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71.
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主要由砂质和泥质灰岩、叠层石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组成,含有著名的“淮南生物群”的重要分子。研究采用浸解法在该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疑源类化石,它们以球形亚类为主,在组合面貌上继承了其下伏刘老碑组的疑源类组合特征。但化石个体较大,多细胞植物碎片含量明显增加,化石在不同层位的分布不均匀是九里桥组疑源类组合的显著特征。另外在该组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疑源类化石如:Bailikania diligena,?Lomentunella vagtinata Hermann。文中还对九里桥组的凝源类组合与宏体化石、叠层石礁体的发育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72.
N-糖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胚胎发育、癌症发生发展及免疫防御等诸多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基于质谱的N-糖链的检测及其定量研究在动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相比之下,植物N-糖基化及N-糖链检测的相关研究要远远滞后,这也是制约植物糖生物学研究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之一。对蛋白质N-糖链的释放、定量策略、可视化检测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指导后续植物N-糖链及N-糖组的定性定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3.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SY2在以胶状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诱导培养基中产生了胞外几丁质酶。该酶在50℃保温1 h, 酶活稳定; 65℃时半衰期为25 min; 酶液在室温下保存到12周, 残余酶活性为45%左右。该酶有较宽的pH范围, 3.0~9.0之间保持稳定, pH值为2.5时, 仍具有70%的剩余酶活性。Ca2+ 对几丁质酶的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 高浓度变性剂对酶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热稳定性高且耐酸碱的新型几丁质酶, 能在酸性和高温环境中发挥作用, 这些特性赋予了T. lanuginosus几丁质酶在几丁质的生物转化及其它生物技术中极大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74.
Akt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时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Akt基因转染鼠骨髓MSCs探讨Akt基因是否减轻MSCs缺氧时的凋亡和提高缺氧时的增殖能力,即耐缺氧能力。方法将转染和未转染Akt基因的MSCs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中37℃孵育不同时间(常氧、缺氧0.5h、1h、2h、4h和8h)后,Annexin V/PI双染法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apoptoticrate,AR)和死亡率(deadrate,DR)、MTT法分析细胞增殖状态、Rt-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Akt和p-Akt表达以及放射同位素法检测MSCs对氚标-葡萄糖(^3H-G)的摄取等。结果1.Akt基因显著降低MSCs缺氧时AR和DR(P〈0.01),而各缺氧时间点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Akt基因显著增高MSCs常氧和缺氧(与未转染Akt基因MSCs同等条件下比较)时增殖能力(P〈0.01),缺氧时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常氧时(P〈0.01);3.Akt基因显著增高常氧时MSCsAkt m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而不增高p-Akt蛋白(P〉0.05)表达;Akt基因显著提高缺氧时p-Akt蛋白(P〈0.01)表达,而不提高常氧时p-Akt蛋白(P〉0.05)表达;4.Akt基因显著增高MSCs常氧和缺氧(与未转染Akt基因MSCs同等条件下比较)时^3H-G的摄取(P〈0.01),缺氧时^3H-G的摄取显著性低于常氧培养时(P〈0.01);^3H-G的摄取与细胞增殖显著正相关(r=0.79,P=0.015)而与细胞凋亡显著负相关(r=-1.47,P=0.023)。结论Akt基因转染可显著提高MSCs耐缺氧能力,此可能与缺氧时改善MSCs葡萄糖摄取等有关。  相似文献   
475.
8-氯-腺苷可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生长.8-氯-腺苷可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异常、G2/M 期阻滞和晚期凋亡.为探索增强8-氯-腺苷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以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联合使用Chk1抑制剂Gö6976与8-氯-腺苷,观察Gö6976处理后肿瘤细胞对8-氯-腺苷的增敏效果,探索其作用机制.流式细胞分析发现,Gö6976 可消除8-氯-腺苷引起的K562细胞G2/M期阻滞,使转换为S期阻滞.蛋白质印迹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Gö6976可灭活Chk1,激活Chk2,使Chk1-Cdc25C-CDK1级联反应转换为Chk2-Cdc25A-CDK2级联反应,从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发生改变.蛋白质印迹实验证明,Gö6976 可明显增强8-氯-腺苷作用引起的凋亡相关分子procasepase-3和PARP的激活;流式细胞分析显示,Gö6976促进8-氯-腺苷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提示,Gö6976增强了靶细胞对8-氯-腺苷的敏感性,通过转换8-氯-腺苷引起的G2/M期阻滞为S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76.
用阳离子铵型树脂分离苯丙氨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铵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L 苯丙氨酸 ,确定了溶液在pH 1.0的条件下上铵型柱 ,用 0 .15mol L氨水解析 ,解析液对上柱液的苯丙氨酸收率为 95 %。  相似文献   
477.
冠层气孔导度(gs)是衡量冠层-大气界面水汽通量的重要生物学常数,研究其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能为开展森林冠层水汽交换过程的机理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年利用SF-L热扩散式探针测定了侧柏的树干液流密度(Js),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PAR)、饱和水汽压差(VPD)、气温(T)等环境因子,计算侧柏的冠层气孔导度特征并分析其对各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侧柏液流密度的日变化总体呈双峰曲线,生长季高于非生长季,且胸径越大液流密度越大;冠层气孔导度日变化与单位叶面积冠层蒸腾(EL)趋势相近,均呈双峰曲线,生长季的冠层气孔导度和蒸腾较非生长季略高.侧柏冠层气孔导度与空气温度呈抛物线关系,在10 ℃左右冠层气孔导度达到峰谷;光合有效辐射以400 μmol·m-2·s-1为界,小于该阈值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大于该阈值则冠层气孔导度受其影响较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负对数函数关系,随饱和水汽压差增大而逐渐降低.较高的空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较低的饱和水汽压差有利于侧柏形成较大的冠层气孔导度,进而促进冠层蒸腾.  相似文献   
478.
随着对地衣芽胞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其杀虫、抗菌、生物降解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发现,地衣芽胞杆菌被认为是芽胞杆菌属中最具有生物防治应用价值的菌种之一。本文论述了地衣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植物病害的四种主要作用机制,包括竞争、分泌抗菌物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介绍了地衣芽胞杆菌在水稻、棉花、番茄、芒果、辣椒等多种大田作物和经济果蔬上的应用现状和生物防治效果;并讨论了其在生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地衣芽胞杆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79.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即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随着对EPCs功能和影响其分化、生存、归巢和组织分布因素的了解,EPCs作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法将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PCs的的来源,EPCs的分离、培养、鉴定,EPCs的表面标志,EPCs的动员、分化和归巢等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80.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为真核细胞中重要RNA监控机制,识别并降解开放阅读框中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mRNA,以避免因截短的蛋白产物积累对细胞造成毒害. NMD还调控正常生理基因的表达,暗示其在真核细胞中扮演重要角色. NMD途径的关键是PTC的识别.本文通过3种模型来分别阐述发现于哺乳动物、酵母等不同有机体的识别机制.通常由NMD因子UPF1(up-frameshift)等被招募至含PTC的mRNA上,借助这些因子组装形成“功能复合体”并激活降解.但目前对于PTC识别后的过程仍认识有限,本文通过综述NMD途径的分子机制以更好地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