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胥梦娇  赵伟  蔡俊飞  杨羽佳 《生态学报》2024,44(8):3241-3252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量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利用方式,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生态效应,能为合理调控区域人地关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基于长时序高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以具有典型移民现象的四川省凉山州为研究区,针对移民驱动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诱发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受人口迁移影响,凉山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程度都发生了相应改变,以耕地、草地、林地及不透水面的面积变化最为显著。在人口迁入较多的西昌、冕宁和德昌等县市内,供人类生活、生存所需要的耕地和建筑用地的数量显著增加;相反,对于大量人口迁出的喜德、昭觉和美姑等地区,人类活动强度的降低为生态用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条件,生态用地面积不断上涨。(2)受土地利用类型、地形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凉山州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0-2020年,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仅下降了0.36%,总体较为稳定。(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域集中于东部的越西、美姑及昭觉等县市,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盐源、会里、西昌和德昌等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与区域移民活动存在紧密联系,其中由移民迁入引发的耕地和不透水面对生态用地的挤占,对生态环境质量退化贡献比重达87.97%,而随着移民迁出为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凉山州内生态用地面积共增加775.84 km2。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在体外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克隆形成、周期、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梯度浓度(2.5μg/m L, 5μg/m L, 10μg/m L, 20μg/m L)的双氢青蒿素处理RAW264.7细胞,利用CCK8实验检测双氢青蒿素对巨噬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双氢青蒿素对RAW264.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双氢青蒿素对RAW264.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RAW264.7细胞迁移能力。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可以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且抑制效果与双氢青蒿素的浓度呈正相关性。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可以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双氢青蒿素处理使RAW264.7细胞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S期与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双氢青蒿素对巨噬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且凋亡诱导作用呈现浓度依赖的特性。划痕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双氢青蒿素可以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双氢青蒿素可以导致巨噬细胞的细胞周期G0/G1阻滞,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对巨噬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毕赤酵母AX181菌株产木聚糖酶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别采用葡萄糖和玉米浆干粉为碳源和氮源可以明显提高木聚糖酶的产量。无机盐单因子优化实验显示添加适量的(NH4)2SO4、KH2PO4、MnSO4·H2O、FeSO4·7H2O也可以部分提高木聚糖酶产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毕赤酵母产木聚糖酶培养基,利用12次实验的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筛选出影响产木聚糖酶的3个主要因素,即玉米浆干粉、MnSO4·H2O和FeSO4·7H20。并进一步通过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确定最佳条件。优化后的产木聚糖酶培养基组分为(g/L):葡萄糖40.00,玉米浆干粉80.84,(NH4)2SO46.25,KH2PO41.25、MnSO4·H2O0.35,FeS04-7H2O1.31。培养基优化后,实际产酶2883.86u/mL,是优化前YPD培养基产酶的2.51倍。  相似文献   
134.
根据对中国野生葡萄华东葡萄株系白河-35-1在白粉病诱导下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得的1条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总RNA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SMART-RACE扩增。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获的序列进行开放阅读框、序列同源性分析,并预测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信号肽、酶与非酶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表明,获得的中国野生葡萄新基因的全长序列为854 bp,其开放阅读框为585 bp,5′非编码区为107 bp,3′非编码区为162 bp;同源性比对表明该新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RNA结合蛋白和水稻推定的半乳糖基转移酶的同源性分别为55%和63%,第8~82位氨基酸序列与RNA识别基序相类似,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推导该基因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为21 801.27、等电点为6.86的不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不包含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是无规则卷曲。  相似文献   
135.
136.
碱胁迫对羊草和向日葵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以抗盐碱性较强的单子叶植物羊草和双子叶植物向日葵为材料,对其进行中性盐、碱性盐和各种中碱性混合盐等胁迫处理,以日相对生长率(RGR)为主要胁变指标分析各种胁迫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碱性盐胁迫与中性盐胁迫实际上是既相关又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不同胁迫,应该将碱性盐胁迫定义为碱胁迫,而将中性盐胁迫定义为盐胁迫.碱胁迫区别于盐胁迫的关键是高pH值.以缓冲量作为碱胁迫的胁强指标,而以盐度作为盐胁迫的胁强指标较为理想.盐碱混合胁迫时,两种胁迫表现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7.
