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尿素通道蛋白B(UT-B)为介导尿素跨膜转运的通道蛋白, 在肾脏和其他肾外组织, 如红细胞、脑、心脏、膀胱和睾丸等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 为探讨UT-B缺失对心脏表型的影响,应用RT-PCR, Western blot检测UT-B mRNA, UT-B蛋白在野生型小鼠(UT-B+/+)和UT-B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UT-B-/-)心脏组织的表达情况, 对比观察6, 16, 52周UT-B基因敲除纯合子(UT-B-/-)与野生型小鼠肢体Ⅱ标准导联心电图, 应用悬浮微电极法记录分离的16周小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参数变化. 结果显示UT-B的mRNA和蛋白在UT-B+/+小鼠心脏有表达, 而UT-B-/-小鼠无表达; UT-B-/-小鼠P-R间期((43.5 ± 4.2), (45.5 ± 6.9), (43.8 ± 7.6)ms)明显长于UT-B+/+小鼠((38.6 ± 2.9), (38.7 ± 5.6), (38.2 ± 7.3)ms, P<0.05), 随增龄P-R间期无明显延长, 但老龄组(52周)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现率超过20%; 动作电位记录结果显示UT-B-/-小鼠的动作电位幅值(APA), 动作电位最大除极速度(Vmax)与UT-B+/+小鼠比较, 前者明显受到抑制(P < 0.05), 其APD50, APD90明显延长(P < 0.05). 总之, 本研究发现野生型小鼠心肌有UT-B表达, UT-B基因敲除导致小鼠进展型心脏传导阻滞, 提示UT-B在介导心肌电生理特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拼接型和非拼接型X盒子结合蛋白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拼接型和非拼接型XBP-1质粒,培养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XBP-1表达,反转录PCR检测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油红O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 HKC细胞转染XBP-1拼接型和非拼接型质粒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证实XBP-1蛋白均明显升高。而拼接型XBP-1质粒转染上调了FASN和ACC mRNA表达,细胞内ADRP表达升高,细胞内脂滴增多。非拼接型XBP-1质粒对FASN、ACC mRNA,ADRP和细胞内脂滴未产生影响。结论拼接型XBP-1上调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关键酶升高和细胞内脂质沉积,可能是多种肾脏脂质沉积疾病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3.
陕西省汉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朱鹮及其他珍稀水禽、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水质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本研究通过选择代表性样地广泛采集的昆虫标本900余号,共鉴定出12目83科235种;其中鳞翅目昆虫最多,达82种,占物种总数的34.90%;鞘翅目40种,占17.02%;半翅目39种,占16.60%;革翅目和襀翅目、螳螂目仅只有1种,占0.42%;同时对该地区的昆虫资源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4.
赵雪  刘妍妍  金光泽 《生态学杂志》2013,24(11):3035-3042
依托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的900个2 m×2 m多年生幼苗(H≥30 cm,DBH<1 cm)样方,基于2006、2008和2010年3次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对幼苗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 样地内共有乔木幼苗26种,2006、2008和2010年的乔木幼苗总数分别为4514、6464和5611株·hm-2.其中个体数前10位树种的幼苗数量占幼苗总数的90%以上.地形对8个主要乔木幼苗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暴马丁香、冷杉、色木槭、春榆、花楷槭、紫椴和青楷槭幼苗与其成树分布基本一致,而红松幼苗的空间分布与成树分布有所不同.暴马丁香、冷杉、裂叶榆、青楷槭和紫椴幼苗的死亡与地形显著相关.暴马丁香、春榆、红松、冷杉、水曲柳、色木槭和紫椴新增幼苗与地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5.
为考察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群体粒径变化对营养成分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测定了生长过程中不同粒径群体的色素成分、光合特性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叶绿素a、藻胆蛋白含量随群体粒径增大而降低; 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粒径4.85 mm时最高, 藻蓝蛋白/叶绿素a、藻红蛋白/叶绿素a以及别藻蓝蛋白/叶绿素a的比值随粒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最大潜在光合能力(Fv/Fm)随群体粒径增大逐渐降低, 大群体可通过光系统I介导的环式电子传递链耗散多余能量以保护光合作用系统; 多糖含量在粒径3.03 mm时最高。研究结果显示葛仙米生长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细胞组分与光合活性对群体粒径变化具有显著的响应, 开展规模化培养和采收需要关注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26.
