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6篇 |
免费 | 206篇 |
国内免费 | 873篇 |
专业分类
28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表面细菌的定居状态.方法 分别对病例组溃疡灶及对照组唇部粘膜进行了细菌学分离对比研究.结果 病例组溃疡灶以肺炎链球菌为主,而对照组唇部粘膜以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结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肺炎链球菌定居部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中的重要成分,以进一步明确曲霉致病机制。方法 通过离心法分离烟曲霉的囊泡,用电镜观察形态。采用马尔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溶液中EVs的大小分布。通过质谱仪对囊泡内处理后的肽段进行分析。二级质谱数据使用Maxquant (v1.5.2.8)进行检索。检测RNA分布,通过数据库分析烟曲霉EVs中miRNA可能参与的一些通路。结果 电镜下烟曲霉的EVs可见明显的双层脂质结构。NTA发现烟曲霉分析的EVs大小主要集中在130 nm左右。EVs蛋白中不稳定蛋白为9种(15%),其余为稳定蛋白,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7的为6种蛋白。EVs中大部分是胞浆蛋白,其余比较多的是细胞外分泌蛋白,但仍有25%的蛋白不能定位。通过跨膜蛋白预测(transmembrane prediction, TMPred)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预测,有5种蛋白存在于双层脂质膜上的蛋白。检测到RNA中rRNA和tRNA分别占59.7%和... 相似文献
83.
施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2008年,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施N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两年平均值分别比水曲柳林地低13.8%和18.3%,但两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5月最低,9月最高;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数量均高于亚表层(10~20 cm)土壤.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格局与生物量不同.施肥降低了两种林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落叶松林地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分别降低了24%和63%,水曲柳分别降低了51%和68%.说明施N肥限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4.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和重点.根据1987-2007年甘南州气象站和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社会调查资料,采用最小数据方法、社会调查法、降水储水量法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曲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年实施生态补偿的机会成本为503.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单位水源涵养量为1110.7 m3·hm-2,补偿标准为788.6 yuan·hm-2,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水源涵养量为2.56×10.9 m3. 相似文献
85.
O3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臭氧(O3)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机理,从代谢生理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自由基代谢速率、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系统及生物量和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就臭氧浓度升高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复合作用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及阐明二者相互作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影响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在未来研究中,要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活性氧代谢系统对高浓度臭氧、二氧化碳复合作用的响应机理,并应加强高浓度二氧化碳对臭氧胁迫下植物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为解决如何减轻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造成的氧化伤害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东北黑土有机磷的矿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室内恒温控湿培养法和埋袋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序列下黑土有机磷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无论是实验室培养法还是埋袋法,有机磷含量和矿化速率都逐渐下降,累积矿化率逐渐上升.培养法中,两个处理的矿化速率均在1个月时最大,分别为31.67和38.75 mg·kg-1·month-1,6个月时累积矿化率和矿化速率分别为7.9%,13.26 mg·kg-1·month-1;9.24%,17.99 mg·kg-1·month-1.埋袋法中,5个有机物料处理的矿化速率均在1年时最大,分别为55.67、55.65、49.60、19.71和22.52 mg·kg-1·month-1,3年时玉米根和小麦根处理的累积矿化率和矿化速率较高(二者3年的累积矿化率约50%,矿化速率约35 mg·kg-1·month-1),而大豆根和草根的处理则较低.同时,两种研究方法均表明,有机磷初始含量影响其矿化率和矿化速率,有机磷初始含量愈高,其矿化率和矿化速率就愈高. 相似文献
87.
运用同源重组技术破坏了黑曲霉基因组中的pepD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类subtilisin的胞外蛋白酶PEPD。实验以黑曲霉GICC277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epD基因,并在此基因中间插入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表达单元,由此产生了3.7kb的pepD阻断基因片段。将此阻断基因片段与载体pBS连接,构建成pepD基因阻断质粒pBSDH。采用原生质体-CaCl2/PEG法将酶切阻断质粒得到的含pepD基因和hph表达单元的3.7kb线性片段转化AspergillusnigerGICC2773菌株,在含潮霉素的平板上筛选潮霉素抗性转化子,从这些抗性转化子中经PCR检测分离到到1个pepD基因阻断突变菌株?pepD66。外源漆酶分泌活性分析显示,黑曲霉pepD基因的破坏使其外源漆酶的分泌表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两种喂养方式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静脉营养方案,胃肠营养组先采用静脉营养,患儿吞咽功能协调后经口喂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效果、喂养不耐受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显著高于胃肠营养组,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生理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均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呕吐、胃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腹胀、腹泻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发生率显著低于胃肠营养组(P<0.05);两组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喂养效果良好、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方式是一种针对早产低体重儿良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89.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对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引入加速其灌丛化进程,对草原土壤水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现状,选取了封育草地、放牧草地、不同年限(3a、12a、22a)和间距(40 m、6 m、2 m)灌丛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地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并利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lot 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PCSWDI)对土壤水分亏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丛引入过程中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封育草地与放牧地(P<0.05);各样地季节动态均表现为春季返潮、夏季消耗、秋季蓄积的季节规律,但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表现为春季返潮微弱,土壤含水量仅为7.80%—10.90%,显著低于封育草地和放牧地(11.90%—16.09%);灌丛引入过程中各灌丛地0—100 cm有效储水量(-16.98—18.69 mm)均低于封育草地(34.67 ...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