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论DNA C-值与植物入侵性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倪丽萍  郭水良 《生态学报》2005,25(9):2372-2381
外来植物的入侵已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强调并迅速提高对外来植物的预警能力是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由此,如何预测植物的入侵能力,也就成为入侵生态学的一个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植物入侵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入侵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点或入侵生境特点,然而,争议多于结论,至今未能找出有效预测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答案。着重从DNAC-值与植物入侵性关系这一角度进行论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染色体数目、大小、倍性在细胞水平的变化被认为可能与植物入侵性相关,因为染色体数目、大小变化是物种在细胞水平上的一种表型变异形式,而细胞水平累积的效应有可能决定着植物整体水平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决定植物的分布范围,最终与入侵性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近年来,人们将注意力转移至被子植物DNAC-值变化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生物学意义。现有资料表明,DNAC-值与细胞大小、体积、重量、发育速率等细胞水平上的表型特征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与核型相关的DNAC-值的影响效应,可扩展到多细胞植物有机体的发育速率,在植物生活史的各个阶段起作用,其中就影响到两个受时间因子限制同时又与植物分布相关联的特征——最短世代时间及生活周期类型,而许多入侵成功植物即表现为世代时间短等特点,对于入侵性植物,其不可避免会受生长时间及分布环境的限制,如能保证其在这两方面占有优势便能入侵成功。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外来入侵种比同属其它种类具有较低的核DNA含量,由此,提出通过研究植物DNAC值,就有可能预测植物入侵能力的强弱,低DNAC-值的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与入侵性大小呈负相关,这为发现新的植物入侵性预测指标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2.
文心兰试管苗丛生芽高效增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采用细胞分裂素6-BA和Ad对文心兰试管苗增殖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与0.2mg/L的NAA配合使用时,6-BA含量在2.0~4.0mg/L水平下的培养基较适合试管苗的增殖,最大增殖系数可达7.27,苗生长健壮,叶色鲜绿,适合进一步生根移栽;Ad在1.0~6.0mg/L的范围内增殖系数较小,苗生长缓慢、矮小。但有形成丛生苗的倾向;以2.0mg/L的6~BA和1.0mg/L的Ad组合使用,易形成丛生芽苗且苗体相对较小,增殖系数也较高;接种单株小苗较大苗易形成丛生芽苗;接种连体小芽苗,全部能形成丛生芽苗,增殖系数可达10.07,适合于进一步增殖使用。6-BA与Ad配合使用结合接种连体小芽苗可建立高效的丛生芽苗增殖体系,培养基最佳激素组合为MS 6-BA2.0mg/L Ad1.0mg/L NAA0.2mg/L 3%蔗糖 0.4%琼脂粉。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本实验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及顶叶皮质中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和Wnt通路中pCatenin的表达作用的影响,以探讨Wnt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法检测海马及顶叶皮质CA1区神经元β-Catenin和DKK-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sham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少,β-Catenin阳性产物在细胞质内有所表达;I/R组,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多,β-Catenin在胞质内表达明显减少;bFGF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而海马细胞质内β-Catenin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DKK-1 mRNA和β-Catenin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4.
电气石对绿豆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电气石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绿豆(Vigna radata Wilczek)胚乳细胞悬浮培养中添加电气石,测定电气石对细胞数目和生物量增长的作用及其浓度效应。结果:电气石能够促进绿豆悬浮细胞生长。在30mL的悬浮液中分别加入3、6、9和12g电气石,3g电气石处理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12g电气石处理表现出过量反应。6g和9g电气石处理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较理想,处理lOd后细胞数目分别比对照增加33%和38%;6g电气石处理12d后细胞的生物量为对照的1.8倍。电气石处理对细胞大小无显著影响。结论:电气石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显著促进绿豆细胞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5.
