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从业人员对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含铝食品添加剂知晓、使用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1—10月通过面对面自填表格或调查员询问相结合方式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择餐饮单位或执法机构从业人员,搜集标准使用中从业人员遇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结果:共回收256家单位的514名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65%的调查对象知晓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调整,56%的调查对象知道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含铝食品添加剂调整使用范围于2014年7月1日起执行。年龄、餐饮单位业态类型对标准知晓率有影响,各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程度、从业年限对标准知晓率无影响。结论 调查对象对硫酸铝钾、硫酸铝铵含铝食品添加剂标准调整知晓率偏低;哪些小麦粉制品中可以使用硫酸铝钾、硫酸铝铵含铝食品添加剂不清楚。建议可以以调查、开会培训、发放宣传册、广播、电视等多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强化标准的概念。应结合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改善含铝食品添加剂的现有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感染耐亚胺培南(IPM)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榆林市中医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并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2013~2015年我院共分离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185株,其中IPM耐药99株(53.51%),IPM敏感86株(46.49%)。绝大部分菌株分离自痰液标本(138株,74.59%),其次是血液标本(14株,7.57%)与尿液标本(12株,6.49%);来自ICU送检标本菌株数量最多(84株,45.41%),其次是呼吸内科标本(53株,28.65%)与神经内科标本(30株,16.22%)。不同标本类型及科室中IPM耐药及IPM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IPM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其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CSL)敏感性最高(50.51%);IPM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尚可,其中以IPM敏感性最高(93.02%)。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广泛,多重耐药性严重甚至出现泛耐药,应当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以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53.
在多年《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 进行了以培养综合素质为核心、创新能力为主线, 立足多元化教学主体, 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即时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创新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对《农业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归纳为 :(1)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和生产实践; (2)基于教学主体多元化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灵活选择;(3)开设《农业生态学》综合大实验和田间综合训练,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 (4)生态学理论知识与农业生态实践的合理平衡; (5)设置多种交流平台 , 方便学生随时与教师互动。教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 该教学改革法是适用于生态学和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较为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富集纯化是利用SSCs进行基因修饰新方法等研究的前提基础。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使用干细胞抗体CD90.2进行小鼠SSCs的纯化富集,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和定量PCR验证了磁珠分选效率。流式细胞分析结果:免疫磁珠分选后SSCs纯度为50.11%。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磁珠分选后支持细胞特异表达基因 GATA4 显著下调(6倍)、SSCs表达基因 GFRα-1 上调(6.5倍)、生殖干细胞特异表达基因 OCT4 极显著上调(5.9倍),3个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说明,免疫磁珠分选效率为6倍。流式细胞分析法所产生的偏差可能是受到了未解离磁珠及SSCs本身转基因荧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应用直接提取法从武汉地区乙型肝炎病人患者阳性血清中提取HBV基因组,以此作为模板,用引物PCR方法获得全长preS基因,该片段的DNA大小1203bp-克隆到pUCm-T载体中,应用M13通用引物进行序列测定,与中国HBV标准株序列比较,证实基因型为Adr亚型。有24个核苷酸不同,preS基因包含3个起始密码ATG分别为preS1,preS2,和S的翻译起点。然后将preS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将Sal Ⅰ线性化的pPIC9K—preS质粒用电击法导入巴斯德一毕赤酵母GS115His中。通过MD—G418平板筛选和5‘‘‘‘‘‘‘‘AOXI和3’AOXI引物PCR鉴定获得稳定重组HBV全长严preS基因的His^ Mut^ 酵母工程菌株。此酵母菌株在合适的培养条件和甲醇诱导下高效表达产生全长preS蛋白并可分泌到培养液中,SDS—PAGE显示培养液中含有分子量约为48kDa的带;微孔ELISIA法证实表达并分泌到培养液中的preS蛋白能够与HBV抗体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56.
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机磷杀虫剂在害虫的防治中多年来一直被作为一种有效的化学农药来使用。随着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大部分害虫对这些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导致杀虫剂剂量不断加大、防治效果降低,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对昆虫有机磷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发现,害虫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作用靶标物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杀虫剂敏感性下降、AchE或普通酯酶活性上升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害虫的抗性监测及抗性治理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1%蛇床子素粉剂对三种储粮害虫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蛇床子素粉剂在5种处理浓度下对3种储粮害虫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 Motschulsky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0.5mg/kg(蛇床子素:粮食)浓度处理粮食,7d后,粮食中谷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78%、100%、86.70%,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虫磷和谷虫净。将药剂处理4个月后的粮食进行接虫试验,15d后谷蠹和玉米象的防治效果仍可达100%,达到储粮害虫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58.
水分胁迫对银水牛果生长及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以盆栽3年生银水牛果幼苗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W1)和轻度(W2)、中度(W3)、重度(W4)土壤水分胁迫共4个处理进行人工模拟实验,以探讨银水牛果的抗旱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W2~W4银水牛果植株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58.85%、72.06%、87.31%,地径生长量较W1分别显著降低38.46%、61.92%、84.62%;(2)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Pn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转为"双峰型",且Pn、Gs、Tr逐渐降低,Ls值升高;(3)W3处理下Ci值最小,Ls值最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4)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Gs与Pn的相关性迅速下降,W2~W4的相关系数较W1分别下降5.06%、8.47%、24.38%;W4处理下Ci与Pn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银水牛果在土壤含水量为7.2%~14.35%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证明银水牛果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血府逐瘀汤与赛庚啶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瘫汤治疗瘢痕瘙痒,对照组口服赛庚碇,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优于赛庚啶.  相似文献   
60.
藜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5月中旬选取典型晴天用L 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藜从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倒数第3~5片功能叶进行有关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藜的光合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8:30左右,P n达到9.34μm o l CO2.m-2.s-1;第2个峰值出现在16:00左右,P n为4.26μm o l CO2.m-2.-s 1.造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孔调节.在400μm o l.m o-l 1CO2浓度下藜的光饱和点(LSP)为1 350μm o l CO2.m-2.-s 1左右,光补偿点(LCP)为22.5μm o l CO2.m-2.-s 1左右;表观量子效率(AQY)为0.035μm o l CO2.m o-l 1photons.二氧化碳饱和点(CSP)在976μm o l CO2.m o-l 1左右,二氧化碳补偿点(CCP)在40μm o l CO2.m o-l 1左右,羧化效率(CE)为0.113 2μm o l CO2.m-2.-s 1.说明藜是一种具有较强耐荫能力的C3型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