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诊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纳美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炎性因子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情况、脑水肿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治疗后1周血清β-内咖肽、S100β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颅内压15 mm Hg所占比例及轻度脑水肿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颅内压≥20 mm Hg所占比例及重度脑水肿所占比例均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纳美芬能够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促进颅内压下降和脑水肿吸收,有利于提升患者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2.
师聪  师环环  刘恩岐  刘辉  秦杰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10):1794-1800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茶树品种‘舒茶早’为试验材料,采用SMARTTM RACE技术,克隆了茶树褪黑素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N 乙酰基 5 羟色胺甲基转移酶基因(CsASMT)的cDNA全长序列。CsASMT基因序列全长1 282 bp,其中包含1 065 bp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4个氨基酸,预测等电点5.37,蛋白分子量38.98 kD。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sASMT与珠美海棠(Malus zumi)ASMT9的亲缘关系最近。将目的基因分别与pET 32a(+)和pMal c2X载体重组,然后再转化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中,pET 32a(+)/CsASMT在28 ℃用0.5 mg/mL IPTG诱导6 h后,以包涵体蛋白的形式表达,而pMal c2X/CsASMT经诱导后在上清中可获得分子量为79 kD大量可溶性融合蛋白。实时定量 PCR 分析表明,茶尺蠖取食抑制CsASMT基因表达;褪黑素、ABA、MeJA和SA均能够诱导CsASMT基因显著上调表达。该研究结果为N 乙酰基 5 羟色胺甲基转移酶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3.
通过植物专业网站及已发表的论文论著,查找每一种壳斗科植物在中国的具体分布地点(县),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县为空间数据的基本单元,以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从空间上获取多样性格局指标,定量研究中国壳斗科植物的属、类型的空间多样性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壳斗科植物中青冈属、栎属、锥属、柯属的斑块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数、总形状指数明显高于三棱栎属、栗属、水青冈属,而三棱栎属因只有一个斑块,属与种的空间多样性格局相同,与其他属明显不同。(2)中国壳斗科植物中属的空间多样性格局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斑块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数、总形状指数相互之间、总面积与斑块总数、多样性指数、总形状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最大斑块指数与均度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除三棱栎属外,其他属的斑块类型所占面积、占属面积的比例、斑块数目、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各指标,基本上均随所在属斑块类型值的增加其相应指标依次降低,斑块类型与其他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中国壳斗科植物在青冈属、栎属、锥属、柯属中,每一个属种数为1~7的斑块类型所占面积之和、斑块数目之和分别占其属对应总指标的值均高于80%,表明种数较少的斑块类型构成了属的主要分布区,而种数较多的斑块类型,其各指标值均较低,分布范围很狭窄,但物种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204.
利用已报导的拟南芥和甘蓝型油菜同源基因序列设计克隆引物,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了BcHSP70-1基因。在BcHSP70-1基因测序后,对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跨膜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cHSP70-1编码的蛋白质是亲水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该基因ORF全长1 950bp,编码649个氨基酸,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内含子为324bp;对BcHSP70-1直系同源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比对分析显示,内含子的差异更显著。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表明,BcHSP70-1的表达量在不同耐热性的栽培种中有较大差异,在不耐热的不结球白菜品种(NHCC002)中未见该基因组成性表达;与38℃高温胁迫相比,4℃低温胁迫下诱导的BcHSP70-1表达量更高。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评价日常活动和手术应激评估(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系统用于评估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西京医院消化外科所有65岁以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中行消化道手术者的E-PASS评分,并记录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分析E-PASS评分和几项该评分未涉及的因素与老龄患者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纳入1236例老龄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其中52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2.15%),8例死亡(0.65%)。患者术前E-PASS评分系统中,三项评分均与术后住院时间相关,术前风险评分(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和综合风险评分(Comprehensive risk score,CRS)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相关(P均0.05)。E-PASS评分系统未包含的指标中,麻醉方法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无关,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与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相关(P均0.05)。结论:E-PAS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老龄患者行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纳入术后入ICU、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急诊手术三项指标可能进一步提高E-PASS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6.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婴幼儿的肠道菌群特点。方法研究纳入年龄1~3岁的确诊难治性癫痫婴幼儿14例,同时匹配同年龄段健康婴幼儿30例作为对照。留取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对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两组婴幼儿样本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厚壁菌、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四类,癫痫组婴幼儿拟杆菌和放线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28.60%vs 53.19%,2.58%vs 8.50%),而厚壁菌和变形菌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健康组(43.19%vs 34.00%,24.87%vs 3.09%)。癫痫组婴幼儿Cronobacter属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属的比例高于健康组(23.59%vs 0.86%,9.50%vs 0.76%),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19.44%vs 42.84%,1.04%vs 7.85%)。结论婴幼儿难治性癫痫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尚需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7.
目的:建立小鼠粪便中三种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使用水提法和乙醚萃取法提取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评价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并建立短链脂肪酸的HPLC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利用上述建立的体系评价新琼寡糖对小鼠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确定了SCFA的乙醚萃取方法和基于HPLC的定量检测方法,被测组分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各组分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31%~2.61%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6%~105.8%之间;对喂饲新琼寡糖小鼠粪便中的SCFA检测显示,较对照组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了1倍,丁酸含量提高了0.45倍。结论:建立了小鼠粪便中SCFA的提取和定量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证明了新琼寡糖能促进小鼠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8.
解脲脲原体(Uu)生物膜的培养及药敏检测技术是继支原体体外游离药敏试验之后,探讨Uu耐药水平与耐药机制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支原体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中需要多次更换培养基,增加了污染的概率。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由此成为决定Uu生物膜实验成功与否的一大问题。本文将对解脲脲原体生物膜的培养与药敏检测技术,从检测方法、常见污染途径与解决策略3个方面展开,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9.
民间生物分类是一种基于当地文化的方言命名系统,是指在科学分类以外、存在于民间的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方法和过程。许多研究证明,民间分类与科学分类法十分相似,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文化同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日益加剧,许多珍贵的民间分类传统知识在没有被记录或被发现之前就已经消失,亟待抢救。本文对民间生物分类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进展进行全面回顾,并对目前民间生物分类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人们全面了解民间生物分类提供参考,并为今后民间生物分类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10.
明确滨海湿地植物物种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是实现滨海湿地精细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对于滨海湿地的保护管理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定量分析最优分割尺度与最优分类特征组合的基础上,应用面向对象-U-net深度学习方法对闽江河口湿地植物物种类型进行分类,并与K最近邻、决策树、随机森林和贝叶斯分类方法进行精度对比分析,以期为滨海湿地植物物种遥感精细分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提供方法借鉴与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U-net深度学习方法提取不同滨海湿地植物物种类型的分类精度可达95.67%,总体精度较其他分类方法提高6.67%–13.67%, Kappa系数提高0.12–0.31,且分类整体性好。此外,实现植物物种光谱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与高度特征的最优特征选择对于有效提高湿地植物物种信息分类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应用最优分割尺度实现影像分割可提高整体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