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81.
模拟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植物秋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叶勇  卢昌义  郑逢中  谭凤仪 《生态学报》2004,24(10):2238-2244
研究了壤质沙土 (粗质土 )和粘土 (细质土 )条件下红树植物秋茄 (K andelia candel)对水位上升和淹水时间延长的反应。模拟海平面上升 30 cm导致红树林土壤的酸化 ,且细质土的酸化比粗质土严重 ;秋茄繁殖体的萌苗速度明显加快 ;促进秋茄的早期生长 ,尤其是导致最初 2个月茎高生长的增加 ,然而 ,后 2个月秋茄的相对生长率并不因水位的升高而增加 ;地下部 /地上部生物量比减小 ,在粗质土中尤为如此 ;幼苗粗根比例明显增加 ;叶片叶绿素 a/ b比值下降。在微型盆栽试验条件下 ,无论是高水位还是低水位 ,所有的秋茄繁殖体均成功萌发且幼苗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成活。在野外条件下 ,秋茄幼苗成活率在高水位和低水位条件下均高达 90 %以上。野外条件下 ,无论是经胚轴萌发还是幼苗移栽的幼苗 ,最初 4个月的茎高生长均为低潮区高于高潮区 ,与微型试验结果相同。微型盆栽试验和野外种植试验均表明 ,海平面上升 30 cm对秋茄的萌发和早期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2.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 (L.) Pruski]植物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9(11)-kauren-19-oic acid (1)、cussovantonin B (2)、ent-16-kauren-19-oic acid(3)、ent-3β-hydroxy-16-kauren-19-oic acid (4)、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5)、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6)、3α-angeloyloxypterokaurene L3 (7)和pterokaurene L3 (8)。化合物4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26为首次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五氟苄溴进行底物五氟苄基衍生化并结合GC-MS 分析表明,化合物3在南美蟛蜞菊茎和叶中的含量分别为(1.00±0.21) mg g-1 FW和(0.78±0.04) mg g-1 FW。  相似文献   
183.
冠状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谭文杰 《病毒学报》2012,28(3):297-302
随着定向重组技术和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发展,利用冠状病毒独特的转录机制表达外源基因成为可能。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两类基于冠状病毒的表达载体,即辅助病毒依赖的表达载体系统和单基因组表达载体系统。通过对冠状病毒感染性cDNA进行改造可以获得外源基因的高效(50μg/106细胞)、稳定(30代)表达。此外,冠状病毒载体以下几个特征使其成为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载体:①通过删除非结构基因、组特异性基因可以将冠状病毒转化为无毒力的病毒;②通过对S蛋白的改造可以改变冠状病毒的组织和物种嗜性,从而将外源基因定向表达到不同的组织器官或物种。因此,冠状病毒对于疫苗开发以及基因治疗是前景非常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4.
185.
我国重要药用真菌蝉花的分类地位和学名在国内外长期混乱,因其有性型未被发现,长期以来误作为根据巴西标本命名的Isaria (Paecilomyces) cicadae。作者最近在井冈山发现了其有性型,研究了标本及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及多位点系统发育特征,并与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序列进行了对比,证明I. cicadae是物种复合群,确定蝉花是虫草科虫草属中的新种,使用传统药用真菌蝉花的古老名称将其命名为Cordyceps chanhua。蝉花子座淡橙色到淡桔黄色,子囊壳半埋生,475-602×222-319μm,子囊孢子246-360×1.5-1.8μm,分孢子圆筒形,6.4-13.8×2.1-3.1μm。孢梗束淡黄色至淡黄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3.5-10.5×1.5-4.5μm。  相似文献   
186.
牛膝种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种子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反式-阿魏酰酪胺(1)、亚油酸甘油酯(2)、β-蜕皮甾酮(3)、水龙骨甾酮B(4)、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竹节参皂苷-1(6)、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苷(7)和胡萝卜甙(8)。化合物1、2、5和7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  相似文献   
187.
在从神农架地区特有植物内生真菌中寻找各种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濒危植物珙桐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X1-2。经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板色谱(TLC)分析其固体发酵产物多样性,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等手段纯化次级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获得四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四个化合物分别为icosalide A1(1),militarinone A(2),(+)-N-deoxymilitarinone A(3),β-hydroxytetradecanoyl-β-hydroxyl tetraecanoyl-Rha-Rha-C_(14)-C_(14)(4),其中icosalide A1(1),militarinone A(2),(+)-N-deoxymilitarinone A(3)为三个复杂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而化合物4是首次从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88.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白颊黑叶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资料记载,我国黑叶猴主要分布于广西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四川省尚未见黑叶猴分布的报道。1980—1991年间,我们在金佛山渔泉后河村的猎户家收购到白颊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 francoisi Pousargues)标本两具,一雌一雄。雌体长41、尾长75、后足长22、耳长3.4cm,体重11.5kg;雄体长44、尾长86、后足长24、耳长3.5cm,体重13.4kg。1991年8月  相似文献   
189.
分别设计HCoV-NL63和HCoV-HKU1特异的引物与荧光标记探针,并合成含靶基因的模板RNA,建立常规RT-PCR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可重复性以及用于临床样本的适用性等进行平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皆可对HCoV-NL63或HCoV-HKU1进行特异性诊断,其中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均可达10拷贝/25μL反应体积,不同批次重复检测结果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上述方法应用于158份临床鼻咽拭子标本,其中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出6份HCoV-NL63阳性标本,5份HCoV-HKU1阳性标本,而常规RT-PCR方法则分别检出HCoV-NL63阳性与HCoV-HKU1阳性各3份.对常规RT-PCR方法获得的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证实上述方法的可靠性.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可用于临床标本检测的人冠状病毒HCoV-NL63和HCoV-HKU1常规RT-PCR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初步证实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RT-PCR方法,这为开展HCoV-NL63和HCoV-HKU1的流行监测及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0.
快速城市化加快了城市生态系统格局的改变,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为了探究何种城市发展模式能够创造更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深圳为案例,利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类型数据,设置经济、惯性和生态3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使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深圳市各类生态系统变化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核算了不同模式下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1)2015年到2020年,各类生态系统呈现不同变化趋势,人类聚落生态系统快速增长,对各类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侵占,城区绿地呈现自然减少人工增加趋势。(2)2025年3种发展模式对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影响显著,惯性发展模式下人类聚落、城区绿地出现扩张,经济发展模式下进一步增长,自然生态系统面积显著减少,生态发展模式下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得到恢复。(3)3种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差异显著,惯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下降,分别较2020年下降2.67%和5.25%。生态发展模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高,较经济发展模式提升5.5%,3种模式生态系统调节服务总价值差最高达到38.1亿元。综合来看,未来的发展模式应当选择以生态保护为优先的发展模式,通过制定有效的生态空间保护措施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市潜在开发区调整,实施生态工程等提高城市生态空间面积和质量,维持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