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5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该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了扁颅蝠(Tylonycteris pachypus)和褐扁颅蝠(T.robustula)与其体表寄生革螨(雷氏巨刺螨(Macronyssus radovskyi)及拟雷氏巨刺螨(M.pararadovskyi))之间的关系.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雌性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健康指数呈正相关(Spearman:rs=0.55,P<0.01,n=24),而在雄性扁颅蝠以及雌、雄褐扁颅蝠中则无相关性(P>0.05).室内原宿主感染实验发现,扁颅蝠和褐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均明显倾向于选择各自的雄性宿主,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42±12)%和(58±12)%(t=-3.6,df=31,P<0.01);褐扁颅蝠雌、雄性感染率分别为(37±11)%和(63±11)%(t=-6.1,df=26,P<0.001).用扁颅蝠体表寄生革螨(拟雷氏巨刺螨)对扁颅蝠与褐扁颅蝠交叉感染后发现,寄生革螨明显选择其原宿主扁颅蝠,扁颅蝠与褐扁颅蝠感染率分别为(71±13)%和(29±13)%(t=9.1,df=29,P<0.001).以上结果表明,扁颅蝠和褐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负荷量与宿主身体状态无明显相关性,而对宿主性别表现不同偏好;扁颅蝠的体表寄生革螨对宿主表现明显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512.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ACS)能催化游离的脂肪酸形成酰基辅酶A硫脂,在油脂合成及降解途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在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发现两个LACS基因,将其命名为CrLACS1和CrLACS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rLACS1和CrLACS2在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上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rLACS1和CrLACS2处于不同分枝,预测亚细胞定位也不相同.综合结果表明,CrLACS1和CrLACS2具有相似的结构,催化相同的反应,但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他们可能参与油脂代谢的不同途径:CrLACS1参与油脂的合成途径,而CrLACS2参与油脂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513.
将我国分离的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作为研究对象,扩增其HA和M2基因片段并克隆至DNA疫苗表达载体pVRC中,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为提高HA的表达量,按照人偏爱密码子将HA基因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RC,以β-actin蛋白为内参比证明了优化后的HA蛋白表达效果明显提高。将M2基因和优化后的HA基因共同克隆入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中,获得同时表达HA或M2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认构建的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目的蛋白HA和M2。通过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安徽株HA和M2基因的功能与致病性研究及使用表达HA和M2蛋白进行新型人用禽流感双价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14.
目的:建立人偏肺病毒(hMPV)核酸特异的快速、敏感的TaqMan-MGB探针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设计hMPV特异的引物与荧光标记探针,合成hMPV绝对定量RNA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与常规RT-PCR平行比较,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以及用于临床样本的适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本方法可对hMPV进行特异性诊断,检测灵敏度可达10拷贝/25 μL,检测线性范围至少可达10 1~10 6拷贝/反应,且实验重复性好,初步应用于北京地区采集的158份临床鼻咽拭子标本,定量RT-PCR检出31份标本阳性,明显高于常规RT-PCR方法(22/158).结论:建立了人偏肺病毒TaqMan-MGB探针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证实可用于临床鼻咽拭子标本的检测,为开展hMPV的流行监测及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15.
为了筛选和确定用于检测表达HIV-1 B’/C亚型病毒6种抗原(gp160、gag、polr、evt、at和nef)的艾滋病疫苗免疫小鼠后H-2d限制的特异性T细胞表位,本研究使用表达上述6种抗原的复制型DNA疫苗和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通过矩阵设计将HIV-1 B(C)亚型6种相应抗原全序列肽库分别混合成肽池,使用肽池对免疫小鼠进行IFN-γELISPOT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肽库中特异反应的优势表位肽。结果显示:筛选到七条针对Gag的特异表位肽,其中有5条与文献报道相同,另2条为新表位肽;筛选到3条针对Pol蛋白特异表位肽,其中一条为新表位肽;筛选到2条针对gp160特异表位肽,其中一条为新表位肽;在Nef肽库中筛选到一条新的表位肽;从Tat肽库中筛选到3条表位肽,这三条肽在肽库中是连续的序列,都包含(或部分包含)网上公布的表位序列;在Rev肽库中没有筛选到能够产生阳性反应的特异性表位肽。本研究使用IFN-γELISPOT方法筛选和确定了可用于检测表达HIV-1 B’/C亚型病毒6种抗原(gp160、gag、pol、revt、at和nef)的艾滋病疫苗免疫小鼠后H-2d限制的特异性T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516.
