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将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约1.2kb的片段,连接到含SV40启动子调控下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PSV载体上,做为启动子,在其后连接0.76kb的人α-乳白蛋白基因(α-L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αS1-LA-psv.采用组织块接种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传代纯化后,对细胞接种存活率、群体倍增时间、生长曲线、形态学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检测,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对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角蛋白18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细胞传至20代以上时仍保持旺盛的增殖活力.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αS1-LA-psv转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24~120h均检测到了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培养72h检测到细胞中人α-乳白蛋白的表达,表达量约为0.64g/L.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具有外源基因表达活性,得到的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能作为启动子指导外源基因的表达,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在体外培养的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同时表达人α-乳白蛋白和β-半乳糖苷酶.  相似文献   
132.
干旱胁迫下根系与地上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使植物叶片及时感知土壤水势变化,从而使植物在没有真正受到干旱伤害时即可做出主动、快速的抗旱应答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pH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鸭趾草(Commelina communis L.)、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木质部汁液中pH的变化很不相同,且该pH变化和木质部汁液中硝态氮离子浓度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饲喂实验表明,无论对于何种植物,蒸腾流中硝态氮离子浓度的增加都可有效地增加气孔对ABA的敏感度;分根实验进一步表明,土壤中硝态氮营养的增加可明显提高气孔对根信号的敏感度。以上结果说明,氮素营养可以和根信号相互作用共同操纵气孔运动。  相似文献   
133.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用陕西省关中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20个小麦品种(品系)在12个试点1996/97、1997/98两年度的数据资料,通过基因型因子分析,探讨小麦品种籽粒品质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可将12个品质指标用4个“公共因子”表示。因子1对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与评价值等品质性状起支配作用,主要反映的是蛋白质的质与量;因子2对湿面筋含量、容重和出粉率起支配作用,反映了湿面筋含量与磨粉品质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直接的联系;因子3对籽粒硬度与吸水率起支配作用,反映了小麦籽粒的质地结构特性;因子4中,只有千粒重有较大载荷。表明千粒重与其它品质性状的直接联系较小,受相对较为独立的遗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34.
综述了外源DNA在动物体内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命运。外源DNA经核酸酶不完全降解后可以通过胃肠道被哺乳动物吸收,外源DNA片段能够被哺乳动物细胞吸收并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5.
植物瞬时表达技术的主要方法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瞬时表达技术是一种获得目的基短暂的高水平表达的技术.与稳定表达相比,瞬时表达所需时间短,但未将外基整合到宿主植物染色体中,不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我们简要综述了植物瞬时表达技术的各种方法,介绍了各方法的理、技术流程、影响素及其应用.关其应用,主要分析了生物制剂的合成、转录元件和转录子的克隆与分析、基沉默、亚细胞定位、蛋白互作分析、抑制子功能鉴定、选择性剪接调控、植物品种的改良和选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也门与中国产香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两者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也门及中国产香丝草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挥发油进行组分分析,将两者的成分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从也门产香丝草挥发油中鉴定了34个成分,相对含量最多的分别为醇类(47.77%)、烯类(29.15%)、酯类(9.64%),主要为雪松烯醇(18.54%)和环氧化香橙烯(18.75%);从中国产香丝草挥发油中鉴定了56个成分,以酯类(31.20%)、烯类(28.05%)、醇类(14-29%)等挥发性物质为主,包括异戊酸香叶酯(18.81%)、反式--佛手柑油烯(10.31%)。结论:也门与中国产香丝草挥发油的组成具有较大的差异,是两者香味迥异的物质基础,也是也门产香丝草制作香料、美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背景] 多环芳烃是农田土壤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可通过作物根系进入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采用高效降解菌在植物根际形成生物膜是一种经济可行的生态阻控策略,而细菌细胞特性是影响其表面粘附并进行初始成膜的关键。[目的] 探究菲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sp. JM2-gfp的细胞特性对自聚集成膜过程的影响,观察其在小麦根表定殖成膜情况,为在土壤-根际系统中构建阻控屏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培养皿培养、结晶紫染色、接触角测量(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CAM)及定量方法测定JM2-gfp菌株细胞特性,采用植物液体培养法形成生物膜,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和分析生物膜的结构特征。[结果] 菌株Pseudomonas sp. JM2-gfp生有鞭毛结构及疏水性细胞壁,并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初始粘附率和自聚集能力。JM2-gfp菌株具有良好的成膜及降解能力,48 h菲降解效率是浮游态菌株的2.5倍。成膜过程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化,2 d时生物膜量达最大值。2 d内生物膜厚度约为32.8μm,生物膜上分泌多种胞外基质物质(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其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4.68 μg/mL和211.9 μg/mL。小麦根系与菌液共培养4 d后,JM2-gfp菌株可在根表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并进一步定殖到根和茎、叶组织内部。[结论] 菲胁迫下,Pseudomonas sp. JM2-gfp降解菌易于在载体表面附着聚集形成生物膜,降解能力也随之增强,其在植物根表定殖成膜的结果为阻控土壤有机污染物进入作物体内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38.