DNA条形码:物种分类和鉴定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一项称为“生命的条形码”计划正在欧美等国展开,其目的是实现对地球上现存的约1000万物种进行快速和准确的鉴定。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鉴定的技术。对DNA条形码的概念和原理进行了介绍,举例说明了其在物种分类、遗传多样性及物种鉴定研究中广泛的利用价值,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6.
利用IPI和GenBank,收集了与凋亡相关的5 333条基因序列,用一定的标准,整合筛选得到1 384个凋亡相关的基因.通过亚细胞定位、组织表达差异显著性分析、自然正义/反义RNA对预测、基因簇在pathway上的定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一些基因只在一个组织里显著差异表达,一些基因存在自然正义/反义RNA对现象,一些基因簇同时位于多条pathway等重要信息.同时,制作了一张凋亡相关基因的寡核苷酸芯片,并且对于一对NAIF1表达质粒转染前后的HeLa样品,通过该芯片的筛选,得到2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发现NAIF1过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伴随了PAX2、PDCD8、PDCD10、DFFA、CASP7等基因表达的显著变化,同时还发现,U58668,该mRNA没有任何基因或蛋白质的注释信息,当camptothecin诱导U937细胞系凋亡时上调,在这里的NAIF1过表达诱导的HeLa细胞系中也上调(上述数据结果见http://gpcrome.cbi.pku.edu.cn:2005/chip).  相似文献   
207.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虫媒病毒.表面囊膜蛋白(E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E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融合,决定病毒的血凝活性、细胞嗜性以及决定病毒毒力和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E蛋白结构域Ⅲ(EⅢ)是诱导中和抗体的重要区域.为确定乙型脑炎EⅢ的抗原表位,实验首先克隆了JEV疫苗株SA14-14-2的EⅢ区域,并用pGEX-6P-1载体进行融合表达,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被抗JEV血清识别.为了进一步对该结构域进行抗原表位作图,设计了14个覆盖该区域且部分重叠的短肽.将各短肽与GST进行融合表达与纯化.短肽融合蛋白经JEV阳性血清免疫印迹和EUSA免疫反应性扫描分析,结果鉴定出,E39(306TEKFSFAKNPVDTGHG320)、EA5-l(355VTNPFVATSSA366)、FA8-1(377FGDSYIV384)和E49(385VGRGDKQINHHWHKAG400)4个线性抗原表位.分别将4个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各抗原表位单因子血清,结果经体外病毒中和试验表明,E39为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原表位.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JEVE蛋白结构与功能以及诊断试剂和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08.
菜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绪良  叶思源  印萍  谷东起 《生态学杂志》2008,27(12):2195-2202
在提出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系统和湿地类型系统基础上,提取1987年10月、2002年10月2个时段Landsat 7卫星遥感影像空间数据计算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地产出的水产品和原盐价值、气体调节服务价值和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是研究区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气体调节服务价值和涵养水源服务价值为主,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产出的水产品和原盐价值为主。15年间湿地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8.953亿元降至27.743亿元,降低了28.8%;单位面积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4.291万元·hm-2降至3.031万元·hm-2,降低了29.4%。引起湿地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湿地转化为养殖池和盐田等人工湿地,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后,湿地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升高了,但间接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降低了。为避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应严格控制人工湿地建设,保护现有的自然湿地。  相似文献   
209.
波豆类鞭毛虫(动基体目)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原生动物,结构独特,分布广泛.但是,这一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尚存有很多争议.为了更好的了解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作者分离、纯化并培养了Bodo designis DH,测定了它的SSU rRNA序列.根据该序列和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分别构建了基于全序列和保守区序列的系统树.结果如下:1)波豆属是多系发育的;2)波豆类鞭毛虫和锥虫类鞭毛虫的系统发育关系仍有待于深入研究;3)虽然所得的系统树都显示出一种基本的双歧式树型结构,但采用不同方法所构建的系统树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这些似乎表明,就波豆类鞭毛虫而言,SSU rRNA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系统发育标记.  相似文献   
210.
龙胆露地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龙胆野生资源的现状及驯化栽培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整套龙胆露地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