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2012年4~5月在西宁市录制大山雀的鸣声,用Avisoft-SASLab Pro声音分析软件分析其鸣唱结构。已有的录音记录分析表明西宁大山雀个体拥有1~4种鸣唱型,鸣唱短语由1~5个音素构成。西宁大山雀2音素短语的长度低于低海拔地区,具有较快的鸣唱型转换频率。  相似文献   
53.
Pampanini于1910年发表了桔梗科采自湖北西部的一个新种Codonopsis draco。此后100年无人提起它。最近作者在进行党参属及其近缘类群的专著研究中发现它就是1984年发表的刺萼参Echinocodon lobophyllus DY. Hong, 也采自湖北西部。本文作了新组合。刺萼参在湖北郧西的分布点已经消失,至今仅知道陕西东南部两个地点有少量植株,可见刺萼参已处于濒危状态。因为它是单种属,对其保护应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4.
55.
56.
我国四城市真菌特别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城市33个代表点的大气真菌及妇女内裤样品进行检测,共鉴定3288株丝状真菌和酵母,分属32个属62个种。测定四城市丝状真菌优势菌为枝孢属、链格孢属、青霉属、曲霉属,优势酵母菌为红酵母属、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  相似文献   
57.
紫杉醇合成代谢途径中紫杉烯合成酶cDNA的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紫杉烯合成酶(Taxadienesynthase)被认为在紫杉醇合成代谢途径中起着限速酶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紫杉烯合成酶的作用机理和紫杉醇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采用RTPCR技术从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愈伤组织中获得了紫杉烯合成酶基因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载体pGEMTEasyVector上,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中,经EcoRI酶切检测,Southernblotting及部分cDNA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确为紫杉烯合成酶基因,与国外报道的从太平洋红豆杉(Taxus.brevifolia)幼茎中得到的紫杉烯合成酶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58.
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分形关系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应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的原理和方法对羊草(Aneurolepidium chi- nense)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地上部生物量 与株高存在很好的静态分形关系,所得分形维数是对地上部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积累规律 (生物量配比)的表征;羊草种群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的动态分形关系表明在整个生长季 内该种群地上部生物量的增长具有自相似性.是一个分形生长过程,增长规律为分形维数 值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羊草种群的分形生长模式.认为成熟植株可以看作是其幼苗经生 长放大过程而得到的.  相似文献   
59.
几类“无线粒体”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贾第虫、毛滴虫、内变形虫和微孢子虫等为代表的几类寄生原生动物曾因为“无线粒体”, 再加上其他一些似乎介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原始特点和分子系统树中它们往往处在真核生物的最基部等证据, 而被有些人认为是目前已知的一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Archezoa, 其进化地位应该是处在真核细胞通过“内共生”产生线粒体之前的极早阶段. 这一观点一度被部分学者认为对探讨真核细胞(生物)的起源、进化极为重要, 是进化生物学上的重要突破. 然而,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对此提出质疑. 我们首先扩增、测序并鉴定了蓝氏贾第虫、阴道毛滴虫和痢疾内变形虫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序列, 再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脑炎微孢子虫和其他一系列处在不同进化地位的真核生物的相应序列数据, 用多种方法构建出分子系统树, 对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由于DNA拓扑异构酶Ⅱ的特点和可以克服“长枝吸引”等以往分子系统分析中的不足, 所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有效地反映出已普遍接受的真核生物各主要类群的系统关系, 而且显示出这些“无线粒体”原生动物不同于以前系统树所推测的进化地位: 它们并非是最早分支出来的真核生物, 而是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如动基体类或菌虫类等之后才分化的、分别属于不同进化地位的类群. 结合近来在它们中发现了类似线粒体细胞器的证据, 我们认为这些“无线粒体”的原生动物虽然其中有些种类(如以贾第虫为代表的双滴虫类)进化地位很低等, 但总体上并非过去所认为的那么极端原始, 它们应该是线粒体产生之后因适应长期的无氧条件下的内寄生生活方式才分别分化出来的多源发生的不同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60.
噬菌体展示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蛋白或抗体可变区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质融合并展示于其表面,构建蛋白质或抗体库,并从中筛选特异蛋白质或抗体的基因工程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