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编码纤维蛋白β链N末端七肽的寡核苷酸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插入到金葡核酸酶基因的5’端,在PRPL启动子的调控下,β七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在E.coli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制备出抗β七肽抗体,纤维蛋白原抑制实验证明,该抗体对纤维蛋白(FP)有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精子膜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的精子是一类结构和功能都十分特化的细胞,其膜表面存在多种糖蛋白或糖复合物,它们与精卵识别、结合以及质膜融合等受精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作为精子膜抗原,在免疫避孕和免疫不育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扼要概述了精子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蚯蚓纤溶酶组分的抗原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基 ,通过亲和层析制备出的蚯蚓纤溶酶 (EFE)含有 11~ 13个组分 .为了了解这些组分的相互关系 ,用EFE免疫家兔获得了抗血清 .利用该抗血清与已纯化的 10个组分进行免疫双扩散 ,根据形成沉淀线的形状可以将上述 10个组分分为 4大组 .各组内组分之间的沉淀线完全融合 (免疫反应同一性 ) ;组间沉淀线交叉 (免疫反应非同一性 )或为支线 (免疫反应部分同一性 ) .这种按免疫学性质分组与根据分子量大小、氨基酸组成和N端氨基酸序列分组基本吻合 .上述结果为EFE的分类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14.
蚯蚓纤溶酶是具有较强溶栓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为研究蚯蚓纤溶酶在溶栓的同时是否对其他血液蛋白有破坏作用,本实验以一些血液功能蛋白为底物,用蚯蚓纤溶酶在体外对其进行水解,采用SDS—PAGE检测水解前后底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蚯蚓纤溶酶短时间内能完全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长时间作用下能部分水解牛血清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重链,不水解牛血红蛋白、牛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牛凝血酶原。表明蚯蚓纤溶酶对血栓成分具有较强的识别和水解能力,而对其他血液蛋白作用微弱,说明蚯蚓纤溶酶作为药物使用时具有较强的溶栓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蚯蚓纤溶酶P—Ⅲ组分序列多态性及其与蚓种关系。从Eisenia fetida中提取总RNA,利用P-Ⅲ组分序列两端的保守性设计引物,通过RT—PCR获得P—Ⅲ组分基因,并构建该组分质粒(pUC18)文库,经PCR筛选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在原已获得的Efp-Ⅲ-1和Efp-Ⅲ-3的基础上,利用中间引物从文库中筛选到Efp-Ⅲ-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序列为720bp,编码239个氨基酸,与GenBank报道的点Efp-Ⅲ-2五条序列整体相似性高达99.02%。通过序列比对,发现Efb-Ⅲ-1、2和3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域,差异位点零星分布在序列中间;Lumbricus rubellus的六条序列同样具有Eisenia fetida这个特点,并无明显差异。序列比对证明它们是蚯蚓体内P-Ⅲ组分基因多态性的表现,而且在Lumbricidae科中与蚓种无关。  相似文献   
16.
碱裂解提取质粒DNA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但通常方法所提取的质粒往往含有大量的RNA和其他杂质,本文适时加入较高浓度的RNA和适当延长冰浴时间,结果得到了几乎没有RNA和其他杂质的高纯质粒DNA,不仅达到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而且可用作抗原检测抗dsDNA抗体,该法揉作简单,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7.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 c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细菌病原体突破天然免疫系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天然免疫和病原微生物两个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面对功能完备的天然免疫系统,一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的机制逐步进化了,并且病原体通过此进化避免被识别,促进或避免炎症的产生。事实证明,病原体不仅能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幸存,而且还能利用天然免疫反应来提高它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生化制备证明,蚯蚓纤溶酶为一组含有10个以上同工酶组分的混合酶.为了研究这些组分的DNA和蛋白质序列的异同,本文通过对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8条蚯蚓纤溶酶基因按相似性进行归类,将它们分为4组(基因型).同一组中的序列具有共同特征,即保守的N-末端、C-末端和相同的结构域,而且这些结构域在序列中分布的位置也相同;但它们之间在中间部分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了基因型中存在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可能是它们在体内溶栓的药理药效作用存在差异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已成为最有效的分离蛋白质手段。在免疫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被分开的蛋白质组分,然后测其免疫活性。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蛋白质的方法已有许多报道,其中以Hartvig的方法为最简便。该法以溴酚蓝为指示剂,利用电泳系统本身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