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为单位开展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有效控制和预防外来入侵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植物标本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对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外来入侵植物52种,共隶属19个科,其中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其次是苋科。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野西瓜苗、月见草,外来入侵植物生活型主要为一、二年生草本。北美洲和欧洲是黑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来源地,哈尔滨市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双鸭山市、大庆市和七台河市最少。导致这一格局的主要因子为总人口数和交通运输业生产总值,而就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密度而言,其与各行政区的面积、市/地区内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呈显著的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52.
外来物种黄顶菊花器官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花序发育过程中蝎尾状聚伞花序、头状花序和小花的形成.黄顶菊的花序由主轴及一至三级分枝组成,各级分枝交互对生,形成方式相同.植株主轴和侧枝顶端的每个花序由3~6个蝎尾状聚伞花序密集而成;每一蝎尾状聚伞花序由5~15个头状花序组成;每一头状花序中有4~11枚小花.小花分化顺序为5个花冠原基、5个雄蕊原基和2个心皮原基.2007年,天津地区黄顶菊的花期是7月下旬到9月下旬.7月中旬,花序和花器官原基不断形成并分化,至花器官成熟经历的时间约15 d.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了大气CO2浓度及其δ13C值的原位观测,在半小时尺度上对比了林内不同高度处大气CO2浓度及其δ13C值的差异,并探究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林内CO2浓度自日出后经历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16:00—16:30,浓度为352.5 μmol·mol-1,最大值出现在5:00左右,达到402.0 μmol·mol-1,其δ13C值变化趋势微弱且较为复杂,呈现出近地层先降低后升高、林冠层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日期内,林内CO2浓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林内0、2、5、8、12.5和18 m处的日均值为386.5、369.9、368.2、367.8、367.9和367.9 μmol·mol-113C值呈现出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趋势,林内0、2、5、8、12.5和18 m处的日均值为-16.0‰、-13.7‰、-13.5‰、-13.5‰、-13.1‰和-13.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林内大气CO2浓度及δ13C值的主要因子,饱和蒸汽压差(VPD)可以影响林内CO2浓度变化,风速可以影响林冠层CO2浓度变化,而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地面净辐射则是影响近地层CO2浓度及δ13C值的环境因子.这些环境因子通过增强或减弱生态系统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影响林内CO2浓度及其δ13C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4.
利用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对中国主要的丙型肝炎病毒(HCV)1b和2a基因型进行扩增。首先,收集临床采样标本,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第二,分别根据HCV 1b和HCV 2a序列的5’非转录区(5’UTR)设计相应的RT-LAMP引物。第三,利用与非特异模板的交叉反应以评价各引物的特异性,利用内切酶酶切产物以进一步保证扩增准确。第四,利用倍比稀释的模板以评价各引物的灵敏性,并用依赖钙黄绿素/Mn2+的可视化方法与电泳结果比较。最后,利用RT-LAMP对所有采样标本进行HCV 1b和HCV 2a两组平行反应,SPSS统计学软件对其实用性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所设计的RT-LAMP引物特异性好,HCV 1b和HCV 2a型产物大小均与预期相同。最低可检测的模板量为100IU/mL,且可视化染色方法电泳结果相一致。统计学软件比较扩增结果表明RT-LAMP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RT-LAMP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具有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失眠且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患者(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脑卒中后非失眠患者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比较不同程度失眠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PSQI总评分(13.10±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3±2.35)(t=17.90,P0.05)。观察组患者IL-6、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56,13.61,14.35,均P0.05)。不同程度睡眠障碍患者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47,10.36,11.27,均P0.05),且随着睡眠障碍程度的增加,IL-6、IL-1β水平呈上升趋势,TNF-α水平呈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程度与血清TNF-α水平呈负相关,r=-1.856(P0.05);IL-6、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720,0.745(均P0.05)。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与卒中后失眠有显著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有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异常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6.
该研究采用blastn比对方法,从中间锦鸡儿干旱胁迫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筛选出ABA响应蛋白17基因(ABR17)的EST序列。RACE扩增得到cDNA序列594bp,其中ORF为471bp,编码15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6.44kD,等电点为4.93,平均疏水指数为-0.126,是一种亲水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中间锦鸡儿CiABR17基因在脱水、NaCl和热胁迫下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说明CiABR17基因与中间锦鸡儿响应逆境胁迫有关;过表达CiABR17拟南芥株系的鲜重、干重和莲座直径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植物水溶性化合物δ13C(δ13Cwsc)的春季物候节律性变化规律,以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树种油松和刺槐为研究对象,测定春季物候期两树种各器官的δ13Cwsc,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油松和刺槐各器官的δ13Cwsc差异性显著。油松的新梢最大(-25.03‰±0.01‰),非光合作用器官比光合器官高0.83‰~1.8‰,两树种的地上部分普遍低于地下部分。随着物候节律推移,两树种采取不同的碳存储策略。油松在顶芽开放时所需碳源从近端老叶中获取;展叶始期老叶积累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新稍和根系生长所需碳,90%依赖于枝干碳储备;叶充分展开后新老叶光合机能恢复,逐渐补给枝干消耗的碳。刺槐在叶芽开放和展叶始期,枝干作为主要碳源向新生叶和根系传送;叶充分展开后具备光合固碳能力的成熟叶成为主要碳源。主成分分析发现,观测期气温、≥10 ℃积温、日照时长和太阳辐射为δ13Cwsc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解释δ13Cwsc变异的86.3%。两树种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饱和水气压差、≥10 ℃积温和日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影响植物δ13Cwsc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物候进程不断变化。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区域典型树种春季器官的碳分配格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森林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以赛罕乌拉保护区2种不同土壤母质(黄土和沙母质)与3种利用方式(围栏打草、季节性放牧和自由放牧)草地为对象,基于群落组成调查数据,计算人为干扰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草地退化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母质与人为利用方式的差异使草地处于不同的退化状态,黄土与沙母质类型草地退化程度均随人为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当人为利用方式相同时,黄土母质草地人为干扰指数(均值1.21)比沙母质草地(均值1.48)低。各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随土壤母质的砂质化和人为利用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57~4.27,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16~2.39,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76~0.8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0.80。随着人为干扰指数增加,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下降,而均匀度指数有上升趋势。过度放牧对2种土壤母质草地均会造成严重威胁,黄土与沙母质草地最适宜的利用方式分别为围封打草和季节性放牧。在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过程中,需兼顾草地不同土壤母质与人为利用方式的影响,针对不同土壤母质条件规划不同的草地利用方式,实现因地制宜的草地恢复与管理。  相似文献   
59.
云南草坪中东方蝼蛄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刘荣堂  贾力  张晓宇 《昆虫知识》2007,44(4):513-516
在云南省思茅市体育场,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东方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 Burmeister是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草坪草和种子。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东方蝼蛄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蝼蛄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0%,P 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stolic diameter,LADD)、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LVESD、LVEDD、LA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更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