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1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夏蜡梅的交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具有局限的地理分布、片断化的生境、较小的种群规模和特殊的遗传结构,研究其交配系统,将为评估造成其目前这种遗传结构的内因、明确夏蜡梅遗传衰退机制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室检测和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夏蜡梅从开花到散粉雄蕊和退化雄蕊呈直立到平展再到合拢状的动态变化,当花药处于最平展状态时,柱头成熟具有粘性,可授性最强;说明夏蜡梅雌蕊先熟,雌雄配子存在一定的时空隔离,仅发育后期可遇。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和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的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夏蜡梅的交配系统为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部分自交亲和,完成授粉需要传粉者。综合种群结构、遗传结构和交配系统,夏蜡梅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降低而种群间遗传分化加剧最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是生境的破坏、种群规模变小而导致的近交或自交比例增加。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远交和混合授粉即用含有天台种群的花粉进行授粉具有显著的远交优势,远交结实率高达79.6%,平均每果实结实9.1粒种子,平均每胚珠结实0.75粒。因此,人为地促进2种群间的基因流将有利于夏蜡梅自然种群的恢复和遗传多样性的增加,对夏蜡梅保护策略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用 GC-MS-DS 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双柱保留指数和气相色谱双柱标准品叠加实验,鉴定了我国首次引种成功的巴柑檬果皮精油的化学成分,测定了用不同方法提取的巴柑檬果皮精油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引种的巴柑檬果皮精油的化学成分与国外文献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43.
光皮桦花粉离体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若干温度的培养环境以及各种浓度蔗糖、蔗糖+硼酸、蔗糖+硝酸钙、蔗糖+硼酸+硝酸钙培养基,研究温度以及蔗糖、硼、钙对光皮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探明光皮桦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和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合适浓度的蔗糖、硼酸和硝酸钙均能显著促进光皮桦花粉萌发,而高浓度的蔗糖、硼和钙均抑制其花粉萌发;光皮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0%蔗糖+200mg.L-1硼酸+200mg.L-1硝酸钙,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4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6h后花粉管长度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反复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能否诱导大鼠产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学改变。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PA组)和对照组(NS组)。PA组通过气管穿刺,多次注入一定剂量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建立大鼠慢性肺部感染模型,测定大鼠动脉血气,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量气管壁厚度和血管壁厚度。结果自感染第4周开始,PA组大鼠体重较NS组显著减轻(P<0.05);自第12周开始,PA组大鼠血气PaO2显著低于NS组(0.01相似文献   
45.
益生菌拮抗阪崎肠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8种常见益生菌对阪崎肠杆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耗尽上清对阪崎肠杆菌的抑菌圈,获得对阪崎肠杆菌具有较强抑菌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采用混合培养法对2株益生菌与阪崎肠杆菌的拮抗竞争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8种益生菌耗尽上清均能抑制阪崎肠杆菌,其抑菌能力具有热稳定性且依赖于酸性pH环境。阪崎肠杆菌(107CFU/mL)与鼠李糖乳杆菌(108CFU/mL或109CFU/mL)共孵育至24 h,其活菌量开始逐渐下降,至120 h孵育结束下降到105CFU/mL;菌量比为1:10的阪崎肠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共孵育至24 h,其活菌量开始逐渐下降,菌量比为1:100时则提前至8 h,至120 h孵育结束活菌量均下降到102CFU/mL。结论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有效地竞争拮抗阪崎肠杆菌。  相似文献   
46.
泉水藓姿     
苔藓植物(Bryophytes)是一类体形较小的多细胞绿色植物,无维管组织,也无真正的根、茎、叶,不开花结果,而是通过孢子来繁殖.生活史中,配子体(苔藓的绿色植物体)占有绝对优势,孢子体依附于配子体. 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全世界有两万多种,分布于除海洋之外的各种生态系统.它们被分成苔类植物(Liverworts)、角苔类...  相似文献   
47.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的闽楠潜在适宜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楠是我国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不仅是珍贵用材树种,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Enmeval优化包调用MaxEnt模型建立最优模型。基于186条分布记录和9个环境变量模拟闽楠现代2050和2090年代的6个气候情景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贡献率、多元相似度面和最不相似变量,探讨影响闽楠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并分析空间变换格局。结果表明:(1)最优模型的参数为:FC=PT,RM=0.5,Maxn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AUC=0.9846±0.0037,现代闽楠潜在适生区的面积为54.32×104km2,闽楠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2)在未来6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闽楠潜在适生分布区均有向北扩张的趋势,除2050s-SSP585外,其余情景适生区面积均增加较小,特别是情景2090s-SSP126下,高度适生区将减少40.32%;(3)最干月降水量(bio14)、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最冷月最低温(bio6)、最暖季降水量(bio18)和最暖月最高气温(bio5)是制约闽楠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4)闽楠各个时期的地理分布范围差别较大,说明闽楠对气候变化抗逆性较差,滥砍滥伐、生境破坏和自身繁育问题可能是致濒的重要原因,福建、江西、湖南和广西东北部是闽楠的稳定适生区和未来气候避难区,台湾中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和浙南为理想的闽楠人工林引种区,随着气候变暖的日益加剧,粤桂黔三省(区)丧失区面积比较大,并建议对粤桂黔群体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和总结使用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治疗足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4年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踇外翻畸形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观察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周、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踇外翻角测量(HVA)、跖骨间角测量(IMA)及足踝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至少随访至术后6月,优良率为96.2%,患者术后3周、6月VAS评分、HVA与IMA的角度、AOF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畸形复发,6例出现足部轻度疼痛,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余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改良Mc Bride矫形术能够有效纠正踇外翻畸形,并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9.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 TT 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50.
引进了IL-4T和IFNγR%两个品系的转基因小鼠,在普通环境下饲养得到子代。采用PCR及Southern杂交方法对其进行了遗传监测,以检验转基因小鼠遗传特性,防止传代过程中基因的丢失。PCR方法可快速检测出小鼠的基因类型,但还有假阴性的结果出现。通过 Southern杂交可对结果进行辅助检测,得到更确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