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鸡喉头气管炎病毒、禽流感A型病毒,除观察到正常病毒粒子外,还分别发现了一些异常形态结构,诸如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长杆形粒子、鸡喉头气管炎病毒的微管结构及禽流感A型病毒的丝状体等,这些异常形态结构可能是各该病毒增殖过程中的某一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92.
93.
植物个体发育问题,很早以来就引起了学者和农业实际工作者的注意。虽然学者们很早以前就已经肯定了在高等植物生活周期中有几个主要的年龄时期,可是对植物个体发育所进行的研究,仍未能超出描述科学的范围。只有在19世纪末,尤其是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农作学蓬勃的发展与加强,以及由于物理、化学、生理、生化和植物遗传学的发展,才取得一系列卓越的发现,使得剧上高等植物个体发育原理接近实现。关于这一津津有味的问题,在理论阐述与实际研究上,我国的科学当然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4.
梨小食心虫触角感受器雌雄二型的超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果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本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对成虫离体触角外部形态进行观察,以Onagbola和Fadamiro(2008)为分类标准,对梨小食心虫的触角感受器重新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鞭节细分为38-45个亚节。雌、雄蛾共有8种触角感受器,分别为无孔栓锥形感受器、无孔B9hm's鬃毛、单孔刺形感受器、多孔毛形感受器、多孔锥形感受器、多孔腔锥形感受器、多孔耳形感受器和芽孢形感受器(只在雌蛾触角上观察到)。感受器在类型、形态和数量上存在雌雄二型现象。耳形感受器数量在雌雄间差异显著,雌雄蛾刺形感受器、栓锥形感受器、毛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长度差异显著,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5.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世代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如何应对不同寄主进行产卵地点的选择。【方法】本文以受孕雌虫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受孕雌虫产卵对不同种类(桃、梨和苹果)的寄主嫩捎和果实的选择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世代的受孕雌虫的产卵地点受到不同寄主种类的显著影响。越冬代、第2代和第3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梨果、桃梢上产卵,而第1代受孕雌虫偏爱在桃果和梨果上产卵。苹果梢和果实的引诱率最低。(2)卵的孵化率的变化趋势与受孕雌虫的落卵率一致。除了不同世代受孕雌虫在梨果上产的卵的孵化率存在差异以外,卵孵化率在同一世代的不同寄主果实、不同寄主嫩梢以及同一寄主的不同世代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因此,桃梢稳定吸引梨小食心虫产更多的可育卵,而桃果仅吸引第1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梨果吸引其余3代成虫产较多的可育卵。可见,梨小食心虫的产卵选择行为具有试探性,为后代占据优势生态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6.
Begnia biflora Ku, sp. nov. (Sect. Coelocentrum Irmsch. ) Habitu B. brevicauli Ku similis, scapis haud foliatis, foliorum laminis reniformibusvalde inaequilateralibus subtus cum petiolis crispule brunneo-pubescentibus. Herba perennis parva. Rhizoma transversale, terete 1.8~3 cm longum, 2.5~5 mmdiam.,scabrum, nodis densis squamis numerosis membranaceis praeditis et radices nu-merosas graciles edentibus, folia basalia et scapum edens. Folia basalia longe petiolata; lami-  相似文献   
97.
茉莉酸类在植物体内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茉莉酸类在植物体内作用研究进展谷丽萍周阮宝(安徽师范大学,芜湖241000)ADVANCESONTHESTUDYOFTHEROLEOFJASMONATESINPLANTSGuLi-PingZhouRuan-bao(AnhuiNormalUniver...  相似文献   
98.
玉米雌穗离体培养诱导孤雌生殖结实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国中  谷明光 《遗传学报》1995,22(3):230-238
离体条件下,用16种不同的玉米材料未授粉的雌穗进行整个直插或切段直插培养。培养在28℃培养箱和室内散射光下,其培养基为:MS+0.1mg/L2,4-D+2mg/LNAA+2mg/LKT+500mg/LLH+4%蔗糖+0.6%琼脂(PH5.8)和MS+0.05mg/L2,4-D+2mg/LNAA+2mg/LKT+4%蔗糖+0.6%琼脂(PH5.8)。从未授粉的雌穗(成熟胚囊期)获得结实。这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9.
植物硝酸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硝酸还原酶的特性 硝酸还原酶(NR )是植物中显著的诱导酶之一,易被诱变得到突变体。酶结构复杂,田多个亚基组成;含有不同组分酶,其活性易受体内外因素影响,为氮素代谢的关键酶,影响农作物的总氮和蛋白氮水平,与作物的耐肥性有密切关系。该酶同时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在植物的其他代谢过程中,如能量代谢、铁离子同化与运转、水分胁迫、光呼吸、氯离子还原、分子O_2的分解释放等也有重要作用。NR在植物基因表达、蛋白质分子基础研究和植物代谢途径及调控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52年埃文斯(H.Evans)和纳松(A.Na-son)在红色链孢霉中最早发现NR,次年又在高等植物中发现,此后发现NR广泛分布于细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道了我国光翅瘿蜂科的种类共4种2亚种,记述了异节光翅瘿蜂属的1个新种。新种为蛀干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