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860篇
  282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p21活化激酶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kinase,PAK),为一类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在许多组织中广泛表达,作为小G蛋白Rho家族Cdc42和Rac1的下游靶蛋白,可以被生长因子及其他胞外信号通过GTP酶依赖的信号通路或非GTP酶依赖的信号通路活化,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PAK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调节因子,在哺乳动物一系列细胞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细胞运动、细胞生存、细胞周期、血管生成、基因转录调节及癌细胞的侵袭转移。通过对PAK家族成员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诊断以及治疗情况,以提高对RPF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8F-FDGPET/CT诊断的1例RP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以腹胀及右下腹部隐痛不适就诊,腹部CT表现为腹主动脉周围肿块,18F-FDGPET/CT显示腹膜后间隙中线大血管周围糖代谢增高肿块,经CT引导下穿刺及手术病理确诊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属罕见病,CT、MRI在诊断中有较重要作用,PET/CT在IRPF的诊断及治疗随访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在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常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3.
为了为麋鹿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基础,2007年7月~2009年6月对麋鹿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研究.2007年7月,对5只雄性麋鹿进行了6次电刺激采精试验,成功率100%(6/6),采得的精液品质优良,采精量为0.7~4.0 mL,平均采精量(1.7±1.3)mL,平均精子密度(14.25±2.88)亿/mL,精子活力为50%~80%.2007年,应用孕激素类药物(CIDR)对6只雌鹿进行同期发情处理,采用定时1次人工输精,鲜精输精6只,受胎1只,受胎率为16.7%;2008年,5只雌鹿发情采用雄鹿试情,冻精输精5只,受胎1只,受胎率20%.这两只麋鹿孕期分别为288 d和268 d.  相似文献   
84.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秦岭(陕西段)山地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破坏了生境斑块的连通性,而在应对此环境变化中,从斑块层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秦岭(陕西段)为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阻力模型(MCR)提取潜在生态廊道,构建秦岭生态网络;基于重力模型对生态网络内部斑块的重要性进行分级,并分析了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景观构成....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生防菌Act12转录调控因子SPA7074缺失突变株,并挖掘其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资源和探讨其活性机理。【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Act12基因组中可能的Tet R家族转录调控因子编码基因spa7074(accession number:KU955325),平板实验检测缺失突变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变化,并通过HPLC比较代谢图谱,然后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对差异峰对应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SPA7074缺失突变株对几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显著增强,比较代谢图谱表明出现数个差异峰,将最显著差异峰所对应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为寡霉素D。【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敲除生防菌株Act12中的负转录调控转录因子,使得突变菌株抑菌活性显著增强,并获得了产量达野生型菌株7倍的寡霉素D高产菌株Δspa7074。  相似文献   
86.
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新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 H 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 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 min和43℃处理15 min。  相似文献   
87.
黄土区不同退耕方式下土壤碳氮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动态的影响,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应对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恢复植被为对象,以农田为参照,分析了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方式对0~10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影响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退耕还林还草显著提高了土壤的SOC和TN含量.退耕后,SOC和TN含量均较农田明显提高.0~100 cm土层SOC平均含量人工乔木林为农田的1.43倍,增幅最大;其次是人工灌木,为1.36倍;最后是人工草地,为1.21倍.0~100 cm土层TN平均含量人工乔木林增幅最大,是农田的1.30倍;其次是人工草地,为1.21倍;而人工灌木增幅最小,为1.13倍.与农田相比,人工恢复植被类型间SOC和TN含量及细根密度的差异在土壤剖面深度上表现出不同,人工乔木和灌木最明显,影响深度>100 cm;草地最小,仅为60 cm.恢复植被的细根密度、C∶N和凋落物量显著高于农作物,细根密度与SOC、TN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细根的质和量以及凋落物量是不同人工恢复植被下SOC和TN含量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8.
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神经外科实习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强、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与其它专业相比更具难度,教学效果往往难达到预期水平。Web-CPBL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PBL教学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延伸和发展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巧妙得当的借力于网络资源平台,有助于打破临床师资缺乏、实操场地不足的局限,能更充分的发挥PBL教学的优势。此模式在培养和锻炼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尽早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协作、乐于共享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其医学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9.
陈静  赵守城 《生物学通报》2001,36(10):14-14
带 3蛋白是红细胞膜上的 1种镶嵌蛋白 ,由于该蛋白在红细胞膜蛋白 SDS电泳时 ,处于凝胶上第 3条显带的位置 ,因此被称为带 3蛋白。带 3蛋白不仅在维持红细胞膜骨架方面起重要作用 ,而且还是阴离子反向交换器 (anion antiporter) ,它能够反向地转运 Cl-和HCO-3过膜。这种功能对于红细胞在肺部和组织中进行气体交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带 3蛋白的结构带 3蛋白分子量为 930 0 0 D,由 2个相同的肽链组成二聚体结构 ,每 1条肽链含有 92 9个氨基酸残基 ,其N端和 C端均朝向细胞质侧。带 3蛋白具有 2个结构域 ,其一是 N端在胞质面折叠成不…  相似文献   
90.
油菜转抗草甘膦、抗虫基因获得双抗植株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景雪  赵福永  徐培林  田颖川 《遗传学报》2005,32(12):1293-1300
以草甘膦为筛选剂,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编码5-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aroA—M12基因和编码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Btslm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优良品种湘油15号中。在用草甘膦对转化体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对转基因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到该油菜品种中,而且表达了相应的蛋白。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草甘膦、抗虫性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抗草甘膦、抗虫的双重特性。研究结果还表明抗草甘膦的aroA—M12基因在植物基因转化中,既可以用作抗除草剂基因,又可以代替常用的抗生素标记,用作植物筛选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