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陈怡  范茹茹  吴凯  胡卫东  蒋立文 《激光生物学报》2020,29(3):281-288,封3
分析市售不同年份的4类品牌12种酿造醋的总多酚、总黄酮、总抗氧化值、1,1-二苯基-2-三硝基甲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6个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增长,镇江香醋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增强,即Z10 Z6 Z3,但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为Z10 Z3 Z6;四川麸醋中6个指标显示5年陈醋优于3年陈醋;山西老陈醋中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与陈酿时间正相关,O2-·与DPPH·清除率呈现S3 S10 S5,·OH清除率的趋势为S10 S3 S5;独流老陈醋产品中这6个指标变化与陈酿时间没有明显规律,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都呈现D4 D8 D3 D5,其O2-·、·OH清除率变化为D5 D4 D8 D3,DPPH·清除率变化为D5 D8 D4 D3。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的所有产品总多酚和总黄酮均为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O2-·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与第二主成分(PC2)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OH清除率、总多酚、总黄酮与PC2具有很高的负相关性,上述变量均在第一主成分(PC1)上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本文为酿造醋抗氧化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2.
中国西南地区热带森林演替序列碳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巧利  谭正洪  张一平 《生态学报》2020,40(15):5258-5265
热带森林的破坏是全球性问题,我国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受砍伐、火烧和短期耕种丢荒后,面积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不同演替状态的次生林。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和碳平衡的变化目前还鲜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热带森林演替对于碳蓄积的影响,并制定更科学的热带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以结构复杂、生物多样和生物量巨大的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并利用3个热带次生林的样地的实测数据,探讨了不同演替状态的热带次生林的碳储量变化,以及森林的净碳蓄积,死亡碳损失和更新碳增长等碳动态规律,分析表明:(1)在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森林的胸径分布频度从近正态分布逐渐向小径级的偏态分布发展,也就是随着演替的进展,小径级林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热带次生林在森林固碳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3)小的干扰,会波及森林的碳动态;大的干扰,如火灾和砍伐,将导致森林的次生演替,对森林的碳动态产生不可逆转的改变。(4)干旱事件是影响凋落物的季节和年间动态的原因,也是短时间尺度上影响碳平衡的一个重要因子。(5)不论原生林还是次生林,大树在生态系统碳动态方面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推荐注重大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为一条进化保守的信号通路,有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干细胞衰老之间存在联系。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导致干细胞发生衰老变化,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延缓干细胞的衰老。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干细胞衰老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4.
为研制新型有效的HBV治疗性疫苗,构建了含PreS1与S融合基因的HBV DNA疫苗,即pVRC-HBSS1 (PreS1 21–47 aa融合在S抗原1–223的羧基端),并制备了CHO表达相同结构的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HBSS1。在Balb/C小鼠中采用不同的DNA免疫方式 (即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加电转) 初免3次,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 (不同佐剂) 肌肉注射加强免疫1次,然后我们分析比较了各组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应答特点。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皮内注射结合电转初免组产生的PreS1与 S特异性抗体水平皆高于肌肉直接注射组。进一步还发现DNA疫苗与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两种疫苗联合应用后S抗原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 (IFN-γ ELISpot分析) 明显高于DNA疫苗或蛋白颗粒亚单位单独应用,其中皮内注射+电转结合蛋白颗粒亚单位疫苗联合免疫组可产生最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这些研究为新型HBV 治疗性疫苗的优化设计与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殷霄  王文  谭文杰  邓瑶  管洁  文波  陈红  阮力 《病毒学报》2011,27(1):44-49
为研发新型HCV DNA疫苗并探讨优化其免疫原性的策略,我们分析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子对HCV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我们基于抗小鼠DC细胞表面分子DEC205/CD205的单克隆抗体DEC205的单链分子,构建可单独表达DEC205单链抗体或者与HCV非结构蛋白NS3融合表达的DNA表达质粒,并构建单独表达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表达质粒;经瞬时转染法鉴定HCV NS3及其与DEC205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表达;随后采用注射结合电转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研究各疫苗的体液(NS3特异性IgG抗体)与细胞免疫(IFN-γELISPOT)效果。结果表明:DEC205单链抗体基因与HCV NS3编码基因的融合可显著增强NS3特异的免疫应答;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可以产生最强的NS3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因此,通过DEC205单链抗体与HCV DNA疫苗靶抗原融合可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效果。该策略为HCV及其他类似病原的新型DNA疫苗研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6.
