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精油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就应用植物精油防治害虫的研究集中在下列四方面进行了综述:1.精油对昆虫的吸引作用;2.精油对昆虫的忌避、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3.精油对昆虫的毒杀作用;4.不同精油或精油与化学农药的混用及其产生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植物质杀虫剂的研究(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集中反映及讨论中国植物质杀虫剂近年主要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印楝、苦楝、川楝、黄杜鹃、毛鱼藤、非州山毛豆、紫背金盘及其它杀虫植物.还讨论了植物质杀虫剂的活性及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对棉蚜形态和不育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昆虫保幼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所起的调节作用已有较长时期,而探索用人工合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害虫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近年来,一些试验结果证明ZR-777等对蚜虫有很高的生理活性;Nassar(1973),Tamaki(1973),Benskin(1973),Kubr(1973)及广东农林学院(1976)等都有报道,但对不育类型,不育个体的不育程度与寿命,尤其是对胚胎发育影响,尚未见系统报道。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这一问题。在室内和田间试验基础上,还初步提出该类化合物对蚜虫活性测定程序和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黄杜鹃对美洲斑潜蝇的生物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闹羊花素 Ⅲ 50 0mg/L对美洲斑潜蝇 2龄和 3龄幼虫的取食抑制率分别为 77 34%和6 7 6 6 % ,高于杀虫单的取食抑制率。对 2龄和 3龄幼虫的LC50 分别为 2 0 8 6 5mg/L和 30 0 6 2mg/L。药膜法测得对成虫 2 4h的LC50 为 159 0 7mg/L ;4 8h为 54 85mg/L。黄杜鹃花几种粗提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取食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古特瑞香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和胃毒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对采自青藏高原的唐古特瑞香进行了连续抽提,各种抽提物在100mg干粉/ml的浓度下,均对菜粉蝶5龄幼虫表现出一定的拒食和胃毒作用,发现苯抽提物的生物活性最高,其次是氯仿抽提物。以苯为溶剂对唐古特瑞香的叶、茎皮、茎木质部、根皮、根木质部等5个植株部位进行了抽提,并对抽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叶的杀虫活性最高。经苯抽提过的残渣再用甲醇抽提,抽提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叶的抽提物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从而进一步说明,叶中杀虫活性物质的含量高于其它部位。  相似文献   
16.
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试材,初步进行了典型光活化杀虫剂α-三噻吩(α-T)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分析,并研究其对昆虫保护酶系统的影响。ESR分析表明,近紫外光和药剂α-T均可促进活性氧自由基浓度升高,且两者具有协同关系,近紫外光能显著促进α-T增加自由基的作用,处理3 h时试虫自由基总浓度增加了99.6%。近紫外光和药剂α-T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随酶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但在近紫外光存在的条件下,α-T对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体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光照3 h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川楝素对菜青虫中肠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张兴  赵善欢 《昆虫学报》1991,34(4):501-502
川楝素是从楝属植物树皮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三萜烯类物质。过去主要作为医用药品驱除人体蛔虫,后来发现具有杀虫活性,已有较全面的综述(赵善欢和张兴,1987)。在杀虫作用研究中曾发现,川楝素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具有高的生物活性(赵善欢等,1985;张兴等,1988),可应用于田间防治。为了揭示川楝素对菜青虫幼虫致毒作用的毒理机制,曾从生理、生化等方面作了研究,本文主要报道对中肠组织病变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报道印楝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和引起幼虫各器官的病变症状。用含20ppm印楝素的人工饲料饲喂亚洲玉米螟3—4龄幼虫2天,然后换入正常饲料,可使幼虫期显著延长,最后不能化蛹而死亡。印楝素对幼虫的作用是缓慢的,虫体受药后还可发育一个龄期。处理幼虫的行为失常,取食动作逐渐消失,主要靠消耗体内的水分和脂肪来维持生命。幼虫的胸足变黑,胸部出现褐色斑,这些部位的表皮分层不正常,真皮细胞坏死或自溶。处理幼虫的大脑萎缩,生殖器官和前胸腺肿大,前胸腺细胞膜厚而松散,血淋巴中β-蜕皮酮含量显著降低。从整个中毒症状来看,印楝素可能作用于亚洲玉米螟幼虫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从而逐渐引起各器官的病变。  相似文献   
19.
苦豆子生物碱对萝卜蚜的毒力及其对几种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s(L.)的次生代谢物质为喹诺里西定生物碱类。本研究明确了该生物碱中的野靛碱对萝卜蚜(Lipaphiserysimi)有很高的毒杀作用,对其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浸渍法)为(4325±2.12)mg/L,优于著名的杀蚜生物碱毒黎碱和烟碱,两者对该试虫的LC50分别为(684.70±2.28)mg/L和(1090.65±2.01)mg/L。用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作试虫,得知苦豆子7种主要生物碱对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排序为:总碱>野靛碱>槐胺碱>槐定碱>槐果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苦豆碱。野靛碱和苦豆碱对α-乙酸萘酯酶、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及酯酶同功酶的活性亦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敌敌畏对不同寄主植物上小菜蛾羧酸酯酶活性的体内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敌敌畏对取食花椰菜、白菜和甘蓝的小菜蛾四龄幼虫β-NA羧酸酯酶的体内抑制动态变化有显的差异。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pNA羧酸酯酶活性在受到敌敌畏的抑制之后,恢复的速度不同,取食花椰菜的小菜蛾pNA羧酸酯酶活性恢复速度最快,取食白菜的次之,而取食甘蓝的最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