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温度是限制物种适应性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决定生物分布和扩散范围,而表观遗传可以提供快速的响应机制,促使生物快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染色质重塑作为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通过调控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类、组成和染色质重塑的方式,梳理了染色质重塑在生物温度适应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染色质重塑在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温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染色质重塑与温度适应性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核黄素提取过程中,结晶液分离后会产生大量的母液。母液中包含一定量的核黄素,其中一部分是溶解状态的核黄素,另一部分是不溶解的微小晶体。分离过程中无法将这两部分核黄素收回,造成收率偏低。通过在母液中加入连二亚硫酸钠,将母液中可溶态和结晶态的核黄素进行沉降,沉降后进行精制分离,最终得到核黄素产品,可以提高核黄素提取的收率。  相似文献   
13.
王艳杰  申家恒 《植物学报》2007,24(3):425-432
以柴胡(Bupleur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柴胡花药具4个药室, 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构成, 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 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产生正四面体型小孢子。成熟花粉三细胞型。胚珠倒生型, 单珠被, 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常为一个雌性孢原直接发育而成, 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或T型排列, 多数情况为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 由功能大孢子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 珠被内表皮细胞特化成珠被绒毡层。同一朵花中, 雄蕊先熟, 记 录了花蕾大小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瘤胃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其在瘤胃内氨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生物介导的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和非蛋白氮水解作用是瘤胃内氨生成的主要途径。微生物介导了瘤胃内氨的生成,同时瘤胃内产生的氨也会反馈影响微生物菌群结构及瘤胃上皮功能,进而影响瘤胃发酵及宿主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瘤胃微生物在介导氨生成中的作用和氨对瘤胃消化及瘤胃上皮功能的影响,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记述在陕西北部米脂县李家站乡张崖村上三叠统延长群瓦窑堡组中发现的进步古鳕类一新属新种Mizhilepiszhangyaensisgen.etsp.nov.,它与美国西部上三叠统钦尔组(ChinleFormation)和东北部上三叠统纽瓦克超群(NewarkSupergroup)中的TanaocrossusSchaeffer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文章还讨论了斯堪的纳维亚鳕科(Scanilepidae)的系统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草兔的一些生态资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省草兔的一些生态资料卢欣,申守义,高尚文(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太原030006)关键词草兔,粪便样方,益害分析,天敌和寄生虫草兔(Lepuscapensis)是我国最重要的小型狩猎动物之一,但其生态仅有零星报道[1,2]。1987-1992年,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主要细胞因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以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为特征的辅助性T细胞Th17(T help cell 17,Th17)细胞被认为是有区别于Th1(T help cell 1,Th1)、Th2(T help cell 2,Th2)新型的细胞亚群,它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只将Th细胞分为Th1、Th2的传统分类认识。Th17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的发生及机体各种炎症的发病机制,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活化需要各种转化生长因子、IL-6(interleukin 6,IL-6)、IL-23(interleukin 23,IL-23)等细胞因子的参与,活化的Th17细胞同时再进一步的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以通过分泌IL-17、IL-21(interleukin 21,IL-21)、IL-22(interleukin22,IL-22)、IL-26(interleukin 26,IL-2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炎症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 Des Moul. ]干燥头状花序的挥发油,以常用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对照,并以油脂的过氧化值(POV)为指标,对野菊花挥发油在猪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中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食用油中,各处理组(50.0 g食用油中野菊花挥发油添加量分别为0.005、0.025、0.050、0.075和0.100 g)的POV值均随贮藏时间(猪油和大豆油为28 d,花生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为35 d)的延长逐渐增大;随挥发油添加量的增加,5种食用油的POV值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28 d的贮藏期内,仅添加了0.075~0.100 g挥发油的玉米油和大豆油的POV值极显著低于对照(0.010 g BHT)和空白;在贮藏的前中期,仅添加了0.075~0.100 g挥发油的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POV值极显著低于对照和空白,但在贮藏的中后期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各处理组的POV值则极显著高于对照;添加了挥发油的猪油在28 d的贮藏期内其POV值基本上极显著高于对照但低于空白.说明在玉米油和大豆油中添加适量的野菊花挥发油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抗氧化效果总体上高于BHT;而添加适量的野菊花挥发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氧化过程,但抗氧化效果低于BHT;而添加适量的野菊花挥发油仅能部分缓解猪油的氧化过程,其抗氧化效果明显低于BHT.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食用油中野菊花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其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与食用油种类、野菊花挥发油的添加量及食用油的贮藏时间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羊草受精作用及其胚与胚乳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方法研究了羊草受精过程及胚与胚乳的早期发育,其主要结果为:(1)授粉后1h,花粉管破坏1助细胞,释放2精子。精子为眼眉状,难以区分其细胞质鞘;(2)授粉后1~2h,2个精子分别移向卵细胞与极核;(3)授粉后2~3h,精核分别贴附于卵细胞与极核核膜上;(4)授粉后3~10h,精核与卵核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形成合子;(5)授粉后3~4h,精核与极核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形成初生胚乳核,精核与极核的融合比与卵核融合快;(6)传粉后20h,合子分裂,合子的休眠期为10h左右;(7)传粉4h,初生胚乳核分裂,初生胚乳核没有休眠期;(8)羊草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9)胚胎发育属于紫菀型,胚乳发育属于核型胚乳。  相似文献   
20.
分离鉴定了PaP3噬菌体57 kD蛋白的编码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用PEG沉淀结合CsCl梯度密度离心分离、纯化噬菌体颗粒,通过SDSPAGE分析该噬菌体的衣壳蛋白,转印PVDF膜后,对57 kD蛋白用Edman降解法进行N端氨基酸测序,进而从PaP3全基因组的256个ORFs中确认该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噬菌体PaP3有9种结构蛋白分子,其中57 kD蛋白是由ORF34793编码的。57kD蛋白编码基因全长1542bp,G+C百分含量为49.16%,编码514个氨基酸。该蛋白分子量为57.4kD,等电点为5.879。实验表明该蛋白是一种结构性蛋白,很可能是噬菌体衣壳蛋白中的一种壳微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