167.
探讨高氧暴露对原代培养的胎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II)、成纤维细胞(LF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维甲酸(RA)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建立高氧暴露原代培养的胎鼠AECII和LFs模型,以RA作为干预方式,采用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PI双标记)检测AECII和LFs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AECI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及caspase-3表达和LFsPCNA表达。结果发现:(1)与空气对照比较,高氧暴露12h,膜联蛋白V( )PI(-)和膜联蛋白V( )PI( )标记AECII数均显著升高(14.41±1.15vs2.80±0.19,P<0.01;61.07±3.06vs1.49±0.11,P<0.01);RA对空气暴露下AECII坏死、凋亡无明显影响,但明显下调高氧暴露下膜联蛋白V( )PI(-)和膜联蛋白V( )PI( )标记AECII数(8.04±0.79vs14.41±1.15,P<0.01;27.57±2.32vs61.07±3.06,P<0.01)。(2)高氧、RA对LFs坏死、凋亡无明显影响。(3)高氧暴露12h,明显降低AECIIPCNA表达(P<0.01),显著提高其p53(P<0.01)和caspase-3活性片段(P<0.01)表达;RA显著上调高氧暴露下AECIIPCNA表达(P<0.01),下调其p53和caspase-3活化片段表达(P<0.01)。(4)高氧、RA对LFsPCNA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提示,高氧暴露,导致AECII大量凋亡、坏死,增殖受到抑制,同时,LFs所受影响较小,两种细胞对高氧暴露的差异性行为可能是导致未成熟肺组织异常重构的重要原因;RA通过降低AECII凋亡、坏死从而对高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8.
建立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与肺成纤维细胞(LF)共培养模型,观察与LF共培养下AECⅡ的生物学特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AECⅡ形态和基本生长情况: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SP-C)、水通道蛋白5(AQPS)mRNA及蛋白质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Ki67表达。结果显示,与LF共培养时,AECⅡ能较好地保留其细胞形态。SP-C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加,而AQP5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则明显减少;LF促进AECⅡ增殖,使G2/M、S期细胞及表达Ki67^+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多。结果提示,AECⅡ与LF共培养时,能更好地保留其细胞形态、分化及增殖特性。  相似文献   
169.
SARS-CoV假病毒中和试验技术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避免传统的SARS病毒中和试验需要操作活毒而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建立了基于假病毒系统、操作较安全的SARS中和试验技术平台。本研究应用高效表达SARS-CoV S(密码子优化的全长S蛋白,简称S)的真核表达载体(pVRC8304),与HIV慢病毒包装质粒(p CMV△8.2)及转移质粒(pHR′CMV EGFP)3个质粒载体系统共同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包装了SARS假病毒;通过SARS假病毒感染的RD-A细胞中标记基因EGFP表达的分析,确定SARS假病毒能有效进入细胞,建立了可在BSL-2级实验室操作的SARS病毒中和试验技术平台。用该技术平台对不同免疫血清进行了中和抗体分析,并比较了基于假病毒和基于SARS活病毒的中和试验效果。结果显示:SARS假病毒和SARS活病毒两个中和试验系统获得中和抗体滴度变化趋势一致,表明本研究构建的SARS假病毒可替代SARS活病毒用于建立操作上安全的SARS病毒中和试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0.
为了评估连花清瘟颗粒等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CMs)体外的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药物对Vero细胞的毒性,确定药物的细胞毒性。再以Vero细胞为模型,设置药物组、瑞德西韦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药物作用48 h,提取核酸,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RNA拷贝数,评估药物的抗病毒作用。细胞活性结果和病毒RNA拷贝数变化的结果显示,连花清瘟等8种药物中,连花清瘟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好,半数抑制浓度达到了0.43 mg/mL,药物六神丸和藿香正气水的细胞毒性较大,其他5种药物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低。本研究揭示了莲花清瘟等8种药物体外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效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