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环境因子对大亚湾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李纯厚  贾晓平  陈丕茂  方良 《生态学报》2009,29(8):4053-4060
通过对深圳大亚湾人工鱼礁区7个月(2008-04~2008-10)挂板实验,同时监测相应的环境因子指标.以附着生物丰度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并根据附着生物丰度数据和7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CCA).共鉴定出附着生物54种,物种鉴定结果表明实验试板上的常见种有华美盘管虫 (Hydroides elegans)、三角藤壶( Balanus trigonus)、细肋肌蛤(Musculus mirandus)等.DCA种类排序图可明显地看出每种附着生物都有自己的分布中心和分布区域;CCA分析结果表明深度、透明度、溶解氧是影响附着生物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次是盐度和温度.CCA排序图较好地反映了人工鱼礁上附着生物分布与各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2.
跗跖骨是鸟类后肢骨骼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形态特征对恢复鸟类的行为和习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鸟类的跗跖骨为研究对象,共观察了200余例有代表性的现生鸟类标本,并对其中15个目中的154例标本进行了多组数据的测量。还将跗跖骨各形态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引入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现生鸟类跗跖骨5组(12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包括第Ⅱ,Ⅲ,Ⅳ三个跖骨的宽度变量;第2主成分包括第Ⅱ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上下及前后位置两变量,以及第Ⅳ跖骨滑车相对于第Ⅲ跖骨滑车的前后位置变量。对这6个变量的分析表明,它们对于区别鸟类的栖息习性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通过对在中国(辽西为主)已发现的25例中生代鸟类跗跖骨远端4个变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同样具有区别树栖和地栖鸟类的显著意义,而且分析的结果与参考鸟类其他特征(如爪的形态、脚趾的比例等)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3.
香溪河官庄坪库湾叶绿素a 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2月—4月对三峡库区香溪河进行了定点初级生产力及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了官庄坪库湾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在各水层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周期性,均存在5个峰值,平均每个周期为7—10d左右,但两者不同步。官庄坪测站的真光层深度为10m左右,介于湖泊与海洋之间,光补偿点为4—5m。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出现在水下0.5m处,并沿物理深度逐渐降低;叶绿素a含量最大值则出现在水下2m处。水温的垂直变化在后期差异明显,各水层日平均水温增量(ΔT/d)与平均毛初级生产、净初级生产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西双版纳橡胶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贾开心  郑征  张一平 《生态学杂志》2006,25(9):1028-1032
对西双版纳低(550~600 m)、中(750~800 m)、高(950~1050 m)3个海拔梯度上橡胶林地上及各器官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拔从低到高,地上生物量和干生物量都呈降低趋势,干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70%以上;海拔间的地上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枝和叶生物量为中海拔最高,低海拔次之,高海拔最低,二者分别占地上生物量20%和5%左右,仅高海拔和低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气温的海拔间差异可能是引起生物量海拔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3个海拔上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干>枝>叶。橡胶林低海拔模型用于中海拔和高海拔、混合模型用于各海拔的生物量计算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误差。  相似文献   
95.
根据对北部湾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北部湾秋、冬季浮游介形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测区内浮游介形类种类为11种,分属于低盐暖水类群、广温广盐类群和高温高盐类群3个生态类群;海区内的平均丰度较低,其中针刺真浮萤数量最多,为海区的绝对优势种,左右着整个北部湾浮游介形类的数量.聚类分析和MDS分析表明,北部湾浮游介形类为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群落,秋、冬季可看成是一个群落的2个亚群;对各聚类组的丰度与水温、盐度相关分析表明,水温、盐度对浮游介形类群落结构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较小,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冬季,底层温盐对群落Ⅱ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产ESBLs细菌对目前常用的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产生多耐药性和高耐药性,由此使得产ESBLs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抗感染诊疗工作的重点。目前细菌的ESBLs提取主要包括超声波破碎法、溶菌酶法和反复冻融法等。本文对现有文献中此三种方法的提取原理、提取步骤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采用反复冻融法联合超声法和溶菌酶法联合超声法等联合提取法提高酶提取效率的展望予以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产酶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目的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发病机制不明,患病率逐渐增多,缺乏客观诊断指标,常规治疗主要依靠教育和行为训练,但效果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胃肠镜粪微生态制品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儿童孤独症1例,探索其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参照本课题组报道的方法,收集通过严格筛选的供体粪便,体外制备粪微生态制品。孤独症患儿,男性,8岁,确诊孤独症5年余,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静脉麻醉下,分别经胃镜、肠镜行粪微生态制品大肠和小肠注入。以临床评价、患儿的生活行为观察(来自患儿主要照顾者),孤独症行为评定检查表(autism behaviorchecklist,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和对比。结果治疗前患儿ABC量表评分为112分,CARS量表积分为38分;治疗后8周,ABC量表评分降低至76分,CARS量表积分降低至32分,积分改善非常显著。语言、沟通、感觉、运动、自我照顾的各项能力整体提高,同时患儿在睡眠障碍、胃肠道症状、情绪方面有明显改善,尤其是胃肠道症状(呃逆)显著缓解。结论粪微生态制品移植对该例孤独症患儿的治疗,疗效明显,未见明显副反应,提示粪微生态制品移植对孤独症患儿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疗法,但其长期疗效、不良反应有待多样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
骨肉瘤是一类主要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主要特征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不成熟的骨或骨组织。患者具有严重的疼痛症状和软组织肿胀,严重的可导致病理性骨折。由于骨肉瘤侵袭性较高和转移较快,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差,且患者具有较高的癌症致死率。尽管目前在骨肉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关于骨肉瘤的生理、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长链非编码RNA作为非编码RNA的一种,在各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其对骨肉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侵袭以及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耐药性和预后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明确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骨肉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
100.
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等生命基本属性,是阐述生命奥秘的基本语言,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能否作为公选课?如果其作为公选课,又应包含哪些生物化学知识,如何讲授这些专业知识?本文从课程内容,教材选取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向非健康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公选课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联系身边的生物化学现象讲解其中的基本生物化学原理,关注疾病发生和临床治疗中涉及的生物化学,整合本校生命和健康相关学科和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中涉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为学生理解其它生命科学选修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公选课和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