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药剂包衣对苗期大豆蚜防治效果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大豆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传统控制大豆蚜虫仍然以达到防治指标时大量喷洒化学药剂为主,危害人畜和环境安全。只有在大豆蚜发生初期进行有效防控,使其田间种群不能及时顺利的建立,从而实现无公害绿色防控。【方法】对筛选出的3种内吸式杀虫剂按不同浓度拌种包衣进行大田小区试验,调查分析包衣处理对大豆蚜、天敌以及大豆田其他害虫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同时对包衣处理后的大豆安全性、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结果】药剂拌种包衣处理能够显著压低苗期大豆蚜虫口基数,2014年对照区与处理区蚜量最高峰值比值最大达到448.15;同时对苗期大豆田间的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处理区与对照区的受害株率差异极显著;并且保护了自然天敌种群;药剂拌种包衣处理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大豆品质;经权威检测,收获后的籽粒在检出限内无药剂残留。【结论】药剂拌种包衣处理能有效控制苗期大豆蚜,不杀伤天敌,安全、无毒、无残留,而且增产显著,是比较理想的轻简无公害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HL1缺失对炎症性肠病(IBD)的影响。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CHL1(-/-)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将10只C57/BL6为遗传背景的CHL1(+/+)型小鼠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n=5);将10只C57/BL6为背景的CHL (-/-)型小鼠分为CHL1缺失组、CHL1缺失DSS模型组(n=5)。DSS模型组和CHL1缺失DSS模型组自主饮用7 d含1.5% DSS蒸馏水,随后改用蒸馏水饲喂2 d;对照组和CHL1缺失组连续饮用蒸馏水9 d,观察小鼠体重、血便、生存率及结肠组织长度的变化。结果:CHL1缺失DSS模型组小鼠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中便血明显,从应激的第7天开始,体重明显减轻,在第9天,CHL1缺失DSS模型组型小鼠死亡率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明显缩短,损伤加重。结论:细胞粘附分子CHL1缺失加重炎症性肠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赵彤  苏雅  孟娇  陈晶瑜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9):2972-2981
【背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病原菌。由于其生存环境与传染性生活方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暴露在各种生存压力中,而胞膜压力应答能力对维持其环境耐受性和毒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探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胞膜压力应答中的调节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多粘菌素B破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细胞膜的稳定性,并从生长能力、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Rcs (Regulator of Capsule Synthesis)系统对多粘菌素B产生的胞膜压力的应答。【结果】多粘菌素B引起的细胞胞膜压力抑制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而阻断Rcs信号途径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运动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所恢复。对flhC、hmsS、hmsT等关键下游表型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分析结果表明Rcs双组分系统对由多粘菌素B诱导的胞膜压力作出响应,通过感知胞膜胁迫向胞内传递信号,积极地调控细菌增强对抗菌肽的抗性。【结论】明确了Rcs双组分系统在响应多粘菌素B压力胁迫中的特异性调控作用,加深了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环境应答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
大豆蚜对环境的适应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以辽东山区大豆主产区岫岩县作为试验点,系统调查了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正常型蚜和小型蚜的种群动态,研究了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Viegas、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对大豆蚜正常型蚜和小型蚜的寄生与捕食作用;另外,也研究了降雨对小型蚜和正常型蚜的冲刷作用,以及小型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7月上中旬为大豆蚜小型蚜发生初期,7月下旬—8月上旬为小型蚜发生高峰期,2010年小型蚜平均蚜量达10000头/百株以上。此外,通过比较大豆蚜正常型蚜和小型蚜排蜜量,发现正常型蚜与小型蚜在30min内的排蜜频率差异极其显著,正常型蚜排蜜次数明显多于小型蚜。蜡蚧轮枝菌对大豆蚜小型蚜的侵染较正常型低,前者被侵染率低于3%,后者被侵染率高达25%。豆柄瘤蚜茧蜂对正常型蚜的寄生率较小型蚜高,寄生率分别为43.41%和0.58%。异色瓢虫3龄幼虫对正常型蚜和小型蚜的捕食率分别为80.24%和36.36%。降雨对小型蚜冲刷作用明显低于正常型蚜。最后,通过对单株蚜量与单株产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小型蚜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F=0.378;df=7,1;P>0.05)。上述研究为明确大豆蚜的发生与为害、小型蚜适应环境的生存机制以及自然天敌对大豆蚜的田间控制作用,进而为大豆蚜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强噪声对豚鼠认知功能和血清应激激素、代谢酶、神经肽、脑红蛋白等的影响,筛选噪声性认知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方法:将24只豚鼠进行5 d的认知功能训练,第6天随机分为2组(n=12):噪声组和对照组。噪声组在120 dB噪声下连续暴露4h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豚鼠的认知能力;用Elisa试剂盒检测豚鼠血清神经肽Y(NPY)、神经肽P(NPP)、脑红蛋白(NGB)、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催产素(OT)、血管升压素(VAP)含量、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用回归分析评价各项敏感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程度。