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61.
栗静舒  彭菲 《人类学学报》2014,33(4):521-521
2014年6月9日~1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脊椎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举办了"旧石器遗址野外发掘数字化技术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人员除了有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所的相关人员外,还有来自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  相似文献   
162.
以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基因组数据为基础,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国辣椒HSP70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辣椒全基因共鉴定得到20个HSP70基因, 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516~854 aa, 分子量大小为56.21~94.26 kD.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应用电穿孔技术转染TgP24基因敲除转染质粒于弓形虫RH,探讨电穿孔技术的应用条件,以及TgP24基因敲除质粒转染虫株在不同哺乳动物细胞中筛选的最适条件.方法:设定所需的电穿孔参数、条件,如电压,电容,脉冲次数,电击杯的大小,电转染缓冲液,电穿孔后,将弓形虫悬浮液分别转移到长有不同贴壁细胞的培养瓶中,37℃,5%CO2(体积分数)的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弓形虫的生长状况,并对不同电穿孔参数、条件下的弓形虫存活率进行比较.12hr后换成加有福来霉素的完全培养基中选择培养,不同时间观察虫体及细胞生长情况;在细胞中选择培养10天后,收集虫体,4℃下福来霉素处理7天,再回复到细胞内用选择培养基培养5天,收集虫体,腹腔注射昆明小鼠,大量收集弓形虫用于提取RNA进行RT-PCR.结果:优化电穿孔条件后的弓形虫存活率得到提高(P<0.05);在选择浓度为5.0μg/ml-7.5μg/ml的福来霉素培养基中,筛选虫株采用L929细胞做为宿主细胞最为适合;RT-PCR结果显示L929细胞筛选基因敲除虫株的效果较好.结论:初步确定了弓形虫电穿孔技术的应用条件,以及Tg P24基因敲除质粒转染虫株在不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最佳筛选条件;获得了较好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Tg P24基因敲除株的生物学特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4.
天麻特异DNA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天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RAPD方法测定了名贵中药材天麻基因组DNA指纹图谱;通过选择和回收各种天麻种群共有和优良种群特有的DNA片段,加以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其中5个DNA序列是未报道的,已被美国基因数据库收录,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天麻样本的有效成分天麻素含量。运用PCR技术研究了这些DNA序列在9个天麻种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天麻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这5个DNA序列在这些天麻种群中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DNA序列1是所研究的全部天麻种群共有、而其伪品没有的特异DNA分子标记;DNA序列2可能与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有关。这些DNA标记序列可用于天麻的真伪鉴别、品种鉴定和优选优育等。  相似文献   
165.
长期施肥对灰漠土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长期定位试验表明:施肥对灰漠土生物类群、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同时生物类群和酶活性也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1) 施肥对灰漠土动物个体及类群数的影响显著,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动物优势度作用较大,化肥配施有机肥丰富了土壤动物组成,化肥配施秸秆有利于增加土壤动物的丰度,尤其是疣跳科和等节跳科动物个体数量增加近10倍,长期不施肥土壤动物均匀性较高,但优势类群数较低;(2)灰漠土微生物组成以细菌为主,特殊微生物生理类群是以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居多.长期单施化肥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几种菌类数量均较低,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比对照增加15%~44%,长期不施肥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单施化肥处理.(3) 灰漠土自身过氧化氢酶含量较高,蔗糖酶次之.土壤4种酶活性中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呈负相关以外,其余3种酶活性与土壤速效养分均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长期单施化肥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降低,长期不施肥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比长期不施肥增加了24%~31%.因此,化肥配施有机物料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加速了土壤熟化,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6.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导致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多重病原检测迅速筛查大量致病原,已成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检测的重要技术。本文介绍了呼吸道病毒多病原检测技术及一些对呼吸道病毒检测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多重呼吸道病毒快速分离培养技术、传统多重逆转录PCR技术、多重实时定量PCR技术、微芯片技术、质谱技术及宏基因组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但有助于提高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治疗,而且也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7.
为分析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变异情况,本文选择了本监测年度中国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利用标准雪貂抗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利用Sanger测序法进行病毒基因测序,采用邻位相临法(Neighbor-Joining,N-J)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分析我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进一步比较其与疫苗株的匹配性。抗原分析显示,本监测年度H3N2亚型流感病毒大部分为疫苗株A/Victoria/361/2011细胞株的类似株(99.6%),但以A/Texas/50/2012鸡胚株为参考抗原,只有15.1%为类似株,仅有11.9%与中国流行株的鸡胚分离株A/Shanghai-Changning/1507/2012抗原性类似。HA基因特性分析显示我国毒株均位于同一大分支,NA基因没有发现与耐药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总之,2013~2014流感监测年度我国H3N2亚型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未发生明显变异,但病毒在鸡胚中传代会导致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应及时分析并发现我国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情况,推选出更适合我国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168.
苏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心材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为氧化巴西木素(1)、巴西木素(2)、(±)-lyoniresinol(3)、十八酸(4)、豆甾醇(5)、(E)-3,3′-dimethoxy-4,4′-dihydrox-ystilbene(6)、(-)-丁香树脂酚(7)、原苏木素A(8)和brazilide(9)。其中化合物3、6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WHBE兔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电解质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在IBS中的作用。方法以湿热环境应激加小剂量致泻剂诱导WHBE兔建立IBS模型,在造模9d和14d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激素和K^+、Na^+、cl^-含量的变化,并以JW兔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造模9d时WHBE兔的5-HT、DA、ACTH、β-EP、COR均显著升高(P〈0.05,P〈0.01),Na^+、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JW兔ACTH、β-EP、COR均显著升高(P〈0.05,P〈0.01),K^+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14d时WHBE兔5-HT、ACTH、β-EP均显著升高(P〈0.05,P〈0.01),JW兔ACTH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IBS模型中血清中5-HT、COR与Na^+、K^+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血清中DA、β-EP水平与Na^+、K^+、Cl^-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ACTH水平则与K^+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IBS的发生不仅与HPA轴兴奋性升高有关,亦与体液因素有关,故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参与了WHBE兔IBS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70.
【目的】通过改造谷氨酸棒杆菌JNR中双功能尿苷酰转移/去除酶GlnD,减弱尿苷酰去除酶的活性,增强NH_4~+的转运和利用,提高L-精氨酸的合成。【方法】本文对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的突变菌株JNR中的双功能尿苷酰转移/去除酶GlnD进行整合突变,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H_(414)和D_(415)位点突变为两个丙氨酸AA,在此菌株的基础上过量表达PII蛋白GlnK,并对其进行尿苷酰化研究,离子色谱检测摇瓶发酵过程中NH4+的浓度,并对最终的改造菌株进行连续流加发酵分析。【结果】该双功能尿苷酰转移/去除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成功进行整合突变,有效减弱了尿苷酰去除酶的活性;同时过表达PII蛋白GlnK,其酰基化程度明显增强。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菌株L4消耗NH_4~+增加,L-精氨酸产量为36.2±1.2 g/L,比对照菌株L3高出22.7%。5-L发酵罐实验结果显示改造菌株L4的L-精氨酸的产量为52.2 g/L,较野生型菌株L0提高了25.3%。【结论】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精氨酸的过程中氮源是必不可少的。减弱GlnD尿苷酰去除酶的活性后,胞内尿苷酰化的GlnK-UMP增加,GlnK-UMP与氮转录调控因子AmtR结合,转运至胞内的NH_4~+浓度提高,促使L-精氨酸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