+F种群为增长期>高峰期>衰减期,+P,-F种群为高峰期>增长期>衰减期,而-P,-F种群攻击型个体比例为高峰期>衰减期>增长期.虽不同处理种群雌体及雄体的5类行为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不一致,而具有明显攻击性的恐吓、进攻及争斗3类行为则分别与种群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结果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预测的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特定假设:种群外部因子捕食和食物交互效应介导的攻击行为选择,是引起田鼠类种群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内部因子.  相似文献   
23.
比较了基础所和北医大提供的两株7TD1细胞。选择北医大细胞株进行克隆,筛选出对IL-6增殖反应性和依赖性较强的3株细胞(7TD1 MC1、7TD1 MC4、7TD1MC5)。其中,7TD1 MC5细胞的反应曲线呈典型的“倒S”形,对IL-6有很好的反应性和依赖性。MTT比色法显示了与~3H-TdR掺入法一致的结果,采用7TD1 MC5细胞及MTT比色法测定IL-6生物活性,可减少仪器测试的费用和避免放射性污染。确定了培养基中IL-6的最适浓度(2ng/ml)。细胞传代培养和冻存6个月,7TD1 MC5细胞对IL-6的反应性和依赖性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4.
免疫功能是影响动物个体适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种群密度与寄生物感染都能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本实验通过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了母体密度应激+球虫感染、母体密度应激+未球虫感染、未母体密度应激+球虫感染、未母体密度应激+未球虫感染等4个处理对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球虫感染率、白细胞总数、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淋巴细胞亚型计数(CD4,CD8计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高密度母体应激处理可显著降低CD4数量、CD4/CD8比例、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母体应激与球虫的耦合可使上述免疫指标进一步降低,说明母体密度应激和球虫感染对于根田鼠的免疫具有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25.
吴雁  边疆晖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6,26(3):235-240
本文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运动及探究行为的作用。母体自妊娠中期至分娩期间,每天被短暂且重复地暴露给艾鼬。分娩后,对母体及其子代正常饲养。在子代性成熟后,分别测定其运动和探究行为。母体捕食应激显著降低子代的运动时间和频率。在探究行为中,母体捕食应激子代的探究潜伏期和探究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子代;其次,母体捕食应激雌性子代的探究次数显著小于对照。另外,个体的运动水平以及探究潜伏期和探究次数均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田鼠类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运动和探究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能对子代适合度,乃至种群波动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2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作者就目前林改的进展情况,提出来还存在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围绕当前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更好的解决在林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7.
记述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新鲜粪便收集的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二中国新纪录种:E.worleyi Lepp,Todd & Samuel,1972和E.klondikensis Hobbs & Samuel,1974,高原鼠兔是其寄生新宿主.鼠兔标本保存于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孢子化卵囊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28.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地区危害高寒草甸植被的主要有害小哺乳动物。生物控制为有害动物防治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存在防治效果见效慢的缺点。艾美尔球虫是高原鼠兔肠道内的主要寄生物,并对宿主具有专一性寄生的特点。为将艾美尔球虫研发成新型的高原鼠兔无公害生物防治制剂,本文测定了球虫毒饵对高原鼠兔致死率并在野外进行了灭鼠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增效剂的300 万球虫毒饵在室内可导致63. 6% 的成年个体死亡,在野外可导致54. 9% 成体和71. 0% 幼体死亡。灭鼠后残存高原鼠兔的球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大于对照个体,且妊娠雌体的胚胎重较对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艾美尔球虫防治高原鼠兔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并能影响残存妊娠雌体的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29.
寄生物是调节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的因子之一。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可影响寄生物的感染。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种类及其感染率,并分析了根田鼠建群者数量、性别、年龄及时间对寄生物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田鼠肠道寄生物有球虫、线虫和绦虫,球虫是主要寄生物, Eimeria wenrichi 为球虫中的优势种;其感染率随根田鼠建群者数量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而显著变化。在根田鼠幼体中,高密度处理组E. wenrichi 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组,而根田鼠幼体的E. ochrogasteri 感染率显著高于成体。本研究未发现根田鼠性别间的球虫感染率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球虫感染率有时间变化,且受宿主密度的制约,高密度种群引起的生前应激与当前密度制约性感染可能对球虫感染率具有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30.
边疆晖  吴雁  刘季科 《兽类学报》2004,24(2):139-144
本研究了根田鼠母体捕食应激对其子代出生、断乳和成体体重、窝性比及死亡率的作用,检验Trivers—Willard模型的2个前提条件、母体应激激素在母体投资中的作用,以及母体捕食应激效应与该模型的关系。将妊娠根田鼠母体暴露于其捕食艾鼬,母体应激子代的出生和断乳体重均显降低;到成体,雄性体重有此效应,而雌性体重则接近对照。出生窝性比无变化,但成体窝性比向雌性偏斜。不同年龄阶段的死亡率无显变化,但累计死亡率明显增大。处理雄性子代在断乳和成体时的皮质酮含量显增高,而雌性子代则无显变化,从而验证了Trivers-Willard模型的2个前提条件,提出应激母体激素参与母体对子代的投资观点,并认为,母体捕食应激使根田鼠子代成体窝性比向雌性偏斜的生理投资符合进化稳定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