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大亚湾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7月在大亚湾潮间带4种不同生境(岩石岸、砾石滩、泥沙滩、沙滩)10个样方采集软体动物38种,隶属于23个科。采用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生境软体动物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软体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砾石滩、岩石岸(D=4.328~9.378)>泥沙滩 (D=4.328~6.493)>沙滩(D=2.886)。多样性指数也显示砾石滩、岩石岸(H′=0.429~0.842)>泥沙滩(H′=0.315~0.450)>沙滩 (H′=0.182)。对上述样方聚类结果表明,软体动物种类分布及数量受底质、浪击和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完整分离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获得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样本以进行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方法 作者比较了剪碎法、刮取法和挤压法取得子宫内膜的效果。结果 挤压法得到的小鼠子宫内膜呈圆形条状;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具有内膜上皮并包含腺体、血管的基质;意外发现子宫系膜侧的子宫内膜缺损。结论 挤压法是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3.
药浴法控制豚鼠螨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刚  王胜  赖国旗 《四川动物》2001,20(4):220-221
选择患螨病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1.5%、2.0%、2.5%的敌百虫和0.15%、0.20%、0.25%的杀螨灵药浴。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敌百虫和杀螨灵在同期内能不同程度地杀灭豚鼠体表寄生的螨虫;同种药物,高浓度和中浓度杀螨效果相当,低浓度杀螨效果较差。用药浴的方法控制豚鼠螨病,在这三种浓度的敌百虫和杀螨灵中,选择2.0%的敌百虫或0.20%的杀螨灵为宜。  相似文献   
94.
单性木兰花部综合特征及其传粉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单性木兰花部综合特征和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性木兰花冠顶端呈半合拢状,花被片之间存在间隙,只有那些能够穿过这些间隙的昆虫才能到达花内为其采粉和授粉,对访花者的要求较为苛刻。于降雨前去掉雄花和雌花花被片,使雄花雄蕊群和雌花柱头充分暴露,另外选择雄花和雌花作对照,降雨后将花取回并测定雄花花粉生活力和雌花柱头上的花粉粒。结果表明,在雨天,单性木兰花冠顶端呈半合拢状的开放方式对雄花和雌花均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花部结构的特化是对花期持续降雨的一种生态适应。从访花昆虫种类上看,单性木兰雄花的昆虫种类是雌花的两倍,显然雄花比雌花更能吸引昆虫。  相似文献   
95.
探讨凤梨释迦Annona×atemoya套袋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果袋袋内温度、光参数变化,以及果袋类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光环境差异大,果袋类型对果实外观及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内黑外黄单层袋不透光,夜间袋温较高,果实固形物含量高于白色袋及半边透明白色袋,但果色较差,呈黄白色。白色袋具有一定透光性,白天袋内温度高于内黑外黄单层袋,果实呈浅绿色,果色较好。半边透明白色袋,袋内光强最大,其果实颜色、固形物含量与白色袋未见明显差异。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大小,单果重,以及果柄的长度和粗度均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接受PTED治疗的194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评价其Mac Nab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12月,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3月、12月的VAS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12月,患者Macnab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90.7%、92.3%。结论:采用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97.
珍稀濒危植物单性木兰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定位观测了单性木兰的花期物候、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访花行为和同花期植物种类,并对其花粉散播距离和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制约单性木兰传粉过程的某些因素,为单性木兰的保护生物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性木兰雄株和雌株在花期物候上存在差异,雌株在结实上存在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单性木兰以虫媒传粉为主,雄株访花昆虫30种,雌株访花昆虫仅14种,雌株和雄株共有的访花昆虫仅6种。单性木兰同花期植物共17种,其访花昆虫种类大部分与单性木兰的访花昆虫种类相同。蜂类和蝶类均非单性木兰的传粉者,其结实率低的原因不仅与访花昆虫种类少和访花频率少有关,更与其缺乏有效的传粉昆虫有关。  相似文献   
98.
本文简要介绍美女樱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及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99.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是中国特有的孑遗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由于早期过度放牧、滥垦乱伐等人为因素,使这一物种一度濒临灭绝。预测气候变化对分布范围的影响可为四合木的野生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利用27个地理分布点和从Worldclim网站下载的18个环境因子数据,基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四合木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限制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通过调用R平台ENMeaval程序包进行模型优化,最终确定FC=LQHPT,RM=4,优化参数后的模型精度优于默认参数下的模型精度。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测试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AUC值均在0.98以上;现代四合木潜在地理分布的总的适生区面积约为124.45×104 km2,高适生区面积约为3.35×104 km2,高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以北,黄河上游达拉特旗以南,乌海市、巴彦淖尔市以东,鄂尔多斯市以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石嘴山市及贺兰山北麓也有少量分布。最干月降水量(36.95%)、年降水量(14.83%)、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11.21%)、海拔(9.38%)、最干季度平均气温(6.28%)、年均温(5.49%)、人类活动因子(3.10%)、表层土砾石含量(3.01%)、等温性(2.44%)、表层土壤碳酸盐或石灰含量(2.32%)、表层土壤酸碱度(2.02%)和最冷月最低气温(1.32%)是影响四合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发现,随着气候暖化,四合木新增适生面积将会逐步缩减,现代潜在高适生区可能依然是其未来的避难所,其分布重心可能将会向东迁移。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四合木适宜栖息地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单性木兰种皮的挥发组分,用GC-MS分别定性定量分析了提取的油层精油和溶解在水中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挥发组分的提取率为4.2%,其中,油层精油得率为3.5%,主要成分中萜烯类化合物多,含量高,其中罗勒烯37.3%、D-苧烯9.03%、对-伞花烯8.10%、β-月桂烯7.79%、β-反-罗勒烯4.08%、对-孟-1-烯4.00%、α-侧柏烯3.11%;水层乙醚萃取率0.7%,其中α-松油醇6.13%、对-伞花烃5.57%、D-苧烯5.33%、6-甲基-3,5-庚二烯-2-酮4.44%、4-甲基-4-戊烯-2-酮4.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