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3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864篇 |
专业分类
28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92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103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73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9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1.
赵志刚周宏慧魏明海敬慧芳贾会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4):4721-4724
目的:通过分析10年法定传染病疲情的流行趋势和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趋势和三间分布情况,数据资料用SPSS10.0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0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5种26 129例,年均发病率386.89/10万,年均死亡率0.15/10万,10年间报告法定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居第1位的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5种12 453例,占53.03%;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共报告5种9828例,占41.85%,近3年发病居于各类传染病首位;第三位的是肠道传染病,共报5种1149例,占4.89%.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为乙肝、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痢疾、麻疹,主要传染病以乙肝、肺结核为主,近年性传播疾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重点防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12.
拟南芥细胞中存在中间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整装电镜制样与选择性抽提技术,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 (L.) Heynh) 愈伤组织细胞质中观察到直径10 nm 左右的纤维网络结构。免疫印迹分析表明纤维的主要成分是6 种多肽,它们分别与动物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 、AE3 有免疫交叉反应。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AE1 和AE3 反应的抗原呈弥散状定位于整个细胞质中,而且10 nm 纤维可以在体外重新组装。以上结果表明,在拟南芥细胞质中存在类角蛋白的中间纤维。以动物中间纤维基因的保守序列为引物,采用RT_PCR技术,进一步从这一模式植物中克隆到一个cDNA片段,这可能为从分子水平上证明植物中间纤维的存在提供了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213.
214.
从采集的含腐烂树叶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JJ-3,经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酸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产酶条件及酶学特性研究表明:以滤纸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 H为8.0的培养基中发酵3 d更利于纤维素酶的合成;菌株发酵液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均有较高的滤纸酶活力,分别可达118.7 U/m L(p H7.0),167.8 U/m L(p H8.0)和120 U/m L(p H9.0);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酶反应p H为7.0,最适酶反应温度为40℃,对温度比较敏感,在p H7.0-8.0的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满足中性和碱性纤维素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15.
紫貂和水貂被毛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表明紫貂和水貂被毛的形态高度分化,可分为针毛,中间针毛和绒毛3类。针毛笔直,远端(大约3/4处)皮质高度发育,有良好的耐磨性。中间针毛比针毛短、细,大约有3个弯曲,且髓质含量最高。绒毛最短、细,大约有5个弯曲,髓质也较发达。 扫描电镜下的毛小皮形态可归纳为波纹形,披针形,菱形和倒三角形4种。光镜下的髓质形态可归纳为单柱组型,多柱组型和网型3种。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毛小皮和髓质形态在这两种动物间的差别较明显,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哺乳动物分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16.
随着分子生物信息数据量高速增长,生物信息学面临着大规模、高通量、密集型计算的巨大挑战。为有效利用计算机资源,缩短高通量生物信息计算程序执行时间,我们基于Globus Toolkit网格中间件,实现了一个支持高通量生物数据计算的网格系统(Biological Data Computing Grid,简称BDCGrid)。BDCGrid计算网格系统模型可以有效整合中小型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计算机资源,大大缩短高通量生物信息计算程序执行时间,为相关研究人员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处理大规模、高通量生物信息计算任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17.
钙调素抑制剂——三氟拉嗪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微管组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钙调素抑制剂——三氟拉嗪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和速流荧光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钙调素对细胞增殖,环核苷酸代谢及微管组装,有丝分裂等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TFP明显地抑制了人胃癌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增殖的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细胞群体中G_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下降,DNA合成明显地受到抑制。TFP处理的胃癌细胞仅在短时间内(5'-30')cAMP含量升高,cGMP浓度降低,cAMP/ ??cGMP比值比对照组高4.4倍,但此后环核苷酸含量又很快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实验还观察到TFP处理后的MGC-803细胞胞质铺展,细胞形态的改变与胞质微管的分布有密切联系,实验结果表明TFP加强了人胃癌细胞MTOC对微管的组装能力,使微管分布得到恢复,微管纤维呈放射状延伸到细胞边缘,充满胞浆,使细胞呈现出展平的多边形,趋向于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TFP抑制癌细胞增殖及使微管组装加强可能是通过对CaM活性的抑制作用。此结果有助于说明转化细胞内钙调素的变化,可能是与转化细胞增殖失控和胞质微管消退有关。 相似文献
218.
本实验用PEG介导,将小鼠BW_(5147)细胞与小鼠网织红细胞在体外进行悬浮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的胞质杂交细胞,表现出增殖减慢、生长率下降、生瘤能力降低等去恶化现象。本实验从cAMP-PDE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出胞质杂交细胞内cAMP-PDE活性比亲本BW_(5147)瘤细胞有所减弱,而cAMP水平则有所升高,提示胞质杂交细胞恶性程度下降可能与细胞内cAMP-PDE活性降低和cAMP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本实验的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促使肿瘤细胞逆转的可能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19.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必要的基本技能同样可以得到训练。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是生物科学实验的根本目标,它并非不目标性的行为,而是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20.
Allee效应与种群的灭绝密切相关,其研究对生态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Allee效应对物种续存是潜在的干扰因素,濒危物种更容易受其影响,可能会增加生存于生境破碎化斑块的濒危物种的死亡风险,因此研究Allee效应对种群的动态和续存的影响是必要的。从包含由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修复产生的Allee效应的集合种群模型出发,引入由其他机制形成的Allee效应,建立了常微分动力系统模型和基于网格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表明:(1)强Allee效应不利于具有生境恢复的集合种群的续存;(2)生境恢复有利于种群续存;(3)局部扩散影响了集合种群的空间结构、动态行为和稳定性,生境斑块之间的局部作用将会减缓或消除集合种群的Allee效应,有利于集合种群的续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