边疆晖 《兽类学报》2021,41(5):556-570
兽类种群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Charles Sutherland Elton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现象,标志着现代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始。什么因素调节种群波动的问题一直是现代种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兽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综述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主流中文期刊及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刊物发表的历史文献,分别从种群波动格局、种群统计参数变化、种群内部和外部调节等不同层面评述了我国在鼠类和大型兽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同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9.
食草动物集群有利于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同时集群也会增加感染和传播寄生物的风险。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是雌性藏羚的重要产羔地,集群时间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停留时间不足30 d。区域内温度、湿度等气候因子对其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发育到感染期可能存在重要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6月9日在卓乃湖产羔地建立微气候观测仪收集当地气象数据的同时,收集新鲜藏羚粪便在当地室外分别放置0 d、10 d、15 d、20 d、25 d、30 d、35 d和约300 d,应用漂浮法检测35 d内不同时间段虫卵发育状况和放置近一年的存活幼虫数量。初步研究了卓乃湖区域内集群藏羚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的发育及其越冬存活,探讨藏羚产羔地是否会增加藏羚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结果表明:(1) 6月9日至7月14日,藏羚产羔地平均温度为5℃,平均相对湿度81%;(2) 藏羚在卓乃湖产羔地集群期间,其粪便中的优势寄生虫卵不能发育到感染期 (第三期幼虫),如粪便中的优势线虫卵毛园属线虫 (Trichostrongylus sp.)、马歇尔属线虫 (Marshallagia sp.) 和细颈属线虫 (Nematodirus sp.) 在30 d内发育仅停留在第一期幼虫;优势种藏羚艾美耳球虫 (Eimeria pantholopensis) 和五道梁艾美耳球虫 (E.wudaoliangensis) 卵在25 d、30 d、35 d的孢子化率分别是0、18.9%、54.0%和0、13.5%、30.4%;(3) 很少有寄生虫卵能够越冬存活至第二年,在卓乃湖产羔地放置近一年的粪便中仅发现极少的马歇尔属线虫和细颈属线虫幼虫。研究认为藏羚在卓乃湖集群时发生胃肠道寄生虫传播和感染的风险较低,藏羚对产羔地的短时利用和迅速回迁是其避免增加胃肠道寄生虫病感染风险的重要行为策略,且产羔地的低温等气候环境利于对寄生虫的自然净化。  相似文献   
140.
摘要 目的:探讨PVCL-MnO2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并进行体内MRI成像研究。方法:制备PVCL-MnO2纳米探针,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对其形态进行表征,并使用Image J分析其尺寸分布。采用细胞增殖-毒性实验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测定PVCL-MnO2协同放疗处理肿瘤细胞48 h后的细胞活性。将多形性胶质母瘤细胞瘤细胞进行PVCL-MnO2共孵育后,协同放疗处理,分别使用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等实验技术检测H2AX 组蛋白异型的磷酸化形式 (phosphorylated form of the histone protein H2AX, γ-H2AX),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的产生及Bax,Bcl-2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PVCL-MnO2尾静脉注射至原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小鼠中,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MRI扫描,观察成像效果。结果:PVCL-MnO2颗粒粒径分布均匀,结构规整, 表现出良好的单分散性。PVCL-MnO2联合放疗可有效增强DNA双链的断裂,ROS及促凋亡蛋白Bax的产生,同时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MRI成像显示,PVCL-MnO2具有较好的T1-加权MRI成像效果,在尾静脉注射PVCL-MnO2 后4 h,肿瘤部位的信号增强最明显, 随后信号开始下降。结论:PVCL-MnO2可实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放疗增敏及MRI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