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植物因缺铁而产生黄叶病的现象十分普遍,潜在性植物缺铁的土壤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5%—40%,且分布范围极广。因此,研究铁的生理功能和吸收机制,探讨如何提高根际土壤中铁的有效性是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2.
王丹  王孝安  郭华  王世雄  郑维娜  刘史力 《生态学报》2013,33(14):4409-4415
植物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长久以来这个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且争议较多.生态位理论或中性理论,或是二者的共同作用,这样的结论在不同的研究中都有印证.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草地群落为例,对3种不同的草地群落(5a的弃耕地、阴坡和阳坡的草地)进行了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Mantel test和主轴邻距法(PCNM)分析方法,研究了空间地理距离和环境资源差异对于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和环境差异共同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79.3%,剔除环境因子的影响,地理距离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33.8%;而剔除地理距离的影响,环境因子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14.2%.无论是生态位理论还是中性理论,其在黄土高原草本群落构建过程中都有作用,但中性理论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BNP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无症状组、心功能不全II级、III级、IV级3,另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比较各组间BNP、D二聚体水平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患者组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BNP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LA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D二聚体与心功能不全分级、LVEDD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呈直线负相关关系(P〈0.05),与LAD直线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水平1000pg/mL以下治疗有效率80.2%,疗效优于1000pg/mL以上者(Riditz=15.245,P=0.000),D二聚体5μg/mL以下者治疗有效率85.4%,疗效优于5μg/mL以上者(Riditz=26.354,P=0.000)。结论:BNP和D二聚体与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疾病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74.
从尖吻蝮蛇毒中分离出一种酸性磷脂酶A2 ,得到了一种新的晶型。用分子置换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结构的分辨率达到 0 .2 8nm。该结构给出 2 1.9%的晶体学R因子 (R free =2 5 .7% )和合理的立体化学参数。与已报道的晶型相似 ,不对称单元的两个独立分子形成二体 ,揭示了这种二体的稳定性。二体的形成过程也伴随着 14~ 2 3肽段显著的构象变化 ,这一肽段属于磷脂酶A2 的界面识别部位。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带正电荷的 34位残基是所有第二类具有溶血活性磷脂酶A2 的共同特点。NaCl对晶体的堆积具有显著的影响 ,从而导致晶胞参数的明显改变。与已报道的晶型不同 ,在酶分子的疏水通道内观测到了 2 甲基 2 ,4戊二醇 (2 methyl 2 ,4 pentanediol,MPD)分子  相似文献   
75.
湖南省德夯风景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功锡  谷中村   《广西植物》1996,16(4):331-337
德夯风景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吉首市之西。海拔189.4~964.6m,面积252km2。该区蕨类植物有28科,51属,118种,区系特点是:(1)种类丰富而密度大,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凤尾蕨属(Pteris)等为优势类群,科内、属内种数贫乏;(2)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与亚热带成分次之,无特有属。种的地理成分以亚热带成分为主,热带与温带成分次之,特有种类丰富;(3)东亚成分(尤其是中国—日本成分)众多。可能是东亚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4)与天平山、佼母溪关系最密切,与庐山、黄山、大瑶山关系较密切,与神农架、鼎湖山较疏远。  相似文献   
76.
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颜  王智  高军  徐网谷  蒋明康 《生态学报》2010,30(18):5091-5097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发展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差异极大,为寻找影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我国自然保护区地区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分布主要受城市发展状况综合因子、资源禀赋综合因子和农村发展状况综合因子的影响,农村发展状况对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分布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城市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对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覆盖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据此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7.
自然保护区被公认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全国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的分布情况,在全国尺度上对自然保护区内591种哺乳动物的就地保护状况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哺乳动物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较好保护""一般保护""较少保护""未受保护""保护状况不明""未予评价"等7个等级。结果表明,除未予评价的35种外,其余参评的556种物种中,共有534种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占总数的90.36%。其中有效保护、较好保护、一般保护、较少保护的物种分别有145、60、100种和229种,分别占总数的24.53%、10.15%、16.92%和38.75%。此外,有22种物种保护状况不明。针对不同保护体系中的哺乳动物的就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共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0种和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427种,其中分别有109种和409种在保护区内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总体来说,虽然有90.36%的哺乳动物在保护区内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但保护状况良好(包括有效保护和较好保护)的比例明显较低,保护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保护状况不明的物种,有必要对保护区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科学考察以进一步确定其保护现状;对于确未受到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物种,需要通过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8.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检测中国美利奴羊(Chinese Merino)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外显子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的相互关系,为该品种绵羊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H-FABP基因外显子2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AA型和BB型在778位均发生了C缺失,939位均发生了A→G转换,BB型还在789位发生了T→C转换,该突变导致所编码氨基酸发生了缬氨酸→丙氨酸的替换;BB型为IMF的优势基因型,与AB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AA型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BB型对肌纤维直径存在负相关。结果提示,中国美利奴羊H-FABP基因外显子2具有多态性,该基因可能是中国美利奴羊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者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79.
细菌群体感应及其在食品变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相关细菌引起的生物被膜形成和食品变质是食品工业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表明细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与被膜形成、食品腐败变质密切相关。重点对细菌产生的各种QS信号分子及其在被膜形成的作用和被膜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做了介绍。QS信号分子与食品变质密切相关,故对QS抑制剂作为新型食品防腐剂以延长储存期限及加强食品安全的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0.
从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中克隆获得一个植酸酶编码基因appA, 该基因全长1335bp,编码444个氨基酸,其中前3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5.2kD。将基因appA 克隆到大肠杆菌E. coli表达载体pET-22b(+),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植酸酶活性。对表达的酶蛋白进行纯化,并初步研究了该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酶的作用最适pH值为4.5;在pH 2.0~10.0范围内, 酶活性保留80%以上;酶的作用最适温度为60℃;酶的比活性为356.7U/mg,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其K,/i>m为0.49mmol/L,Vmax为238U/mg;该酶对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有一定的抗性。该研究为哈夫尼菌属来源植酸酶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