高寒沙区生物土壤结皮对吸湿凝结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龙  贾晓红  吴波  李元寿  赵雪彬  周虹 《生态学报》2018,38(14):5037-5046
高寒沙区,水资源匮乏,吸湿凝结水是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非生物影响因子。采用自制微渗仪(直径10 cm,高度分别为3、4、6、11 cm)观测3类生物土壤结皮(苔藓结皮、藻类结皮、物理结皮)和流沙的吸湿凝结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除去大风和降雨天气外,吸湿凝结水每天都会产生;不同地表类型产生的吸湿凝结水量存在差异,生物土壤结皮生成的吸湿凝结水量显著大于流沙上产生的吸湿凝结水(P0.05),即生物土壤结皮有利于吸湿凝结水的生成;随着结皮的发育,吸湿凝结水量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流沙物理结皮藻类结皮苔藓结皮;凝结现象自19:00开始,次日7:00结束;日出后,吸湿凝结水量迅速下降,持续时间为5 h,其中苔藓结皮与流沙下降速率最快;吸湿凝结水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5 cm内,达总凝结量的90%以上,且观测值变异系数小,可作为代表性土壤深度进行吸湿凝结水的相关研究;吸湿凝结水量与大气温湿度密切相关,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大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吸湿凝结水量受取样深度、地表类型、大气温湿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亚高山针叶林的林下、小林窗(130 m2)、中林窗(300 m2)和大林窗(500 m2) 4种林冠环境中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分株种群特征进行调查, 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克隆形态可塑性。研究结果表明: (1)分株生物量、基径、高度以及分株各构件生物量随林冠郁闭度减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在小林窗中达到最大值; (2)大林窗中, 根生物量分配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冠环境, 随林冠郁闭度增大, 分株不断增大叶生物量分配、比叶面积和分枝百分比等地上部分投资, 以适应低光环境; (3)比茎长和比地下茎长随林冠郁闭度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在小林窗值最低, 分枝强度在小林窗和中林窗中显著高于林下和大林窗环境。结果显示, 缺苞箭竹在不同林冠环境中具有生物量分配和克隆形态的可塑性, 以利于种群对光资源的有效利用。小林窗环境是缺苞箭竹较适宜的生境, 生物量积累最多, 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28.
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是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种群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丽斑麻蜥成体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输出,研究用的95条怀卵雌体和38条(18♂、20♀)成体于2013年6月及8月捕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测形态特征有体重、头体长、头长、头高、头宽、上臂长、前臂长、腕指长、大腿长、小腿长、踝趾长、腋跨距和尾长;怀卵雌性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至产卵,称量产后母体体重、卵重,记录窝卵数。丽斑麻蜥成体存在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的头部、四肢长及尾长都显著大于雌性,腋跨距显著小于雌性。本实验中最小的产卵雌体头体长为44.0 mm,产卵期在6月4日至7月15日,窝卵数2~5枚,平均2.9枚,窝卵数(P=0.043)、窝卵重(P=0.026)与头体长显著正相关,相对窝卵重(P=0.001)与头体长负相关;窝卵数(P=0.000)、卵均重(P=0.000)与窝卵重显著正相关,窝卵数与卵均重不显著负相关(P=0.200)。  相似文献   
29.
赵雪  毕俊怀 《动物学杂志》2014,49(2):274-279
于2011年9月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捕获118条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幼体,测量其部分身体指数并对其两性异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性幼体和雌性幼体的平均体长分别为36.3 mm和34.0 mm,雄性的体长显著大于雌性。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幼体有较大的头部和尾部,雌性幼体具有较大的腋胯距。草原沙蜥幼体的局部形态特征皆与体长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0.
草原沙蜥秋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剖胃法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的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 frontalis)进行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草原沙蜥在8~9月间,以昆虫类动物为主要食物,占全部食物的95.8%。不同性别草原沙蜥取食的食物种类差异不显著,雌雄个体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雄性的食物多样性指数(IFD)及营养生态位宽度(BTN)均大于雌性。成体和亚成体之间以及亚成体和幼体之间食物种类存在差异但不显著,而成体和幼体间的食物种类差异极显著,不同年龄草原沙蜥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较小,IFD值与BTN值均是成体最大,幼体最小。总有益系数、不同性别的有益系数分别为V总=22.44%,V雌=12.76%,V雄=9.83%,草原沙蜥是对荒漠化草原有益的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