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豚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降低(P<0.01)。Elisa检测发现,除AngⅡ外,噪声组豚鼠血清中上述指标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其中变化显著且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大的指标依次为CORT、NPY、NE、NGB、NPP、CK。结论:强噪声急性暴露引起豚鼠认知功能显著下降,可能与外周血应激激素、代谢酶、神经肽、脑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异常有关,并初步筛选出了CORT、NPY、NE、NGB、NPP、CK等与噪声性认知功能损伤有关的敏感指标群。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肠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PINHL)与结核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例手术切除的PINHL的瘤组织的瘤旁粘膜组织进行结核杆菌DNA(TB-DNA)检测,同时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20%的PINHL瘤组织和30%的瘤旁粘膜组织中检出了TB-DNA,且发现TB-DNA阳性病例多是B细胞性PINHL,发病部位多靠近回盲部。结论 结核杆菌感染与PINHL之间可能存在特殊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Rab5(PcRab5)和Rab6(PcRab6)的生物学功能,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克氏原螯虾pET-B2m-PcRab5和pET-B2m-PcRab6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了诱导表达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抗体效价和特异性。将PcRab5和PcRab6的原核表达蛋白和多克隆抗体注射到健康克氏原螯虾体内, 研究了其对血淋巴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pET-B2m-PcRab5和pET-B2m-PcRab6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后可表达目的蛋白, 分子量均为67 kD, 纯化后蛋白条带单一, 纯度较高。重组表达纯化后的PcRab5和PcRab6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分别获得效价为1:2048 K和1:512 K的兔抗血清, 制备的抗体可分别特异性识别PcRab5和PcRab6蛋白。将PcRab5和PcRab6蛋白注射健康克氏原螯虾后, 其血淋巴细胞中可吞噬荧光微球的细胞比例分别显著上升至38%和30%(P<0.01)。而将纯化的PcRab5和PcRab6多克隆抗体分别注射至螯虾体内后, 其血淋巴细胞的吞噬细胞比例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 PcRab5和PcRab6蛋白参与了血淋巴细胞吞噬功能。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克氏原螯虾PcRab5和PcRab6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也可为理解甲壳动物Rab5和Rab6在血淋巴细胞吞噬功能中的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8.
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蛴螬类地下害虫,主要危害麦类、玉米、豆类等大田作物,以及薯类、花生等经济作物。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和江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gebleri是华北及江南地区的主要蛴螬类害虫。近年来,传统分类学、杂交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3种鳃金龟是同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这些研究成果使东北大黑鳃金龟从一个区域性害虫转变成为分布范围从东北到长江流域的广布害虫。本文综合介绍了东北大黑鳃金龟(包括华北大黑鳃金龟、江南大黑鳃金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分类学、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并对东北大黑鳃金龟的综合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 IH)对高血压、心肌梗死、脑缺血以及抑郁症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但IH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联合场景再现制备PTSD小鼠模型,通过旷场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及条件性恐惧测试反映其恐惧和焦虑水平;通过Y迷宫测试反映其空间记忆能力;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H与模型(电击)对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进入开放臂次数所占百分比、条件性恐惧测试中僵住时间和排便数量存在交互作用,IH能增加PTSD模型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运动次数,减少条件性恐惧测试中僵住时间和排便数量。同时,IH预处理能减少PTSD模型小鼠海马、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加这些脑组织中HIF-1α、VEGF和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IH预处理对PTSD模型小鼠恐惧和焦虑行为有改善作用,提示IH有可能成为预防PTS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0.
对云南省南部新建移民东方红村和现有的龙塘村中三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村庄中这2种媒介蚊虫的种群动态趋势不同;东方红村房屋内,除6月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比伪杂鳞库蚊明显要高以外,其它月份二者种群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整个诱集期间,伪杂鳞库蚊的种群密度(D)和种群优势度(d)在东方红村房屋(D=10只.灯-1,d=0.04)与牛舍(D=52只.灯-1,d=0.06)中都比龙塘村房屋(D=33只.灯-1,d=0.10)与牛舍(D=99只.灯-1,d=0.09)中的低。表明云南南部地区新移民村建设中,乙脑媒介种群随着环境开发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