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84~1986年,在天津园林苗圃共查到金龟子15种,分别录属鳃金龟科、丽金龟科、犀金龟科、花金龟科和金龟子科。以小黄鳃金龟为优势种,占总虫数的78.4%。分布调查说明,白蜡圃地虫量最大,尤其定植三年以上的白蜡圃地是小黄鳃金龟集中栖息和危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2.
小黄鳃金龟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了小黄鳃金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成虫发生期、活动场所、卵及幼虫在地下不同深度的分布比率。根据雌虫卵巢发育进度,提出了在苗圃防治成虫的施药适期、重点圃地及压低下代幼虫密度的效果。通过解剖灯下雌虫,肯定了灯光诱杀的防虫作用。  相似文献   
11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闽江流域10个野生蕉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出117个条带,10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89.7%;野生蕉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81,其中三明野生蕉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且不同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总遗传变异系数为0.589,基因流为0.34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高于居群内;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与模型聚类结果均聚为3大类,分别为沙溪支流的三明野生蕉类群、闽江上游及附近支流的南平野生蕉类群和闽江下游的福州野生蕉类群。研究认为,闽江流域野生蕉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自然居群间生境异质化所引起的高频率遗传变异,且三明野生蕉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最高,可能是福建野生蕉的起源中心,也是野生蕉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主要群落。此外,水流是闽江流域野生蕉遗传迁移最关键的自然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4.
<正> 本文共发表数据38个,是1978年12月至1979年11月期间测定的。据已测定的标本有淤泥、泥炭、古木、灰土等。木头、木炭标本制备过程与报告(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年2期)相同。泥炭和淤泥标本是采用化学预处理,先有效地除去浮土,内部污物以及不同时期沉积的碳酸盐类,然后制备样品,进行测定。测量条件与前次相同。年代计算距今计年以1950年为起点,半衰期采用5730±40年。  相似文献   
115.
罗进联 《蛇志》2014,(1):135-13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我院65名护士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知信行问卷得分、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降低院内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6.
本试验对70份云南割手密血缘F1代创新种质材料8个工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中8个公因子保留前3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79.35%。第1公因子中载荷值较大的是单产、含糖量、公顷有效茎数、出苗率和分蘖率等性状;第2公因子中起主导作用的性状是茎径和株高两个产量因子;第3公因子只有11月理论蔗糖分起主导作用。以70份创新材料3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为指标,采用系统聚类中的最长距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2.4处,参试材料被聚为十类,其中占参试材料总数的38.6%的第Ⅰ、Ⅳ、Ⅶ、Ⅷ、Ⅹ五类材料,表现高产;占参试材料82.8%的第Ⅰ、Ⅱ、Ⅳ、Ⅴ、Ⅵ、Ⅶ、Ⅸ七类材料,表现高糖,特别是其中占参试材料52.8%的Ⅰ、Ⅳ、Ⅴ、Ⅵ四类材料,11月理论蔗糖分均高于12%;占参试材料总数30%的第I、Ⅳ、Ⅶ三类材料,表现高产、高糖。这个分类结果为有针对性的利用这些创新种质材料培育高产、高糖创新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7.
胚胎干细胞(ESC)建系取材包括桑椹胚的卵裂球、囊胚的内细胞团(ICM)、上胚层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PGCs),甚至从新生鼠睾丸细胞也分离得到ES样细胞.传统观念常常把ESC等同于ICM细胞,也有学者认为ESC更像上胚层细胞,而在已知的基因标记方面,ESC所具有的特征更接近体内早期生殖细胞.不清楚ESC最接近的体内细胞类型与本质,可能是制约许多品系小鼠和大多哺乳类动物建系成功率提高的原因之一.综述了胚胎多能性细胞、早期生殖细胞和ESC的研究进展及相互关系,发现ESC可源于多种细胞类型.目前仍难以确定ESC最接近的体内细胞类型,进一步应通过研究不同体内细胞类型源ESC系间的差异,以弄清ESC本质,为提高ESC建系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我国13个地方灰羽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地方鹅品种具有很多优良性状,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选育制度和培育方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得到完整保存。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地方鹅品种的遗传结构,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作者选用31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其中19个是首次用磁珠富集法从AFLP片段中分离),检测了我国13个地方灰羽鹅(An-sercygnnoides)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A)。结果表明:13个地方灰羽鹅品种中,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3–0.398,平均杂合度为0.4985–0.6727,各品种的杂合度都较高,最高的是狮头鹅(0.6727),最低的是雁鹅(0.4985)。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13个品种被聚为4类:丰城灰鹅、武冈铜鹅、兴国灰鹅、狮头鹅、乌棕鹅、阳江鹅、马冈鹅、钢鹅、雁鹅聚为第1类;伊犁鹅自聚为第2类;长乐鹅、右江鹅聚为第3类;永康灰鹅自聚为第4类。本研究为鹅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9.
MicroRNA-302/367(miR-302/367)发现于2003年,是一类长度在21~22 nt的miRNA簇,与多能性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有重要关系.在体细胞向多能性干细胞重编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miR-302/367簇中各miRNA具有相对保守的种子区及靶基因,主要通过抑制靶基因蛋白质的翻译,从而促进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MET)、抑制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及表观遗传水平等方式促进体细胞向多能性细胞重编程.本文对miR 302/367的发现、结构、miR 302/367在多能性细胞中的作用及在体细胞向多能性干细胞重编程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0.
PLZF与哺乳动物雄性生殖干细胞的发育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PLZF),也被称为ZBTB16(zinc finger and BTB domain containing 16,ZBTB16)或锌指蛋白145(zinc finger protein 145,ZFP145),是我国学者发现与人类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人类PLZF的是由67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转录抑制因子,属于蛋白质超家族. 该超家族以N端的BTB/POZ(bric-à-brac, tramtrack, brad complex(BTB)/poxvirus zinc finger (POZ) domain)结构为特征. PLZF蛋白的BTB/POZ结构与个体发育、胚胎发生、染色体的重构等事件相关.近年发现,PLZF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干细胞(male germline stem cells,mGSCs)发育分化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探讨PLZF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其在mGSCs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就PLZF在维持mGSCs自我更新和在发育分化调控中的作用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