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90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镉胁迫小海绵羊肚菌氧化损伤及其抗氧化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肚菌Morchella是全球广泛分布的食药用真菌,重金属镉(Cd)在羊肚菌中的积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羊肚菌镉积累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在0–5.0mg/LCd浓度环境中培养小海绵羊肚菌Morchella spongiola,测定Cd胁迫下其菌丝生长速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及细胞Cd积累量等生理生化指标,旨在明晰小海绵羊肚菌响应Cd毒害的抗氧化防御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Cd浓度的增加,小海绵羊肚菌菌丝生长呈现出“升-降-升-降”的双峰响应变化,其中0.15、0.90和1.50 mg/L为菌丝生长Cd浓度关键拐点。Cd胁迫导致的氧化损伤与其初始浓度呈现正相关,胁迫3 d时MDA和H2O2含量显示出较大提升,5.0 mg/L处理组MDA和H2O2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出5.80倍和6.08...  相似文献   
952.
利用大肠杆菌-酵母穿梭质粒pGBT9构建了一个真菌启动子捕获载体pGBT14,用这个捕获载体构建了含顶头孢霉的0.5-2.0kb片段的染色体DNA文库,并从中筛选到顶头孢霉的24个DNA片段,这些片段能够在啤酒酵母中启动Trp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3.
樊宝丽  赵志刚  孟金柳  杜国祯   《生态学报》2008,28(6):2909-2909~2915
植物会采取什么样的繁殖对策来保障它的雌性和雄性繁殖成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高寒地区的植物,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通过野外盆栽试验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上的常见物种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花序内的性分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同其它顶向式(从花序基部到顶部)开花的植物一样,随着花从基部到顶部的次序,露蕊乌头的心皮数、雌蕊重、种子数和种子重/果实减少;而花药数,花粉数/胚珠数以及雄蕊重/雌蕊重增大,顶部花表现出偏雄的性分配.结籽率在不同的位置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受花粉数量的限制;去花实验没有增加剩余部位花的种子数,只是增加了种子大小,这是花序内不可避免的位置效应导致了花序内位置依赖的性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954.
牧民对高寒牧区生态环境的感知——以甘南牧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赵雪雁 《生态学报》2009,29(5):2427-2436
地处青藏高原的甘南牧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其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响应影响着牧区的生态安全.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甘南牧区的97户牧民家庭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和半农半牧区牧户两组,就牧民的环境意识、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对环境变化原因的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牧民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非常明确,但在生产中却较少真正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20a前相比,85%的牧户认为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纯牧区牧户的感受更为深刻;对于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超过40%的牧户认为是超载过牧,其次是破坏植被(22.68%)和气候变化(18.56%).两组牧户对于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认识具有一定差别,纯牧区牧户认为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及气候变化,半农半牧区牧户认为是过度放牧与破坏植被、滥垦土地.  相似文献   
955.
固定化漆酶对染料酸性紫43的脱色和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复合型载体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固定的漆酶对染料酸性紫43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固定化酶的用量、底物浓度、温度、pH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脱色降解酸性紫43的适宜条件为:酶用量12.5 U/mL,染料浓度150 mg/L,反应的温度范围在45~55℃,pH值范围在4.5~5.0。在上述条件下降解4h,染料酸性紫43脱色率能达到98.5%。重复分批使用固定化漆酶处理染料酸性紫43,在使用8批次后,脱色率仍然能保持在90%以上,其催化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56.
本文报道了浙南地区两个淡水蓝藻新种,它们分别命名为溪生翅线藻Petalonema fluminalis sp.nov.,尖形颤藻Oscillatoria rhaphis sp.nov. 1.溪生翅线藻新种Petalonema fluminalis Zhao sp.novv.(图1)。植物体常与胶须藻属Rivularia藻类混生,暗紫色,丝体不规则弯曲,宽40—80μm,长3—9mm;丝体和个体细胞胶质鞘明显,很厚,无同心收缢,黄或黄褐色,丝体鞘11—29μm,分两层,外层明显呈漏斗状,内层分层,平行于藻丝,个体细胞鞘4—11μm,不分  相似文献   
957.
正池鹭(Ardeola bacchus)在内蒙古夏季见于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敖汉旗、呼和浩特市哈素海、包头和鄂尔多斯市黄河沿岸、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但未见繁殖记录的报道。哈素海(E 110°56'~111°01',N 40°34'~40°38')位于大青山南部土默川平原北端,在呼和浩特市区向西70km处的土默特左旗境内,是黄河改道而遗留的椭圆形牛轭湖,属于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性淡水湖泊,主要水源来自  相似文献   
958.
为深入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以分布在川西巴郎山的糙皮桦为研究对象,选择海拔2200、2500、3100和3400 m 4个分布点,测定计算了各分布点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CO2扩散导度(叶肉细胞导度gm与气孔导度gs)和氮分配比例(Rubisco氮分配比例PR、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比例PB、捕光组分氮分配比例PL与细胞壁氮分配比例PCW)等参数,分析了其沿海拔的变化趋势以及叶片PNUE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糙皮桦叶片PNUE、PRPB在海拔2500和3100 m相对较高;叶片gsgm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L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糙皮桦叶片PRPB与PN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RPB是PNUE随海拔变异的重要内部因素.糙皮桦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比例PP在海拔2500和3100 m相对较高,叶片PCW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叶片其他组分氮分配比例Pother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说明随海拔的升高,糙皮桦叶片趋向将更大比例的氮分配于除光合系统和细胞壁外的其他组分中.  相似文献   
959.
东亚腹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淼  甄靓靓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2007,26(2):278-280,I0004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研究了东亚腹链蛇(Amphiesma vibakari)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结果表明:在东亚腹链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全消化道。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波浪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椭圆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东亚腹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东亚腹链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外分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960.
杀蚊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晶体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发现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具有杀蚊活性以来,目前已发现多种Bt亚种或血清型对蚊虫具有杀虫活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杀蚊晶体蛋白。在对杀蚊晶体蛋白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的作用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近年来利用DNA重组技术显著提高杀蚊晶体蛋白的合成和将不同菌种的杀蚊晶体蛋白进行联合表达,为有效控制蚊虫危害展示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