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种子萌发为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的定居、群落演替与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以及幼苗出土对沙埋深度和供水的响应。使用光照、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的生长箱,设置光照、黑暗和持续黑暗3个光处理和5个变温处理(5℃:15℃、10℃:20℃、15℃:25℃、20℃:30℃和25℃:35℃)(夜:昼);设置11个水势处理(0、-0.2、-0.4、-0.6、-0.8、-1、-1.2、-1.4、-1.6、-1.8 MPa和-2 MPa)和5个恒温处理(10、15、20、25℃和30℃),研究长芒草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的响应。设置6个沙埋深度(0.5、1、1.5、2、3、5 cm)和10个供水处理(2.5、5、7.5、10、15、20 mm和30 mm 7个单次供水处理,2.5、5、7.5 mm/3d 3个多次供水处理),研究长芒草幼苗出土对沙埋和供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对长芒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黑暗与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百分率无显著差异。在10:20℃—15:25℃温度范围内,长芒草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15: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最终萌发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水势低于-1 MPa时长芒草种子不能萌发,最终萌发百分率和萌发速率均随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当温度达到30℃时,种子基本不能萌发。单次供水条件下,长芒草的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接近为零;5 mm/3d及7.5 mm/3d供水条件下,最终出苗百分率可达到50%。5 mm/3d及7.5 mm/3d的多次供水与单次供水及2.5 mm/3d的多次供水相比更有利于长芒草出苗。适宜出苗的沙埋深度为0.5—2 cm,沙埋深度超过3 cm时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均率接近于零。长芒草种子出苗情况随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供水量为7.5 mm/3d,沙埋深度为0.5—2 cm时,出苗最好。降低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的破坏,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是促进长芒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2.
凤眼果具有温胃、杀虫等功效,其名称和性状易与苹婆属其他物种混淆,然而其相关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该研究对凤眼果性状、微性状、种子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 利用双向测序获取凤眼果DNA条形码序列ITS2、psbA-trnH、matK、rbcL,计算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建立邻接系统进化树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凤眼果性状特征为外被深红色果皮,种子表面红褐色或暗栗色,质硬,内含浅黄色肥厚胚乳2片。(2)微性状特征为外种皮红褐色,极薄,质脆; 中种皮黑褐色,较厚,质硬; 内种皮浅黄色,质软。(3)显微特征为外种皮石细胞结构和排列方式、中种皮栅状细胞结构、内种皮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草酸钙簇晶。(4)基于ITS2序列可将凤眼果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matK序列可将假苹婆与苹婆属其他植物有效区分。该研究获取的凤眼果性状、微性状及显微特征数据,结合ITS2条形码序列可有效鉴别凤眼果,为其资源开发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3.
本文应用 c-myc 癌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和 mRNA 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 c-myc 癌基因在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并以胎盘作为阳性对照。发现在胎盘合体滋养叶细胞和结肠粘膜表面上皮都有 c-myc 癌基因的表达。结肠肿瘤 c-myc 表达增加,腺癌表达高于腺瘤。腺瘤中以绒毛状腺瘤表达最高。研究表明 c-myc 癌基因表达并不绝对与细胞增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44.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及东南亚各国,印度、苏联、南非等地,是人畜共患的吸虫类寄生虫病之一,流行广,危害大。 人畜感染姜片虫的方式,据国内外有关的文献介绍,都认为姜片虫的尾蚴在水生作物上  相似文献   
145.
[目的]了解中国树花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分离培养中国树花内生真菌,对内生真菌的菌落、菌丝和孢子进行观察并结合r DNA-ITS序列的PCR扩增测序,对获得的ITS序列通过Gen Bank数据库搜索同源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中国树花中分离得到可培养内生真菌51株,分属4纲、5目、7科、12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总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7%、18%,为中国树花内生真菌优势属。[结论]首次对中国树花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分离得到的51株内生真菌进行合并相同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共获得18株内生真菌,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18株聚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919例外科住院胆道手术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有24例出现医院感染计25例次。感染部位以伤口和下呼吸道最常见,并因医院感染使术后住院日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提出应积极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7.
假设分子对接面的紧密堆积类似于蛋白质内部的紧密堆积,因此用于蛋白质内部的侧链构象预测方法,如死端排除法,可应用于分子对接面内的侧链构象预测。应用9个晶体结构对这一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假设基本正确。对2个蛋白酶与抑制剂的应用比较成功。9个配体中的7个有正确的均方根差的趋势。还发现受体结构的柔性较小,说明由于对接面的紧密堆积产生的侧链构象变化很小。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一个新的分子对接流程图,即在刚体对接后加入对接面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预测。对一个蛋白酶与抑制剂的复合结构的应用表明对接中的正确解的信号与噪音比相对错误解增加了。  相似文献   
148.
形态测量对肝细胞肝癌分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行设计组装的MIPS-I型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对60例不同级的肝细胞肝癌细胞核形态学以及DNA含量的9个参数进行了测定。经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发现9个参数都有判别能力。对判别方程贡献最大的四个参数依次为核面积、核平均光密度>5C细胞百分数和核周长。回代符合率为95%。  相似文献   
149.
河北塞罕坝褐柳莺鸣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7月至8月,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每天上午5:00至10:00时,利用TASCAM DR-680型录音机外接Sennheiser ME67话筒,录制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处于繁殖期的褐柳莺(Phylloscopus fuscatus)鸣声。录音的采样精度为16 bit,采样频率设置为44.1 k Hz。共获得41只个体清晰可供分析的录音,平均每只个体录到(47±16)句录音。利用Raven pro分析软件测量鸣唱参数,如每个句子和音节的最低频率、最高频率、起始频率及终止频率、持续时间和音节(音素)个数。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河北地区褐柳莺鸣唱语句包含两种类型,句型较单一不变的S-song和句型多变的V-song。褐柳莺鸣唱句子的最高频率为(7.04±0.89)k Hz,最低频率为(1.75±0.30)k Hz,起始频率为(4.53±2.00)k Hz,终止频率(3.22±1.43)k Hz,句子的持续时间(1.24±0.32)s,由(6.50±1.91)个音节组成。基于语图上音节形态的差异,共发现49种不同的音节类型,每只个体鸣唱中使用2到30种音节类型。  相似文献   
150.
本研究以从中国新疆塔尔巴哈台山上的有毒植物——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中分选获得一株产红色素的植物内生菌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琼脂扩散法将Serratia marcescens XJUPA-6的发酵获得的色素粗提物分别和11种常见作物病原真菌进行拮抗实验,结果表明,色素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黄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菌作用为最稳定;然后,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分析及GC分析确认XJU-PA-6所产生的红色素为2-甲基-3-戊基灵菌红素(2M3PPG);最后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气质联用技术,通过分析发现,2M3PPG可通过抑制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中14-α-去甲基化酶活性,来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重要成分——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造成真菌细胞膜中甾醇含量的降低,进而造成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消失,最终导致真菌死亡。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M3PPG在生物农药方面具有较好地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