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2 000~4 400 m的湿润环境。为探究青藏高原的高原林蛙遗传多样性,将4个线粒体基因(COⅠ、cyt b、12S rRNA和16S rRNA)序列合并成联合数据集,对采自青海省4个海拔梯度(2 000 m、2 600 m、3 200 m和3 800 m)的100只高原林蛙个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 000 m和2 600 m的高原林蛙群体的多态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高于3 200 m和3 800 m群体;4个群体均出现了高单倍型多样性、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结果。高原林蛙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群体间,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表明,高原林蛙群体可能没有经历扩张事件。cyt b基因在2 600 m、3 200 m和3 800 m群体都检测到了正选择位点。综上所述,2 000 m和2 600 m的高原林蛙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3 200 m和3 800 m群体,4个海拔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cyt b基因可能对高原林蛙适应高海拔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为理解高原林蛙适应高原环境及其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描述2021年1月广西1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和感染的溯源过程,旨在为今后类似疫情溯源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参考。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七版)》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发病诊疗情况等,对病例、密接者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和胶体金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同时对重点场所环境采样进行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本地病例A和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C同属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2.3,共享2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推测本次疫情的感染来源与印度尼西亚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密切相关,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无症状感染者污染入住隔离酒店环境,本地病例在对酒店消毒作业中因防护不规范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而导致感染。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是我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4.
【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H9N2禽流感病毒成为危害我国养禽业及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的重要病原。【目的】了解苏中地区2019-2020年活禽市场H9N2禽流感病毒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型检测,原始标本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用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LAST、ClustalX和MEGA6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19-2020年间从苏中地区某农贸市场采集到231份环境和禽类标本,共检出34份甲型流感病毒,其中33份为H9N2亚型。阳性标本接种SPF鸡胚,分离到20株H9N2病毒。对其中11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1株病毒的HA和NA都属于H9N2禽流感Y280-like系的G57基因型。根据HA和NA的进化特征,11株病毒可分为5个基因组合(A、B、C、D和E),其中A (n=5)是优势流行基因组合。11株H9N2分离病毒的HA蛋白HA1和HA2亚单位的裂解位点是一个碱性氨基酸R,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HA蛋白的受体结合部位有4个氨基酸位点(I155T、H183N、A190...  相似文献   
145.
于2019~2022年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记录兰科植物种类、数量、生活型、海拔、生境等信息,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并根据《广东高等植物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对各海拔高度兰花濒危等级的物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 实地记录兰科植物33属48种,多数种类种群数量较少;(2) 随着海拔上升,各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总种数和不同生活型的种数均呈现“中间高度膨胀型”分布特点,峰值在中低海拔区域;(3) 濒危物种主要集中在海拔200~500 m区间;(4) 相邻海拔段的兰科植物种类相似性系数较高,垂直梯度差异越大,相似性系数越小。低海拔地区可能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低;中海拔物种多样性最丰富;高海拔地区生长环境较苛刻,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46.
明确干旱区农田开垦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评估其固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不同开垦年限(2~5、12~15、25~30、40~50年)农田为对象,以未开垦的自然土壤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探究农田开垦过程中0~2 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随开垦年限的增加,浅层(0~0.4 m)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0.990~1.983 kg·m-2)。深层(1.2~2 m)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开垦年限较长(25~30和40~50年)的农田中有所增加,而在开垦年限较短(2~5和12~15年)的农田中无增加趋势。未开垦土壤和各耕作年限农田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0~2 m土层中占比较大(28.9%~38.6%)。不同耕作年限农田中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二次函数关系,且拟合度较高(R2为0.757~0.972)。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是影响0~2 m土层有机碳密度的关键因素,且耕作年限对浅层(0~0.4 m)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通过分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循环肿瘤细胞(CTC)之间的关系,评估其在宫颈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行机器人辅助下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例共82例,术前术后分别行CTC检测,分析CTC阳性率及CTC水平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术后CTC阳性率及C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癌浸润深度≥5 mm时,CTC的阳性率及CTC水平明显升高,CTC阳性率的差异仅在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C水平的差异在术前及术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的阳性表达及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检测宫颈癌患者CTC水平可为宫颈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8.
以耐盐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7个CDPK基因核心序列,并将其命名为CaCPK1–7。随后通过RACE技术成功获得CaCPK1–3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其ORF分别包含长度为1 632、1 704和1 590 bp的核苷酸序列。CaCPK1–3分别编码由543、567和5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钙依赖型蛋白激酶。定量PCR实验显示,CaCPK1–4受盐胁迫诱导明显上调表达,随胁迫时间增加不同基因呈现各异的表达规律。对CaCPK1–3在其它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显示,CaCPK1、CaCPK2和CaCPK3的表达均受外源ABA和H2O2的调控,H2O2合成抑制剂DPI和ABA合成抑制剂Na2WO4显著抑制300 mmol·L–1NaCl处理下CaCPK1、CaCPK2和CaCPK3的表达。研究结果为揭示藜在盐胁迫信号转导过程中CDPK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从鄂尔多斯婴儿粪便中分离出动物双歧杆菌,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性的研究。方法结合细菌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其还原性和·OH自南基清除能力进行了抗氧化研究。结果该分离出的菌株为动物双歧杆菌,其还原能力与·O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动物双歧杆菌具有抗氧化性且与菌液的浓度呈现效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0.
超声辅助提取红果参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并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以原花青素为指标测定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研究了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亚硝酸盐体系的清除作用以及对油脂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红果参果实提取物表现出了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亚硝酸盐的优异的清除能力,对油脂氧化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抗油脂氧化能力与提取物中原花青素质量浓度均呈剂量正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