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者提出了一种使用BASIC语言的计算活菌的最可能数(MPN)值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用于计算任意个平行管数和任意稀释倍数下的MPN值,并能作95%置信水平的区间估计和进行拟合度检验。  相似文献   
12.
一株油藏嗜热厌氧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霞  承磊  汪卫东  邓宇  尹小波  张辉 《微生物学报》2008,48(8):995-1000
[目的]了解油藏环境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代谢产物.[方法]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胜利油田罗801区块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一株厌氧杆菌SC-2.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用气相色谱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菌株SC-2为严格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大小为0.38 um×1.7um-3.9um,单生、成对或成串生长,产端生芽孢.温度生长范围40℃-75℃(最适温度70℃);pH范围5.5-9.5(最适pH 6.5);NaCl浓度范围0%~5%(最适NaCl浓度0%).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木糖等多种碳水化合物,发酵葡萄糖的产物是乙醇、乙酸、丙酸、H2、CO2及少量的乳酸.菌株SC-2的(G C)mol%含量为30.8%,与Thermoanaerobacter mathranii subsp.mathranii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85%.菌株利用葡萄糖产乙酸、乙醇的最佳初始pH为8.0;酵母粉能刺激生长并显著提高发酵葡萄糖的产酸、产醇率;培养基中添加4%(V/V)的乙醇能明显抑制菌体生长.[结论]菌株SC-2是从特殊生境(油层采出水)中分离到的一株嗜热、耐盐的厌氧菌,其发酵葡萄糖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利于改善油藏中的微环境.菌株SC-2与T.mathranii subsp.mathranii 11426T的最适pH和最大耐受NaCl浓度有所不同,且二者的(G C)mol%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用MPN计数的方法测定了莺琼盆地东方1-1-1井垂直剖面不同沉积层的地质样品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发酵细菌的数量,并检测了产甲烷细菌,对各种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了菌数量与一些指标的关系,并对产甲烷细菌的代谢类型和产甲烷能力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各样品中均存在,与沉积深度无相关性,而与样品中SO2-4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而发酵细菌的分布也与沉积深度无相关性,而与样品中的有机质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出两种形态产甲烷细菌,即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和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其营养类型为H2/CO2。  相似文献   
14.
厌氧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物种最丰富的微生物,也是分类上报道最少的微生物。它们对氧气敏感、生长条件苛刻,不容易培养分离。本文简要总结了厌氧微生物的研究历史,分析了限制厌氧微生物培养分离的主要因素,讨论了厌氧微生物培养分离的策略和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厌氧微生物的系统分类学现状,并展望了厌氧微生物培养分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高温油藏采出液中嗜热产甲烷古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从高温油藏中发掘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采用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大港油田油井采出水中分离出一株嗜热自养产甲烷杆菌DL-7。生理生化结果显示菌株DL-7只能够利用H2/CO2生长,不利用甲酸、甲醇、三甲胺、乙酸和二级醇类;最适生长温度60℃;最适盐浓度0.8 g/L;最适pH为7.0~7.5;只有在添加酵母粉的培养基中才可以较好生长。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菌株DL-7与标准株M.marburgensis DSM 2133T(X15364)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7%。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肿瘤转移相关蛋白1(MTA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TERT、MTA1表达,分析食管癌组织中hTERT、MT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观察不同hTERT、MTA1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hTERT、MTA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TERT、MTA1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hTERT、MTA1阳性率分别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灶最大直径者、肿瘤部位、病理类型食管癌组织hTERT、MTA1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hTERT表达与MTA1表达呈正相关(r=0.645,P=0.000)。随访36个月后,患者存活33例,存活率41.25%(33/80),食管癌组织hTERT阴性、MTA1阴性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29%(9/14)、23.6个月,60.87%(14/23)、24.9个月均显著优于hTERT阳性、MTA1阳性患者的36.36%(24/66)、19.2个月,33.33%(19/57)、18.5个月(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TERT、MTA1异常高表达,其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且其表达情况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严格的Hungatc厌氧技术,从成都市郊区常温沼气池污泥中分离到嗜热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thermophilia)CB菌株。CB菌株能够利用甲醇、甲胺和醋酸生长并产生甲烷,不能利用H2/CO2、甲酸作为碳源和能源。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0℃,最适生长pH为7.0,最适合生长的Na+、Mg+、NH+4的浓度分别为20mM、50mM和300mg/L。青霉素和低浓度的乳糖酸红霉素(50g/m1)对CB菌株的生长无抑制,这有利于cB菌株的分离和纯化。酵母膏和污泥上清液都对该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在生长过程中,酵母膏、胰化酪蛋白和维生素均可代替污泥上清液,这一点又不同于嗜热甲烷八叠球菌’M1菌株。  相似文献   
18.
选择了几种废水形成的厌氧污泥,进行了稳定性、基质代谢及种间氢转移的研究.颗粒化的污泥对盐、pH、酶作用、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影响有一定的抗性,在丙酸代谢中,丙酸对颗粒污泥抑制浓度可达1000mg/L,而絮状污泥在500mg/L就被明显抑制,并比较了两者的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和氢酶活性,在种间氢转移实验中,乙醇对颗粒污泥的抑制浓度比絮状污泥要高,颗粒污泥在各方面的性能都明显优于絮状污泥,还对颗粒污泥的物理特性及保存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操作技术,从成都市狮子山污泥富集样品中分离到H—13菌株。该菌株革兰氏反应弱阳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H-13菌株为两端略呈钝形的短杆菌,在H2/CO2及甲酸基质上一般成对出现连成双杆菌,偶见链状细胞。菌落圆形,半透明,微凸起,稍带浅黄色。 H一1 3菌株可利用H:/co;和甲酸作为碳源和能源,不能利用CH3COONa,(cH,)3N及cH,0H。酵母膏、胰化酪蛋白能刺激该菌株的生长。最适生长pH为7.3—7.5。在含0 2%酵母膏、0.1%胰化酪蛋白MA培养基中,以H,/co z作为碳源和能源,37℃、50rpm振荡培养,菌数倍增时间为5.7小时。根据电镜形态学分析及生理学性状研究,H-13菌株与史氏甲烷短杆菌(Meshnnobreribacter smithii)标准菌株极为相似,初步定为史氏甲烷短杆菌。  相似文献   
20.
产甲烷细菌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散镜观察了7株产甲烷细菌的形态和细胞细微结构。这7株产甲烷细菌分别是嗜热自养甲烷杆菌CB一12菌株,布氏甲烷杆菌CS菌株、史氏甲烷短杆菌H一13菌株、索氏甲烷丝菌CT菌株、甲烷八叠球菌TH菌株、嗜热甲烷八叠球菌CB-8菌株、甲烷球菌。讨论了7株产甲烷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产甲烷杆菌的细胞质内膜结构与其产能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