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螺旋藻富集和转化硒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是开发有机硒的合理途径。硒有机化生物载体有酵母、大蒜、螺旋藻、蜜蜂等。螺旋藻富集和转化硒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就藻种的选择、培养条件的优化、硒添加浓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2.
两种螺旋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硒胁迫和生物有机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极大螺旋藻(S.maxima)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硒胁迫处理,分别从接种后第1d至第5d开始添加硒,并不断增加硒含量,至第7d使硒的累计添加量为1000mg·L-1,形成5种不同硒胁迫(硒胁迫Ⅰ~Ⅴ),观察各种硒胁迫下螺旋藻的生物量及对无机硒的生物有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胁迫Ⅰ~Ⅳ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硒胁迫Ⅴ对螺旋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藻体含硒总量和螺旋藻对无机硒的有机化率按硒胁迫Ⅰ~Ⅴ依次增加。首次提出硒胁迫强度概念,并用此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3.
建立近自然度评价体系对于修复森林生态功能、保障森林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近自然度尚未有统一的评价体系。祁连山地区的森林系统承担着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其现存的人工林客观地开展基于水源涵养能力的近自然评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以祁连山东部金禅沟、塔尔沟小流域40个不同林分起源的云杉纯林、白桦纯林、云杉白桦混交林为对比研究样地,对涉及近自然度和水源涵养能力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中高敏感度指标,通过欧氏距离法结合熵权法定量评价人工林近自然度,通过模糊物元法定量评价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然后采用6种方法对近自然度和水源涵养得分分布进行拟合(R2>0.4),并利用K-means法建立了4个近自然度评价等级。研究表明祁连山东部地区大部分人工林近自然度评级处于半天然林阶段,通过改造纯林为针阔混交林可以同时提高其近自然度与水源涵养能力。研究旨在构建基于水源涵养能力的近自然度评价体系,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4.
贺大为  金贵  王新生  郭柏枢 《生态学报》2023,43(14):5776-5787
长江经济带是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优化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核心点-发展轴-战略区”的框架,通过国土空间利用强度表征指标及夜间灯光数据识别发展核心点,借助有序加权平均算法模拟多种决策愿景下的空间发展阻力面,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空间发展轴线及其内部的开发保护战略区,定量构建不同决策偏好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突破了传统研究中单一目标和定性分析的局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发展核心点共63个,约占区域总面积的5%,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城镇扩张、协同发展和生态约束三类情景下发展轴线均为61条,所覆盖的县级单元分别占总数的36.6%、36.5和36.7%,呈现出“一横三纵”的格局特征;城镇扩张、协同发展和生态约束三类情景下开发战略区分别占轴线面积的4.5%、4.9%、4.8%,多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沿线。保护战略区分别占轴线面积的17.1%、13.9%、15.3%,主要分布于长江南岸区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础架构,能够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5.
水螅标本或装片的制作,通常要用0.1%氯丁醇(chloretone)麻醉,使其自然放松,再行固定。而克罗雷吞药物,广大农村中学很难买到。根据克罗雷吞制造过程,它是在氢氧化钾作用下,不加温冷态混合三氯甲烷及丙酮制成。克罗雷吞分子式为(CH_3)_2c·OH·CCl_3。三氯甲烷分子量为119,丙酮分子量为58。我们用7.6ml(12克)三氯甲烷与8ml(6克)丙酮混和,再加60毫克氢氧化钾混和制备。应用时在10ml清水中加入三滴上述混合液的澄清液,将水螅及附着水草一小片放在器皿中,加上盖,水螅会自然放松,待麻醉后固定  相似文献   
86.
苯丙氨酸酶(phenylalanine enzyme,PAL)是催化苯丙烷次级代谢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对植物生长发育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探讨水稻OsPAL基因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水稻全基因组水平上对OsPAL基因家族进行了进化树、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等方面的分析。数据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存在9个PAL基因,命名为OsPAL1~Os PAL9,编码681~719个氨基酸,都含有一个保守性很高的Lyase aromatic结构域,集中分布于第2、4、5、11和12号染色体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9个Os PAL基因可分为三类亚家族:Ⅰ类(Os PAL2-4,OsPAL6-7),Ⅱ类(OsPAL8-9)和Ⅲ类(OsPAL1,OsPAL5),3类比较明显的区别是蛋白N端的前30个氨基酸。荧光定量q RT-PCR分析表明,除Os PAL8外,其它8个基因的表达至少受干旱、低温、Na Cl和ABA等4种胁迫中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87.
根据1984—2017年上海动物园圈养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数据,应用Sparks 1.6和PMx 1.0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数量呈增长状态,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种群中未知性别比例过高,占46.25%;(2)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0~4岁及7~8岁个体数量不足,育龄个体中未知性别的数量较多;(3)雌雄个体0~1岁、10~13岁的死亡率偏高,曲霉菌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4)参与繁殖的奠基者数量(9只)和潜在奠基者数量(1只)少,分属2个家系,且后代数和贡献值明显不均衡,种群的平均亲缘关系值为0.097 2,种群的平均近亲繁殖系数为0.099 5,存在近亲繁殖现象;(5)虽然现有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90.28%的基因多样性,但未来丢失也较快。因此,为了建立健康的斑嘴环企鹅种群,应尽快引进新的血统,开展性别鉴定工作,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降低曲霉菌病的致病率;采用各种技术如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企鹅受精率,为繁殖个体,尤其是后代数量过少的奠基者个体提供均等的繁殖机会,从而加强上海动物园圈养斑嘴环企鹅的种群管理。  相似文献   
88.
目的筛选抗氧化能力强的乳酸菌菌株并进行菌种鉴定。方法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能力等实验,筛选出高抗氧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运用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抗氧化能力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抗氧化能力较强的菌株有长双歧杆菌NQ1501、La8、La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经16SrDNA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La5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a8鉴定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四株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分别为长双歧杆菌NQ1501、鼠李糖乳杆菌La8、发酵乳杆菌La5和保加利亚乳杆菌NQ2508。  相似文献   
89.
杜仲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生物资源,杜仲产业属于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12月发布了《全国杜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年),阐述了杜仲产业开发面临新的机遇以及生物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管理概念和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杜仲产业规划区及杜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的有关问题,提出将杜仲产业开发上升到生物资源层面,从生物多样性、生物质资源和生物信息资源等方面加强规划和科学管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90.
茅苍术资源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茅苍术Atracty lodeslancea(Thunb.)DC.有性繁殖及营养繁殖后代的研究,论述其资源再生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茅苍术在根茎形态、干物质量、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都随年龄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存在个体差异。繁殖方式对干物质量的增长速率无明显影响。根茎中挥发油成分的含量随年龄的变化有一下降后再缓慢增加的趋势。同时还讨论了两种繁殖方式在茅苍术生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