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40篇
  12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2个峰,共确定了其中41种化学成分,所鉴定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77.3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胺(16.47%)、邻苯二甲酸丁基—8—甲基壬基酯(6.42%)、二十六碳烷(4.76%)、十六烷酸(3.66%)、二十四碳烷(3.4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38%)、二十二碳烷(3.30%)、二十碳烷(3.26%)、十六烷酸乙酯(2.77%)、十八碳烷(2.76%)、戊酸(2.48%)、3—乙基环辛烯(2.05%)等。  相似文献   
22.
云南弥渡小菜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 ,查明弥渡县小菜蛾年发生 1 0~ 1 2代 ,发生危害期有 9个月 ,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期 ,即 4~ 6月和 9~ 1 0月 ,春季危害比秋季重 ;其发生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降雨、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以及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针对小菜蛾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不同底物(N_2,H_2,N_2O,NaN_3,C_2H_2)对棕色固氮菌固氮酶及其钼铁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底物均能络合在钼铁蛋白及固氮酶上,但络合程度不同,从而为固氮酶系统有多个不同的底物络合中心,底物络合中心在钼铁蛋白分子上,铁蛋白对钼铁蛋白有变构作用,提供了光谱学证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动态观察去卵巢大鼠血清和骨髓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基础组以及假手术和去卵巢3、6、12、24周组。分别在手术前(0)和手术后3、6、12、24周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血清,制备骨髓细胞甩片,用721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ALP水平的变化;用显微镜计数骨髓细胞甩片AL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目。结果在假手术组大鼠中,血清ALP水平在手术后3周显著上升并持续到手术后6周,但在手术后12周开始显著下降并持续到手术后24周;骨髓细胞ALP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在手术后3周显著上升并持续到手术后12周,但在手术后24周却显著下降。在去卵巢组大鼠中,血清ALP水平在手术后3周显著上升,到手术后6周开始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到手术后24周;骨髓细胞ALP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在手术后3周显著下降并持续到手术后24周。从手术后3周开始,去卵巢组大鼠血清ALP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但骨髓细胞ALP阳性染色细胞数目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大鼠。结论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和骨髓细胞ALP水平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去卵巢大鼠血清和骨髓细胞ALP水平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血清中CREG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的表达情况,尝试为临床心肌缺血的极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血清标志分子。方法:在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入选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及非AMI对照50例,于AMI组胸痛发作后的不同时间点采血测定CK、CK—MB、LDH和cTnT,同时应用Westem blot技术测定血清中CREG蛋白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MI组发病72小时内的血清中CREG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胸痛开始2h内,AMI组血清中CREG的含量即明显增高,其在2h、4h及6h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胸痛已经发作2小时内,两组间血清cTnT、CK、CK-MB及LD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EG在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增高.其在血清中表达时间早于cTNT及CK-MB。  相似文献   
26.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以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易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入侵广西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为筛选该虫的有效防治药剂,以及为该虫的抗药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和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两个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田阳种群对1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茚虫威呋虫胺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其中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_(50)值分别为0.0015、0.0062、0.0075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80.47、116.24、96.09,其次是虫螨腈、溴氰菊酯、阿维菌素,LC_(50)值分别为0.0296、0.0590、0.0619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24.35、12.22、11.64,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较低,LC_(50)值在0.2544~0.7207 mg a.i/L,毒力指数在1~2.83,除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呋虫胺和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南宁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LC_(50)值分别为0.0142、0.0413、0.0792、0.2081和0.5947 mg a.i/L,毒力指数分别为:41.88、14.40、7.51、2.86和1.00,对各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南宁和田阳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均较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在1.00~41.88和1.00~79.25。两个种群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所差异,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药剂的敏感性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由牛垂体提取物(PEX)诱导扩增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通过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细胞的凋亡率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来观察细胞中蛋白的变化。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成功。②对照组(无缺血缺氧)与缺血缺氧组比较,缺血缺氧组的凋亡率显著性增加,而通过磷酸化Akt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PI3K(Phosphoinositide-3kinase)/Akt(ProteinkinaseB,PKB)信号通路被激活(P〈0.05);同时缺血缺氧组与缺血缺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比较,缺血缺氧+PI3K/Akt抑制剂(LY294002)组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Akt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对体外缺血缺氧条件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发生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华  张胜利  韩广文  薛建华  赵鹏 《遗传》2007,29(12):1471-1474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是由常染色体上CD18基因单碱基突变(A→G)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隐性基因纯合时导致白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表达明显减少或缺乏而引起临床发病,患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该工作利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对PCR、PCR-SSCP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并结合DNA序列测定,建立了PCR-SSCP检测BLAD 有害基因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使用样品宽泛,适合大样本筛选,为奶牛BLAD有害基因的分型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我国奶牛的分子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 ,Cu、Zn、Pb、Cd单一 /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 .结果表明 ,Cu、Pb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相关 (α=0 .0 5 ,RCu=0 .86 ,RPb=0 .87) ,Cu浓度与生长抑制率显著相关 (α=0 .0 5 ,RCu=0 .84) ,其他供试重金属浓度与蚯蚓死亡率和生长抑制率相关性不显著 .蚯蚓个体对重金属毒性的耐受程度差别较大 .其毒性阈值 (引起个体蚯蚓死亡浓度 )分别为 :Cu 30 0mg·kg-1,Zn 130 0mg·kg-1,Pb 170 0mg·kg-1,Cd 30 0mg·kg-1.LC50 分别为 :Cu 40 0~ 45 0mg·kg-1,Zn15 0 0~ 190 0mg·kg-1,Pb2 35 0~ 2 40 0mg·kg-1,Cd 90 0mg·kg-1.在Cu、Zn、Pb、Cd单一污染引起 >10 %蚯蚓死亡的浓度下 ,复合污染导致 10 0 %蚯蚓死亡 ,表明复合污染极强的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