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85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金银花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活性成分、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得到金银花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收集PRRS疾病基因,映射后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s...  相似文献   
922.
以薄片牡蛎(Dendostrea folium)成体鳃组织为材料制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将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定位于中期染色体上。FISH探针是通过PCR扩增介于18S-28S rRNA基因之间的ITS和5.8S rRNA基因序列,并在PCR扩增过程中掺入了Biotin-11-dUTP进行生物素标记。结果显示,薄片牡蛎的单倍染色体数目为n=10,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大多数已知巨蛎属牡蛎的染色体核型相似。ITS探针在薄片牡蛎中期分裂体相上产生两簇FISH信号,分别杂交于2号染色体短臂的近端粒区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薄片牡蛎的中期染色体核型以及18S-28S核糖体RN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相似文献   
923.
利用不同浓度的苦楝树皮和叶、隆缘桉叶和乌桕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菟丝子及其宿主大豆幼苗进行处理,15d后评价三种提取物对菟丝子和大豆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提取物在低浓度时对菟丝子及其宿主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均无显著影响,在高浓度(0.25g/mL)下,桉树叶提取物对大豆和菟丝子的损伤程度分别达到了64%和70%,苦楝树皮提取物对菟丝子损伤程度为78%,但对大豆幼苗仅为7%。桉树叶和苦楝树皮提取物处理均导致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最高值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2.37倍和2.0倍;但对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不同,桉树叶提取物使大豆幼苗POD活性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8倍,而苦楝树皮提取物处理则是CAT活性升高,最大值为对照组的1.58倍,提示桉树叶提取物对大豆较强的伤害作用与其较低的CAT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24.
赵志刚  周宏慧  魏明海  敬慧芳  贾会平 《生物磁学》2012,(24):4721-4724,4768
目的:通过分析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趋势和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趋势和三间分布情况,数据资料用SPSS10.0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0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26129例,年均发病率386.89/10万,年均死亡率0.15/10万,10年间报告法定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居第1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5种12453例,占53.0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种9828例,占41.85%,近3年发病居于各类传染病首位;第三位的是肠道传染病,共报5种1149例,占4.89%。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为乙肝、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痢疾、麻疹,主要传染病以乙肝、肺结核为主,近年性传播疾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重点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25.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用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生产腐植酸的菌株H812。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培养的最适酒精发酵液浓度为16°Bx,最适培养条件为:时间8d、温度34℃、摇床转速200r/min、初始pH7.0、接种量12%和装液量50ml/250ml,其中温度对发酵产品影响显著。在优化的条件下,腐植酸产量为38.1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34%。对H812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ITS序列分析,推测该菌株为曲霉属真菌。  相似文献   
926.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伤寒发病人数有所上升,每年大约有2100万人感染,近5%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带菌者.慢性带菌状态发展成胆结石的危险性很高,胆结石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有助于保持慢性带菌状态,进而可能发展成胆囊癌.胆囊癌比较少见,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高,且女性胆结石和胆囊癌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多.慢性带菌状态不仅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其他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就伤寒带菌状态与生物膜和胆结石的形成及发展成胆囊癌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并分析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p53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在在肝癌组、癌旁组分别为47.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515,P=0.024);高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中低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p53基因的高表达,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2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微创锁定钢板接骨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临床效果,旨在找出最佳治疗方式。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03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23例。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最后一次随访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6周。除1例患者髋内翻畸形,1例锁定加压钢板断裂外,其他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满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股骨近端粉碎骨折。  相似文献   
92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遴选我院178例肝癌患者,其中PHC组90例,继发性肝癌组88例和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测定每组AFP、AFU、SF和CA19-9的检测水平以及各项标志物联检的水平.结果:PHC组各项值明显呈阳性,正常对照组均呈阴性,继发性肝癌组居中.PHC组AFP的阳性检出率为78.89%,AFU的阳性检出率为65.56%,SF的阳性检出率为53.33%,CA19-9的阳性检出率为58.89%,各项联检的阳性检出率为95.56%.结论:AFP、AFU、SF和CA19-9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肝癌的检出率,有助于PH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30.
目的:探讨VEGF和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到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和p53的表达.结果:VEGF和p53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分别为62.5%和47.5%,癌旁组分别为22.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VEGF和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40例肝癌患者术后均获随访,22例复发;复发组患者癌组织中VEGF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VEGF和p53的异常表达,VEGF和p53异常表达与肝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