贾茜  徐葛林  赵伟  吴杰  郑新雄 《病毒学报》2006,22(4):256-261
用不同的动物模型研究了具有专利的重组人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SO57、SOJB对不同狂犬病病毒株的中和作用,100IU/kg的SO57能100%保护被中国街毒株SBD攻击的中国仓鼠;首次用小鼠模型模拟人体被狂犬病病毒攻击后的治疗情况,在小鼠被CVS及中国街毒代表株攻击后,SO57与HRIG具有相近的对小鼠的暴露后保护作用;同时结果显示HRIG对SBD株攻击的保护率不能到达100%,仅使用疫苗是不能对感染病毒的小鼠百分之百的保护;SOJB与SO57 1:1联合使用未显示比SO57单独使用更好的保护效果。SO57极有可能在中国代替HRIG用于狂犬病病毒暴露后治疗。  相似文献   
138.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34例骨肉瘤中P53及P21WAF1的表达情况,探讨P53及P21WAF1表达与骨肉瘸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P53和P21WAF1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结果可见,在34例骨肉瘤中,18例表达P53,阳性表达率52.94%;12例表达P21WAF1,阳性表达率35.29%。P53阳性表达与性别、肿瘤分化及是否转移复发有关(P<0.05),P21WAF1与肿瘤分化有关(P<0.01)。P53在中、低分化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较高,而在高分化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较低(70%、28.57%);P21WAF1在高分化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较高,而在中、低分化骨肉瘤阳性表达率较低(85.71%、0%)。P53及P21WAF1表达呈负相关性(r=-0.537,P=0.001)。在骨肉瘤组织中P53表达上调及P21WAF1表达下调与骨肉瘤的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9.
生存在不同基底颜色环境下的爬行动物种群通常表现出丰富的体色地理变异, 其体色变化的潜在机制具有多样性。变色沙蜥(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和草原沙蜥(P. frontalis)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曾被认为与荒漠沙蜥(P. przewalskii)组成同一系统发育种组。本文应用光纤光谱仪(AvaSpec-2048), 通过记录沙蜥背部体表12个部位的皮肤光反射率, 定量比较在黑化环境下的深色变色沙蜥与非黑化环境下的浅色草原沙蜥自然体色变异, 研究其种群体色变异是否具有时间可逆性, 并探讨基底颜色对沙蜥体色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黑化生境下的变色沙蜥体色显著深于非黑化枯黄色生境下的草原沙蜥。此外, 对黑化与非黑化样本开展的生境互换移植围栏实验, 即把枯黄色生境中非黑化的草原沙蜥移植于黑色的基底环境中饲养, 把黑化生境中黑化的变色沙蜥移植于枯黄色生境中饲养。结果表明, 饲养1周后黑化群体背部6个检测部位的光反射率显著变大, 其他部位均无显著变化; 而非黑化群体只有左后肢和背部右上方2个部位的皮肤光反射率发生显著变化, 其他部位反射率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 变色沙蜥体色变异能力比草原沙蜥强, 体色表型可能已经在两个近缘沙蜥物种中稳定遗传, 基底生境颜色的短期变化在统计学上能引起肉眼难以识别的轻微的体色变异, 个体发育相关的一些遗传因素可能对体色变异起控制 作用。  相似文献   
140.
人工柠条林地表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无结皮处理下旱季和雨季表层土壤水文过程的监测以及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分析,进一步在季节尺度上揭示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结皮层水分含量动态在旱季和雨季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格局,其持水效应在以小降水为主,土壤蒸发强烈的夏季体现最为典型,但是进入雨季结皮的相对持水效应弱化甚至丧失。(2)由于生物结皮活性的季节转换,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容重、饱和含水率、总孔隙度在季节尺度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降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而无论有无结皮覆盖,雨季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都低于旱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