目的:建立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和H3N2的BALB/c小鼠致死性动物模型,并探索其鼠肺适应的分子机理。方法:将季节性流感病毒A/Guangdong/51/2008(H1N1)(简称为H1N1-GDwt)和A/Anhui/137/2008(H3N2)(简称为H3N2-AHwt)分别滴鼻感染BALB/c小鼠,于病毒增殖高峰期制备肺组织悬液,连续传40代,并对野生型与鼠肺适应株在小鼠中的致死性与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H3N2-AHwt感染BALB/c小鼠后各代次鼠肺悬液均未检测到病毒;而H1N1-GDwt感染小鼠后第4 d肺部病毒滴度达到高峰,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呈现"波浪型"升高,鼠肺适应株对BALB/c小鼠的致死性与致病性明显强于野生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鼠肺适应株在血凝素(HA)、酸性聚合酶(PA)、核蛋白(NP)及非结构蛋白(NS)中共发生了10个氨基酸突变。结论:H3N2-AHwt难以在BALB/c小鼠中有效复制与适应;而H1N1-GDwt能够在BALB/c小鼠中有效复制,其毒力可以通过连续鼠肺传代而提高,HA、PA、NP及NS蛋白的突变与其鼠肺适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17.
产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产生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优化其产生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发酵条件,为β-丙氨酸的生物合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变色圈法和液体复筛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L-天冬氨酸α-脱羧酶活力的菌株,对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16S r 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学地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筛选到一株L-天冬氨酸α-脱羧酶高产菌株Pan D37,其亲缘关系和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较近,且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特基拉芽孢杆菌基本相符。研究表明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蔗糖22.5 g/L、富马酸7.5 g/L、蛋白胨20 g/L、L-天冬氨酸6 g/L、Triton X-100 2g/L,起始p H为7.0,装液量50 m L/500 m L,摇床转速220 r/min,种子液接种量为5%(V/V),35°C培养28h。在最优条件下L-天冬氨酸α-脱羧酶活力可达44.57 U/m L,比初筛时提高2.57倍。【结论】分离并获得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Pan D37,经条件优化后具有较高的L-天冬氨酸α-脱羧酶产生能力,有望应用于β-丙氨酸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18.
以He1a细胞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sTNFR1全编码区基因片段,构建含有目的片段的T载体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亚克隆,将重组质粒和脂质体共同转染NIH3T3细胞系,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经核苷酸序列测序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pcDNA3.1(-)-sTNFR1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法建立了高效表达sTNFRI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并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人sTNFR1基因能在NIH3T3细胞系中稳定表达,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19.
该研究以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雌、雄株为对象,采用盆栽实验方法,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预处理美洲黑杨雌雄株后再进行铅(Pb)胁迫(200mg/kg)处理,雌、雄株分别设置4个处理(对照、只接种AMF处理、只进行Pb污染处理、接种AMF后进行Pb污染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美洲黑杨雌、雄株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叶铅浓度、抗氧化酶活性、氧化还原平衡、活性氧分子(ROS)含量的变化,以明确接种AMF预处理对美洲黑杨雌雄株Pb耐受性差异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理机制,为美洲黑杨在重金属污染区的性别选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Pb污染对美洲黑杨的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叶铅浓度、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雄株根冠比和ROS含量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雌株,SOD和APX活性显著高于雌株,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而雌株对Pb胁迫更敏感。(2)接种AMF能显著提高美洲黑杨雌株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还原平衡能力,促进抗氧化物的合成,抑制ROS产生,缓解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Pb离子的毒害作用,但菌根对雄株的影响不显著。(3)相关分析显示,除总生物量、TG含量、ASA/DHA比值和POD活性外,性别差异对美洲黑杨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b处理极显著地影响除SOD和GR活性以外的所有指标;接种AMF对美洲黑杨总生物量、根冠比与GR活性影响显著,对叶铅浓度、TG含量、ASA/DHA比值、H_2O_2与MDA含量、SOD和APX活性影响极显著。研究表明,美洲黑杨雄株比雌株对Pb胁迫的耐受性更强,而雌株更敏感,与AMF的共生可提高雌株对于Pb污染土壤的适应性,缓解雌株受Pb胁迫的影响,但菌根与雄株的共生不利于雄株适应Pb污染环境,这可能与接种AMF促进雄株叶片的Pb含量有关;在Pb污染较严重的区域(Pb200mg/kg)推广种植美洲黑杨雄株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520.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乳及乳制品作为动物源食品(牛奶,肉类等)中的重要来源,其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广泛,而其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主要介绍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类别,其中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并阐述了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高灵敏、高特异性和快速检测的新型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